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绍宋之后 > 番外之沈王赵昕(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是乎,赵昕和母亲还没有说几句,就被老爹传唤到景福宫去。一点客气都没有,上来就传达了这个意思。

你想娶汪氏女朕没有意见,但她名字必须得改一改,要不然朕受不了。

赵昕感觉莫名其妙。给子女起名字都是父母的特权,你是皇帝也不能这样任性啊,何况。六娘和他说过,他们这一辈的女孩子本就是从静字。

但话又说回来,老爹在一些小事上的任性,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也不能拒绝,反正赵昕没见过这样的猛士。

他就算是传话给汪忆,汪漕司为了女儿能捞一个王妃的职位,是肯定不会介意的。

于是,这年七月,太上皇第四子沈王礼聘王妃汪氏,六礼齐备,尚需时日,在两都之中,就有传言,说太上皇想起当年汪相公负弓相随之恩义,特赐汪氏女名“诺”,汪家自是感恩戴德。

说来汪忆也是悲催,早年靖康之祸时,他被掳到北方。那肯定是受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好歹他咬死没投降。后来赵官家鄢陵大胜,还于旧都,他又被升任枢密使的老爹悄悄赎了回来。原本有个宰相父亲,前程必然是远大的,但无奈他爹又殉了国。靠着这份余荫,哪怕他的经历有点儿争议,水平也实在拉垮,始终还是有优差等着他。只是建炎一朝,名臣如流,他也实在是挨不上号,只能靠着老爹的余荫外加妹夫的帮衬,不尴不尬地过活。更悲惨的是,几个儿子根本连他的水平还不如,眼看家门就要成破落户了。没想到沈王就来求亲,太上皇思念起其父的忠烈,又想这汪忆好歹是经历过北国有忠贞之德,点了他两个孙儿入太学。

但就在沈王等着他和王妃过完婚后甜美生活的同时,另一边,皇长子肃王的婚事也吵翻了天。相对于他,大家似乎更盼着肃王赶紧成婚之后就藩无他。这位皇长子,可是一度差点儿威胁到皇太子的地位,出于政治道德。众臣们自然想赶紧让他和平离开。

而赵玖不想多管,赵昶对长子还是跟上心的,没想到陆游当年因为管束族人不慎,原本前途大好,结果跌成白身,好不容易起为知州,万万不想再掺和进这种事情来了。倒也不是说他不想看着女儿富贵。而是当初他就管不住家族众多子弟,若是女儿一朝得选为皇家人,那将来为非作歹的,还不把全族都给连累死?

赵昶没有父亲挽天倾的威望,何况结亲本就是你情我愿的,皇家也不好强作姻缘,只是这样被臣子拒绝了,有点儿下面子。只是很快,皇室中人就暂停了所有喜事,他倒也不必如此烦恼了。

绍兴七年,叔母太皇太后韦氏驾薨,于燕京安寿宫病逝,享年九十有余。

这位老太太也是传奇,本是宰相家的一个侍女,偶然间被送入宫中,得到了宋荒灵帝偶尔宠幸,生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赵官家。而后靖康之变,北国受辱。,儿子接回来之后,又搞了个不尴不尬的三千金事件。因此,当时宫中旧人谁不知道,就算三位太后并立官家,也是不给这位亲娘一点儿好脸色的。

更多的倒不是怨怪,而是真的冷漠疏忽。

经过这么些年,谁也不会无知到认为赵玖是觉得母妃在北国受辱,有辱皇家颜面。他就不是这样内耗的人。而又想到后来的过继哲宗和乔太妃事件,大家也难免觉得这老太太有福自然是有福,但是坎坷经历也着实不少。

韦太后当初那可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不想让儿子不认自己这个亲娘,改去以孟太后为母。可话又说回来,你这纯粹是母凭子贵,那么儿子想干的事情,你怎么可能拦得住?

后来太上皇迁都燕京,她和郑太后都因为心理阴影过重死活不愿意来。但是未过几年,宫中长辈女眷纷纷离世,她就算是不愿意,也只好去燕京一家团聚。

好在她当初都七老八十了,人虽然也糊涂起来,但就喜欢儿孙绕膝。太上皇也上了年纪,平常虽和她不亲近,但也偶尔问候一二。可是后来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退位为太上皇,又回了中都居住。韦太后确实已经年老,不可能再挪来挪去了,就由太上皇后吴瑜就近照顾。

吴瑜虽然觉得有些为难,但此时的太皇太后已经对她形不成任何压力,只当每天哄老太太玩儿,也给自己打发时间呗。其实她是最早发现老人家可能已经进入弥留状态了,但出于某种目的,她什么都没有说。

因为那一日,小皇子向韦太皇太后请安后离开,老太太眼光就开始呆滞,甚至有点儿流口水。吴瑜自然是赶紧吩咐宫人来照顾,又亲眼看着别人把他抬到内室去。但不知为何,糊涂了一辈子的韦氏却忽然道:

“吴妃,你说为什么?官家明明不是厌恶我的北国之行,他自己也说是女真人该死,难道就是因为我不如郑大娘娘和孟大娘娘懂事,他就不亲近我了?”

她的神志忽然一下子清明了好几十年,吴瑜都甚没办法计较她叫错了称呼,因为他意识到这自家便宜婆母恐怕是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

所以只劝道:“母后多虑,亲生母子,太上皇如何会厌恶您呢?多少年前的旧事了,只不过他的心大的很,没工夫在后宫打转。”

没想到她下一句话就把吴瑜吓得只差要杀人灭口。

满头没有一根青丝只余金玉的老太太竟然说了一句,“那就是,他还怀疑乔氏那个贱人说的是真的,他以为自己不是我亲生的?可这些年,我看着他,也时常在想,他好像也不是我那个养了十几年的儿子。”

吴瑜当即变了脸色,“太皇太后糊涂了。官家……太上皇历经生死,如何能够不成长?若还是靖康年间的康王,他有什么本事重振河山,把你都接回来?一定是有些宫人不老实,儿媳这就去教训他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