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纨绔 > 第62章 名垂青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帝都,皇宫。

今日的早朝有点异常,若大一个金銮殿尽是嘶嘶的吸气声音,文武百官挤成两个大圈子,传阅两张纸稿,然后小声的议论着什么。

端坐龙椅上的元德皇帝一脸神秘莫测的笑容,这两天的朝事,除了杨化成的赈灾之法让人惊叹外,沈默的两张练字纸稿则让百官惊艳。

所有人一看到纸上的字,都明白是某位书法大家创新的新字体,也一下看出这种新字体的好处,字小节省纸张,也节省一大笔钱,又是一大利国利民的创新。

“皇上,此书法不知何人所创?”

众大臣纷纷出班询问,想知道这位书法大师是何位高人,好睹一其风彩,求一纸真迹收藏。

“众卿家莫急,朕已宣召其老师上京,众卿家很快就知道是何人所创。”

元德皇帝仍是一副神秘莫测样,没有说出沈默的名字,主要是沈默的那份个人资料让他蛋痛纠结,打算等郑开复抵京后,再次验证后再公这个消息。

“……”

百官都一脸便秘表情,老夫把裤子都脱了,结果你说来那啥了,不带这么玩人的。

“众卿家莫急,这位书法大家可不止创出硬体书,还有不少创新发明呢。”元德皇帝笑呵呵说道,给垂手侍立一旁的富大海使了个眼色。

富大海稍稍躬身,然后站直,看向大殿左后侧,嘴巴一呶。

大殿左后侧站了七八个小太监,每人手中都端着一个铺有红色绸布的托盘,里边盛放什么东西,百官不知道。

这些太监得富大海授意后,立时一个接一个的端盘走出来,轮流走到百官面前,让他们逐一观看。

每一个托盘里放有一样小东西,就是鹅毛硬笔、炭笔、三角尺、活动尺、圆规等物。

这是元德皇帝祭出的第二个惊喜,还人性化的对每一样小东东都标注上名字与功用,让人一目了然。

嘶——

金銮殿内又响起一阵嘶嘶的吸气声,能站在金銮殿内的文官,哪一个的智商不比普通人高出许多?

就算那些长得牛高马大,说话粗俗的武将勋贵,可不代表他们头脑简单,挺多也就智商略低一些,行事作风简单粗暴,不喜欢文人那种绕弯子,让你猜测得脑袋发疼的套路而已。

何况每样小东东都标注的名字和简略的功用说明,还有谁看不懂的?就算真有看不懂的,也会不动声色装笔。

殿内的文官,绝大半都是第N届的状元榜眼探花,次的也是举人,总之,年青时候都是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的大学霸。

谁都知道纸贵,笔也贵,制作一支毛笔所需的材料收集麻烦,制作工序繁琐且时间长,相对的成本也就高,一支上好材料制成的毛笔更是贵得惊人。

很多寒门学子都用不起,得省吃俭用好几个月才能凑够钱购买一只普通便宜的劣质毛笔,笔头都用秃了还舍不得扔。

反观鹅毛硬笔或炭笔,材料满地,制作简单,人人皆会山寨自制,说是0成本一点都不夸张。

这两样东东的发明,不敢说造福天下,但绝对造福全天下的寒门学子,又是一大不世奇功,再加上独创的硬体书,这位书法大家,足可名垂青史了。

百官的反应让元德皇帝很满意,心里也有种莫明的舒爽感,仿佛自己就是那位创新发明的书法大家,受百官的顶礼膜拜。

不过,他心里又生出恶趣味般的古怪想法,真相一旦公布之后,这帮才高八斗,满腹经伦,自视清高,各种傲矫的文官们又会是怎么一副表情?

富大海垂手站立,一直在默默的观察百官的表情神态,但他更注意的天家的表情神态,看情形,天家今天的心情很好嘛。

他突然看到后殿一侧有小太监在向他招手示意,知道有急事,当即悄悄后退,走到小太监身前。

“禀富公公,凤谍紧急密折,另有安乐公主的书信。”小太监恭恭敬敬的呈上两封书信。

富大海接过,仔细检查过封漆后,这才回到天家身旁,呈上凤谍密折和安乐公主的书信。

元德皇帝先后拆封看阅,脸上表情瞬间变得古怪,最后慢慢变黑,眼睛里闪烁森冷摄人的冷厉杀机,竟敢忽悠朕,朕诛你全家,哼哼。

这份密折是凤谍二执事宁无忌所书,也有点类似安乐公主的家书,有一路的所见所闻,一直到安乐公主返程,已进入帝都地界,明日午时便可抵京。

宁无忌等人在怀安县呆折时间不长,但所见所闻最多,记载的消息也最多,道听途说的消息都注有标记,以免混淆视听,影响天家的判断与决策。

宁无忌等人欠了沈默不少人情,又看好他无可限量的锦秀前程,想要抱他的粗大腿,加上安乐公主的推波助澜,自然是往死捧沈默,拼命的踩杨化成。

宁无忌写这种密折多了,加之了解天家的性格,早有经验,知道如何取信天家,他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夸沈默,而是用简单平白的文字直述,反而显得更真实,更能取信天家。

安乐公主的亲笔书信内容跟宁无忌后部的密奏内容差不多,虽然也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大多是平白的直述,这跟她平时不用功学习和性格有关,但真是把沈默给夸上天了。

而评击怀安县县令杨化成的言辞简单粗暴激烈,元德皇帝相信,若杨化成站在她面前,估计会被她揍成猪头,亲爹亲妈都认不出来。

被人忽悠,任谁都不爽,何况是统掌天下,又极好面子的元德皇帝,他心里不仅憋着一股熊熊燃烧的邪火,更憋着一股森冷的杀机。

只凭宁无忌的密折和宝贝女儿的亲笔书信,他已大致清楚原因。

杨化成这个王八蛋恩将仇报,欺君冒功也就罢,竟然还派人行刺郑开复,意图杀人灭口,这种人不杀不足平息他的滔天怒火。

不过,现在不急,等杨化成和郑开复到了之后再说,这事还有得操作,说不准还有意外惊喜,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身为一国之君,他要考虑的是全局。

元德皇帝的目光无意中落在崇文太子身上,心里莫明的生出一丝不爽,他可是听说了,太子不仅大肆宣扬杨化成所献的赈灾之法,还准备大操大办,为杨化成庆功呢。

他的目光,冷意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