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片刻之后,朱锦沄缓步入殿。只见她礼数周全,神色一如既往的淡漠,消瘦的肩膀也带着些倔强。

她开门见山的说道:“臣妾参见太皇太后,参见陛下。臣妾今日来,是因为林才人一案迂回曲折,静嫔深受怀疑,臣妾这里有一事需禀明,或可证静嫔清白。”

赵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太皇太后则抬了抬眼看向朱锦沄,示意她继续。

朱锦沄挺直脊背娓娓说着:“昨夜戌时左右,臣妾因暑气难消,也曾去荷花池散步纳凉。当时天色已暗,臣妾与她隔着两三丈远,各自立在池边。因着不太熟悉,我们二人并未交谈,只相互颔首示意、互不打扰。约莫过了两刻钟,夜色更重,静嫔娘娘便带着侍女先行离开了。臣妾不想与之同路,就多待了片刻,也随后返回了住处。期间,我们二人均未见过林才人,更何况林才人溺亡。我们二人皆有出入记录为证,时间上都与林才人溺亡时间不符。”

赵顼眸光骤紧:“你既在场,也未必脱的了干系。你又如何证明她的清白?”

此话一出,殿内气氛微凝。太皇太后看向朱锦沄的眼中也多了几分探究,冷哼一声:“若你二人本就串通,哼哼……相互脱罪,岂不可笑?”

朱锦沄神色未变,只缓缓抬眸,直视二人:“陛下和太皇太后所疑亦在情理之中。只是,今日所来,只为帮静嫔洗脱嫌疑,毕竟今日的线索都是指向她。至于臣妾,一未见过林才人,二与本案中物证无任何牵连。若臣妾心存歹意,与静嫔沆瀣一气,又岂会留下自己行踪,反使自己陷入嫌疑?若臣妾若真欲构陷静嫔,大可伪造证据、匿而不言,何须此刻自请对质,将自身置于风口浪尖?”她言语真切,不似有假。

她顿了顿,接着说道:“只是臣妾独往独返,仅宫婢紫珠一人陪同,无随从,亦无其他宫人同行。若陛下疑臣妾涉案,臣妾愿受彻查。”说完,一个头重重磕下去。

但她仍匐在地上朗声说着:“臣妾知与太后亲近,故更不敢在太皇太后和官家面前做伪。正因臣妾在场,才知静嫔未曾杀害林才人。但若因惧嫌而缄口,反让真凶逍遥,臣妾难辞其咎。”

她的声音掷地有声,让赵顼与太皇太后不得不审视起了跪在堂下、却身形挺直的女子。

到了第二日,因为有着宫女的遗书和朱锦沄的证词,三娘与朱锦沄又有各自回宫后的人证。林才人一案中,三娘身上的嫌疑终于彻底洗清。流言也不攻自破,众人皆知她是被人精心设计的棋子。

然而,赵顼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立于御书房窗前,望着宫墙深处层层叠叠的屋檐,眉宇间凝着一层化不开的寒霜。

他知道,这并非真相的终结,而是仿佛是一场更深阴谋的开端。他不信这是一场单纯的复仇。一个掖庭的宫女,怎么可能独自完美杀害林才人?恰巧还精准看到三娘路过荷池?同时还能深夜取得三娘的绣鞋、仿得那白描绣样?更如何在事成之后,布局周全、静观其变?

这一切,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早已布好棋局,冷眼旁观。见到形势不对,立即杀人灭口,毁灭罪证。

赵顼双手逐渐握紧——前朝风波不断,如今后宫也接连出现郭才人、林才人这样的“意外”之案。始作俑者却永远藏在真相之后,就像一条巨大的毒蛇,盘踞在宫闱的暗影深处。它在宫墙的阴影下、在瓦片的缝隙下、在每一个长满苔藓的台阶上,游弋潜行,无声无息,只待下一刻,便猛然张开巨齿毒牙、血盆大口,瞬间将一切吞噬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