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谍海孤雁 > 第1454章 平息事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什么叫大局?那可太宽泛了!有没有影响到,定义权在谁手上?以其情报处的关系,只要老蒋开口,他们行事必须束手束脚,否则一口大黑锅便会扣头上。

经过戴老板的汇报解释,老蒋最终还是认可了林默这个方案,当然,也肯定提了要求,好在,并不是什么太离谱的。

很快,翼底喷涂着口号、标语的动力三角翼、动力滑翔伞,开始飞过天空,情报处所投各项目,成员们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与示威之势头愈发高涨。

各项目的头头目目,虽对帮情报处及国府,平息此次游行示威,有一肚子意见,毕竟此事确实不占理,不过还是妥协了。

倒不是威胁,而是想法总归会有所改变的,参与工作一年,虽有钱有便利,但他们还是遇见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也遭遇碰见过许多无可奈何之事,明白事物的复杂性,万事总归不可能万般如意。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林默一分不差的兑现了承诺,甚至碰上缺的,也愿出工出力,这些人,对他还是挺信服的,在这些人眼中,林默虽行事有待商榷,但总归在为国奔走。

游行示威势头猛涨,很快,便成功冲击了政府机关,殴伤官员职员军警等,更是造成轰动,舆论场一堆出了恶气的声音。

但很快,便有不同声音出现,宣扬真正的敌人是日本人,冲击政府部门,这是内耗,殴伤的军警,可能是将来战场上抗击敌人的烈士。

这言论,你说它没道理也不算,但你说它有道理,又有点牵强,自然有人反驳,拿蒋某人打内战说事,然后又有人反驳,攻击军警又何尝不是内战,既然宣传抗日,就不该演变成内斗内耗,而应该将矛头对准真正的敌人,要理智。

大家都知道,理中客没卵用,结果只会搅混水、和稀泥,偏偏他们又跟圣母婊一样,站在道德高地上,还很难驳倒他们,这一回,也是将不少人搞得一肚子窝火。

双方嘴仗无数,吵上了天,当然了,两方只是表面上的,实则暗地里有无数势力在搅和,从情报处到国府内各派系各势,再到我党、日谍乃至其他国外势力,都从自身立场或利益角度,搅和进来,搅得舆论场是纷扰不歇。

这一吵,直接给游行示威泼了大大一盆冷水,且开始分化吵扰,迅速从高潮滑落,不少被带起情绪参与其中的,见此一幕,失落罢手。

林默没着急行动,只是在背后继续搅,直至很多参与游行的人,倍感打击,失落失望,甚至孕望出新的不满与愤慨。

这时候,可不能任由发展下去,压得越狠越猛,反弹越厉害,很大概率会再起波澜,甚至较原先更狠。

林默果断出击,修械所下属各种企业,由情报处出钱并管理,经营军事合作偿还货物的企业,还有飞机公司在内的项目企业,纷纷打出实业强国救国旗号,开始招揽爱国志士。

当然,这旗号肯定不是直接便打出,而是双方掰扯嘴仗之时,便悄然预热,且最先打出旗号的,还是找的与情报处、国府明面没牵扯的人。

而旗号的彻底打出,并进入多数人视线,是飞机公司喊出此口号,并诚邀各路仁人志士加盟,这也将此口号推向一轮小高潮。

毕竟,飞机公司的成果,喷着口号在众人头上飞多少天了,这虽然只是简易的飞行器,但好歹上天了,在多数人眼上,这还是很高大上的,这也为飞机公司说话带来很大份量。

因不少人,对本次游行失望,响应的还真不少,尤其学生群体,毕竟因上次游行,不少人成了所推各类项目大小负责人,一下成了学校内的风雨人物,很多人可是羡慕得很。

而很快,还有很多企业也纷纷打着类似旗号招人,没办法,经过林家及盟友所投实业,以及与情报处相关的各类企业,去年今年的持续招人挖人,哪怕经济受到冲击,有不少人失业,依旧搞得人才紧缺,尤其是理工科相关人才。

再让他们大规模招揽一番,他们可就真没人用了,只能掺和进来,而紧接着,林家下属及所投产业,也顺势纷纷入场,将此事推向高涨,瓜分着那些参与游行的人。

这一下,游行算是遭受了毁灭性的冲击,参与者或失望离开,或接受招揽改投他途,当然也有想挽救者,也确实掀起了几次风浪,但都不算太大,在各方绞杀下,迅速平息。

当然了,整个事情,并没有所述那般顺利,中间也有很多状况波折,像林默所使那些手段,便不止一次有人质疑是国府阴谋,甚至说得信势旦旦。

可能是有人猜出看出了,但肯定也有人在背后使坏,是谁不用多言,好在林默也早有准备,虽掀起了一些波折,但都迅速平息,未造成多少影响,甚至反而还加剧了游行阵营的分裂。

而最大也最难招架的波折,反而不算来自敌人,因林默让国府方面克制示意,各地对示演游行人员的管控也松松垮垮,导致有很多外地学生,也涌至南京这国府的首都进行抗议示威。

前来的,要么有钱有背景,负担得起这开销,要么是真有点能耐,被选作代表前来,不过总数不少,但只算各方,人数却不多,不过几十上百人,甚至更少。

南京本地游行示威的人肯定是欢迎的,也积极让他们融入,但总归刚见面,又是从各地汇聚而来,顾不到太多,导致其中多数人,也只能随人流喊喊口号。

不过伴随林默分化游行示威,导致游行队伍分歧混乱,其中一些人凭借能力人望,也开始拔尖出挑,开始在南京搅起浪好。

不过真正给林默带来麻烦的却不是他们,而是那些没机会出头,却又有真本事在身的,其中一些人,见带不了队伍,可能又想表现或真心想做些什么的,便在背后当起军师,出谋划策。

因为没有琐事烦搅,这些人凭能耐,对事态看得更清晰,也有更多时间思考应对之策,那主意出的,是又狠又准,招招往人心口锤。

说实话,若非林默提前对抗议队伍进行了算计,能动用的资源渠道还很多,这才勉强应付下来,不然非翻车不可。

林默自然不会捏着鼻子吃这亏,等将抗议渠道瓦解,立刻让人寻些由头,把他们给抓了,秋后算账。

当然,不是关起来,而是搂进情报处,都是人才啊!关起来多浪费,他们自然不愿,但在威逼利诱下,也只能妥协,配合着,以入职公司等由头,将外面的各项事宜安排妥,便任由林默发落。

至于是否会误抓我党人员?大概率不会,一个原因,他所选的,都是主意出的比较阴、比较损,不怎么符合我党行事风格的。

另一原因,则是林默将游行示威时间拉长,一开始,可能我党参与人员越多,但时间越久,暴露的风险便越高,何况还有党务处,在一旁盯得很紧,尤其他们还是在末期才冒头,游行基本已宣告失败,我党人员更不可能冒险再出头。

陪林默一块执行具体任务的,除手下队员,便是黄建仁及手下队员,沈松晋升了,他也有点急,担心落下来,也想立功升上校级。

不过,最终未能如愿,一者,本次行事手段较为温和,在上级眼中,功劳打了折扣,二者嘛,这一次有太多部门配合情报处行事,还都是大部门、强势部门,功劳分润出去的比较多。

看其着急模样,林默赶忙劝慰,说他手上,也是握着好项目的,也就走私鸦片那条日谍线,目前已经摸出个大概,其之庞大,让人咋舌。

不过这条线,轻易不能动,要等待机会,但若是动了,功劳绝不用多说,破格升一级,轻轻松松,沈松破格晋升,很大概率也是因为那股水匪在大规模走私毒品,侵占了国府的利益。

当然,林默不是让黄建仁苦苦相等,而是让他找其他机会,单独立个功晋升,伴随时间流逝,那条例的执行,也在慢慢张开一些口子,破格难度没原先那么高了。

尤其对于情报处这类特殊部门,严格的年限限制,很不好进行嘉奖,所以已开了一些口子,当然,想破格的要求也不低,不过限年限增加,也会下降,像黄建仁,他已经攒了一年多的年限,再搞个稍大点的功劳,不过多分润,加上过往功劳,便足以让他晋升。

也宽慰他,不用过多担心,鸦片那条线,早晚要动,就算没有其他功劳普升,也不会落后多少,而如果得功晋升,后续指不定还能反超过来,走在他们前面。

此事了结,林默也将带队去往后方,除了他自己,还有向老蒋讨好的政策、权利这些,当然,不在他的身上,他只是协助施行。

第一个政策,便是试行分田地,林默论述,当地匪患严重,除了地形这些原因,也是当地资源少,很多人活不下去继而当匪。

当然,这理由,肯定不足以让老蒋同意搞土地改革,林默给的另一个大理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免得红党渗透盘踞。

另外便是,想在当地搞工矿业,需要劳动力,廉价劳动力,毕竟当地交通等问题多多,投入大,如果没有廉价人力,很难发展起来。

而土地,可分摊人力成本,毕竟如果一位无地工人,那工厂所付的薪酬,便需覆盖其全家吃喝住所,而其若有土地,吃喝住等,便可由土地出产承担,工厂只用花很少的钱,便能招人做事。

最后,便是山区的地主士绅等势力,远没有水土丰饶的平原地区强,国府其实也搞过土改,只不过被地方势力给搞死腹中,老蒋也没那魄力,不过山区却可尝试试行,就算有人反对,也可用预防红党死灰复燃去堵他们的嘴。

当然了,林默建议并非打土豪分田地,而是先赎买田地,再以农户以一定限额买走,可以借钱付息购买,每年分期偿付一部分。

也是这个比较和平的手段,最终让老蒋同意了,且所出资金及借贷业务,由情报处开展,所以在此事,林默话语权还挺大。

第二个政策,便是在那些地区严格执行禁烟政策,被大烟毒害得五迷三倒的人,是不算合格劳动力的,甚至是负担,会增加当地人工成本。

另外,一旦战争爆发,钱重要但也不重要,尤其跟粮食比,吃饱才是最基本诉求,所以让当地田地变成粮田,这同样能降低工厂发展成本。

山区虽然相较贫瘠,但其出产也是相对稳定的,主要是灾荒相对不算严重,像涝,地势差能迅速排水,基本涝不着。

而像旱,因为植被覆盖及山体存水,影响同样较轻,不至于像平原,动不动赤地千里,而蝗灾,山区栖居动物较多,且山地蜿蜒,可能会有局部小蝗灾,但很难发展成大规模的。

综上所述,山区可提供相对稳定的产出,尤其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至于贫瘠,则可用化肥、高产作物等手段进行提升,而当地所需喂饱的人就那些,如此,还是能供应不少产出的。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财政购买力问题,就是物价问题,搞来大笔钱,结果物价哐哐涨,那这些钱能买的东西一样乃至更少,那搞更多钱不是白费力气。

而在温饱尚未解决的国内,粮食绝对是物价的压舱石,哪怕政府可以强行征粮,但这会破坏生产,致使物价进入恶性循环。

物价稳定,工业这些才能有序发展,产品价格才能稳定,甚至因规模效应、人力成本这些,还能进而压低价格,确保乃至增加财政购买力。

所以啊!粮食出产牵连着方方面面,还是要尽量保障,而且减少了鸦片产业,也不见得是少赚,毕竟供应减少,价格就会上涨,以那些瘾君子的状态,指不定还能多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