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绍宋之后 > 番外轮回篇之马扩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一愣,旋即沉默。

不沉默怎么办?就连田师中,心中第一想法是你这也太油滑了,密谈找你帮忙都要表忠心。

但随即这个也算了解不少贵人的田郡王心里也戚戚,杨沂中干的这个职务,本就是要随时随刻把官家的忠诚放在最高的位置,不然官家如何容得了他?

御前班直统制兼任皇城司使,他的存在让很多人不爽,也就是如今是静塞郡王了才不动不动被请斩,但都是重臣,谁又能不知道,杨沂中其实不弄权不滥杀也没啥作风问题,而且再了,就是这些人家全都犯了,只要官家心里还觉得他的小杨最贴心,别人也动不了他。

想到这里,田师中都有些汗颜,虽说官家好像威望至此不需要他们操心,但这话不能说,说了都觉得自己丧良心。

建炎朝的文武要员,有几个是累世的勋贵,哦,就吕好问,但人家那陪着官家就差从一次次追杀中几乎做对了每一道选择题的人,建炎功臣,他和李宗二位,向来属于单独列档管。

除此之外,你们谁不是靠着官家提拔才有用武之地,而且官家之大方坦荡,也是书上说的那种汉光武唐太宗,自己岳父这事儿……好像是有点自私了。

谁知张俊却叹息道:“我老张是个什么成色,官家早八百年前就知道了,他不会跟我一般见识的。”

田师中震惊,张子盖震惊,这不是委婉地说老子就这德性吗?装都不装了!

谁知强中更有强中手,杨沂中也不过分表达自己身为人臣的不忿,而是喝了一杯姜茶,道:“既然如此,齐王也应当知官家,官家觉得给齐王什么最合适,您坦然收着就是了。这不也是一段君臣佳话吗?有些事情你主动要,可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张俊这才一哆嗦,杨沂中说的很明白了,官家的确仁厚,可君臣之间的情分是不该也不能被轻易消耗的。你耍赖官家念他老张没几年了,可能也认了,但若失去了官家的情谊,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正在这时,门外忽传急报,“大王,有消息,李谦死了。”语气欢快,可见此人和张家……至少不那么和谐。

张俊虽然一堆毛病,但还不至于有个报仇本,也是年纪大了,一时想不起来,反而是杨沂中眼皮一跳,问道:“可是宜兴李谦,前任济州知州,魏王的岳父?”

张俊恍然大悟,看杨沂中八百年难得有些疑惑,于是主动笑道:“原来你小杨还有不太清楚的事,今日老……老哥哥我给你露个脸。这小老儿说是跟国朝初李沆李圣相沾亲,一辈子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偏偏金人来的时候,他还有几分脑子和气节,带着城中女眷藏好了,又号召本地大户出佃农家丁守城,当时遇上金兀术那厮急着去抓,哦,不,他不自量力要去对陛下不利,自然没把不在主干道上的济阳给省略了。但回去的时候因为老张打的下蔡一战,屁股都不保了,自然是一肚子火,决心抓人杀人泄愤,金贼实在该死,可这李老儿,他好好的写什么《胡虏论》还在城外,自被人抓去了给完颜氏,万幸那里正好一个降将,听说是少年贫苦受气恩惠他,貌似报信才让小岳把他救了。”

其实这些事杨沂中怎么会不知道,但官家早就吩咐过,不要过分监视岳家人动向。他也不知道心里,内心总一阵烦闷,也不想跟岳家人为难,所以只略略记了个名字,除必要的大将领兵在外周围布几个探子,事后就撤?

杨沂中沉默一下后,插问一句道:“大王知道与李谦忽有救命之恩的小将是谁吗?”

张俊年老,至少脑子真转的不如年轻时快了,他真就随口一说,“管他是谁呢,便是折可求,一旦投敌叛国……”

“他是马扩马邢王的胞弟,现任兴元府知府,当初靖康之事,天下人有怨气在马氏父子身上,是李谦力排众议,力劝任上的济南知府不要把泰安任职的马家二郎夫妇当罪犯处理。才保住了他们一次,尔后他所在泰安被破时无兵无力抵抗,又因其兄和其父都与金人有国际外交关系,才暂时得到了优待,大王记得,只是被俘虏。”

所谓建炎十几年,鉴于赵玖身体力行砍了杜充,又以罪诛杀折可求勾龙如渊,政局之人无论文武也知道领导喜欢啥样子,甚至僭越一点说,领导对一些特定领域的要求不同。

首先就是,人都有私欲,只要你有本事能前期抗金,别说张俊韩世忠了,陈规这种科举级别不够还有偷书黑历史的,都能从县令到宰相。岳飞优秀到全体班子都要防着你要致敬赵家老祖宗,结果赵官家决战时仍然给他全线指挥权,而折可求,承认那不是个东西,但你的状态我同情,只是你投降了又杀了徐徽言那就没啥余地了,自杀给了个体面。

同时,他还是一个对待自家臣子至少光武唐宗级别的帝王,胡寅当年的不孝舆论风波,他可是用了自己的脸给他平事儿啊。赵玖自己不把那俩废物(所谓二圣)当人,不代表别人也不那么想,这不是等于英国公李绩病重唐太宗按偏方给他割胡须治病吗?

杨沂中这算解释了一下陛下的态度,也是提醒张俊,你觉得同为被太上皇荒灵帝坑了的人,赵玖能不看马家人同情吗?那肯定就是希望你别多说了,马扩不容易啊。

张俊果然不好再说,马扩于建炎二十年病逝,竟然比赵鼎李纲都早,但其实也不奇怪,他早年走外交饭也不是职业武人,建炎初年撇家舍业去太行山抗金,多次取得关键情报给中央,好不容易胜利了手下二傻子把事儿惹得有点大,虽然官家一力给他卸责任,可那毕竟是刺王杀驾嫌疑,仅仅是有连带责任也该诛灭三族了。

在此情况下,赵玖还是顶住压力于是将马扩派到横山内外养兵,以作为韩秦王突击南越的特种部队。事后,帝以邢王大功,封其为枢密同知,可见赵官家心里有数人家确实太不容易,同时真不怪他。

但这些年的摧残太厉害,马邢王最终于迁都前病倒,不久辞官,看到新都新气象后挺了两三年,方才含笑九泉。

张俊还知道,马扩身后,赵玖亲自往家宅致哀,封其长子为邢国公,以马扩旧食邑继续奉养邢国老太妃,有加恩其家,定下三子为爱女银川公主君佑驸马。

杨沂中却不再东扯西绕,直接道:“老太尉难道跟李谦不和?不然怎么会如此关注他,我隐约听说他是一个白身,只一点俸禄,又不是什么天下不才,何以如此?”

? ?马游击太不容易,所以给加了一点戏份。其实他所谓这个二弟历史上也没查到,我想表达的事一个原本官宦出身年轻人受够了委屈又确实是战败被降服,但良心未泯尽力救人,这种人是符合赵玖价值观的,但凡不是李尚那种情况不一定会死,而且巧了这事发布文书未到之时,让他很容易过了自己和身边执行人的一关——当时这种事儿还是需要文官集团背书的。另外功利来说,虽知马扩忠心无儿,但这孤胆英雄在组织太行山游击队呢,我连亲戚都认了,不差这点(当然前提是这马小二确实没啥原则性错误)

?

当然,到了现在,赵玖已经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了,我说他没叛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