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 第37章 忽悠,接着忽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秘书长真是……”马宝森神情恍然地摇了摇头,站在三楼的窗台边望着楼下正在被带上车的尹副厂长。

站在他身边的王珉则是嘴角带着冷笑,手指在玻璃上轻轻敲了敲。

几人顺着他的示意望过去,却见是办公室主任廖金会面无血色地站在楼门口。

唇亡齿寒还是物伤己类?

自厂管委会改制后,管委办撤销,组建机关综合管理处,廖主任便被挂了起来。

其他处室负责人最近一个月陆陆续续传来了不同的消息,大家也都在为他着急。

当然了,也不都是好心,也有等着看廖主任热闹的,就等着说一句自食恶果呢。

厂长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倒是最先定了下来,不出意外地落在了孙佳的身上。

有人感慨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在孙佳和廖金会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原本孙佳是办公室的小透明,是早就被众人遗忘了的那个人。廖金会当然是冶金厂炙手可热,深受领导器重的大主任。

现在呢?

廖主任的地位一如危卵,孙佳却突飞猛进,成为了距离领导最近的大主任。

要说机关综合管理处负责人的位置更具有吸引力,可廖金会早就没了机会。

所以现在看廖主任,早也没有了意气风发,只剩下满眼的颓败。

“综合办公室主任的任命还没有下吗?”周令华走过来朝窗外看了一眼,显然是听见了他们刚刚的对话。

“现在不就是廖主任在主持工作嘛,领导还没顾得上这边?”

“那也得看他能不能过得了这一关吧——”王珉说话无所顾忌,甚至有些愤世嫉俗。

他斜了一眼楼下讲道:“审计小组说他没事他才没事,要不然这综合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也飞喽。”

周令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却也没有说什么,两人不是同学,但共事了一段时间,他也知道对方是什么脾气秉性。

要说才华,王珉在建筑工程领域算得上一个才子,很有专业素养。但在为人处世上总有一些偏激和固执。

张兢主任曾私下里讲过,王珉的性格有可能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系。

这小子是单亲家庭长大的,能在这个时代读大学,很有一股子韧劲呢。

“领导又不是没给他们机会。”马宝森抱着胳膊讲道:“积极退赃和主动交代问题的,基本上没有进行处理。”

“那也得分什么人——”

王珉这个时候接了话茬儿强调道:“如果问题较大,影响恶劣,那该处理还是要处理的。”

他瞥了马宝森一眼讲道:“只不过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宽恕罢了。”

“那也总比事到临头烧香拜佛好啊。”马宝森转头看了他讲道:“主动跟领导谈一谈,不比在家闹心强?”

“小马同志啊——”王珉故作感慨地摇了摇头,伸出手在对方的肩膀上拍了拍,用老成的语气讲道:“他们要都像你这么想,那早就不会伸手了。”

“我就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马宝森抖了抖肩膀,将对方的手爪子抖落了下去,淡淡地讲道:“我更知道杀人不过头点地,没什么事能比生命更重要。”

“宝森同志活的就很通透。”周令华也怕两人呛呛起来,故意插了一句:“这么个岁数就能看透这一点可不容易。”

“嘿——他就是不求上进。”

王珉笑着看了马宝森一眼,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摇头晃脑地回了办公室。

周令华微笑着拍了拍马宝森的胳膊,轻声劝慰他道:“王珉就是这个脾气,他不是什么坏人,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嗨,你这说的哪里话。”马宝森很是大气地笑了笑,说道:“咱们不是说其他人呢嘛。”

“行,真有一份心胸。”

周令华十分敬佩地看着他点点头,说道:“回头我说说他,不能老这么说话,忒不团结了,他哪里有资格叫小马。”

“你别麻烦了,又不是什么大事,大家不都这么叫我嘛。”

马宝森笑了笑,浑不在意地讲道:“就算了吧,我们相处的还行。”

“他书读了很多,但学问没做扎实。”周令华看着马宝森如此说,略作感慨地讲道:“尤其是社会这门学问,他可真不如你啊。”

“哎呦,你快别说了。”马宝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搓着胳膊说道:“我都被你夸的起鸡皮疙瘩了。”

“呵呵呵——”周令华歪了歪脑袋,示意两人一起进屋。

马宝森倒是很愿意跟周令华交流,别看对方是大学生,可完全没有大学生的架子和矜持,对他也是很亲近。

“哎,周哥,我跟您请教一件事。”马宝森轻声询问道:“你说秘书长是如何学习的,他怎么就这么厉害?”

“呵呵,你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周令华好笑地看着他说道:“我要知道领导是怎么学习的,我就照着学了。”

“我就是想不明白呢。”

马宝森真是懵懂的模样,皱眉思考道:“他总是不急不缓,不骄不躁,好像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慌张惊讶似的。”

“你就拿他来钢城所经历的事来说吧。”他掰着手指头数落道:“这么多人有想法,可他总能在不知不觉间将矛盾和思路整理清楚,将问题解决掉。”

“就比如今天被带走的那位。”

他看向周令华问道:“秘书长是怎么做到的,一点征兆都没有。”

“你以为能看到什么征兆?”周令华哭笑不得地反问道:“难道你还指望他们能吵一架,甚至动手打一架?”

“嘿嘿嘿,那不能。”马宝森想想这种场景也是好笑,嘴里更是揶揄道:“真就是打起来,我估计十个尹副厂长绑在一起也不是秘书长的对手。”

“别胡说八道了——”周令华拍了拍他的胳膊,小声提醒道:“要叫你师父听见又该呲儿你了。”

“那你可千万别说出去!”

马宝森见他提到师父,这才后知后觉,瞪大眼睛讲道:“我对秘书长可没意见。”

却不想这个时候张恩远的声音从他们身后响起:“那你是对谁有意见?”

-----------------

四月的最后一天,卫三团换防,从北边撤了下来,一路火车回到了京城。

相关的问题基本上已经通过外交途径得到了缓解,正因为卫三团打的猛,打的准,打的狠,这才给外交口提供了更宽泛的谈判环境。

队伍还没有回到京城呢,相关的消息便传了出来,李学武还是从李怀德的电话里得知,卫三团因功被授予了“红星团”称号,以表彰集体战功。

为什么是“红星团”,这里面还有一些说道,这还得从老李这边说起。

从老李电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是,在表彰卫三团的同时,上面也对红星钢铁集团的积极态度和有力支持给予肯定。

综合考虑,卫三团能有今天这份战斗力以及绝对的素养,跟多方合作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企业的发展和反馈。

卫三团此次参战的一系列细节已经被承报给了上面,尤其是战斗装备的详细信息,上面还标注了兵器生产厂家。

有红星钢铁集团的标志频繁出现,尤其是直升飞机和特种车辆的出现,真是让战场检验出来的装备闪了他们一眼。

只要是懂行的人,就无法忽视掉这些装备的重要性,以及在这场战斗中的关键属性,可谓是决胜的法宝了。

在报告中,相关负责人还提到了钢飞正在实现Kh-4直升机的量产计划,以及另外两种更先进直升机的生产计划。

有关于坦途特种作战汽车的阐述,也是引用了钢汽工程师的说法,这是红星钢铁集团钢城汽车厂未来五年的重点项目,光是研发资金就投入超过五百万。

这个年代啊,研发一款汽车竟然投入了超过五百万,那得是多么全面的汽车啊,是比现在这款实验车型更好的。

“上面打电话来让我去开会,我还寻思呢,最近也没什么事啊。”

李怀德明显是被领导点名夸奖了,否则不能在电话里齁皮炎子乐。

李学武听他讲电话的语气就知道,他现在脸上都乐出菊花了。

“领导没提以前的事吧?”

李学武多会聊天啊,递话很是自然,还能搔到老李的痒处。

“没有——”老李夸张地拉长了声音,笑着说道:“他现在哪里会记得以前的事,我打赌他不想忘也得忘了。”

“那是,这一次咱们可没少支援。”李学武不能让老李主动心疼,便故作小气地问道:“您就不能出面询问一二,咱们支援的这批装备是不是?”

他讲到这里的时候故意迟疑了一下,随即继续讲道:“就算那些常规装备战损了,不能用了,可咱们的实验汽车和直升机总得还给咱们吧?”

“唉——”果然,听李学武讲到这里,刚刚还一脸兴奋的老李也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语气无奈地说道:“算了吧,当初你提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没打算还能看见这些装备回来的那一天。”

“事情都办了,总不能都扫兴。”

他故作大度地讲道:“领导们都还在兴头上,我这个时候去添堵,许有十分功劳也就只剩下三分了。”

“再一个,咱们跟卫三团都不是外人,这些东西早晚也送过去实践的。”

李怀德收拾好了心情,重新整理好情绪,对李学武讲道:“就算实验进度提前了。”

“如果钢汽和钢飞需要实验目标,那就再生产一些,资金不充足的话跟我讲,我来想办法。”

“那也只能是这么着了。”

李学武学着他的语气讲了一句,可电话里还是稍显沉默。

李怀德也不想他心疼这点东西,李学武要是心疼了,他就更心疼了。

“对了,跟你讲个事情。”

他转换了话题,在电话里讲道:“王小琴同志主动向集团管委会提交了辞职报告,请求辞去质量安全环保部经理一职。”

“我和相关领导劝了劝,但耐不住王小琴同志的特殊情况,便同意了。”

你别看老李这么说,其实影响王小琴主动辞职的还是他的意见。

上一次两人见面,李怀德便透露出了一些机关和地区已经在进行管委会制度变革,三支代表纷纷撤离这些单位。

他是要李学武早做准备,可集团只有一个三支代表,他准备什么?

李学武也很直白地向李怀德表示,他会同王小琴谈一谈。

以两人的交情,甚至都不用见面,一切都在不言中。

电话里王小琴长出了一口气,好像卸下一个大包袱似的,哪里会有失落。

就是三支代表的身份她都想立马辞了,可怕动作过大,引起集团和其他方面的不必要过度关注,所以要一步一步来。

李学武同王小琴谈好的,先辞质安部经理,主动抽离管委会组织。后辞三支代表,这一过程要稳,要看好时机。

老李说外面在变化,其实他是想看到集团尽快摆脱三支代表的监控,可真要全面实施,那也得等一段时间。

幸好王小琴延续了李学武在这里的工作方针,没让老李觉得很麻烦。

双方配合默契,老李还真舍不得让王小琴全面脱离红星钢铁集团。

他也怕外面和内部的过激反应,这个时候还是稳一点好,没必要处处争先。

其实就是这三支代表的制度红星厂也是跟人家学的,王小琴在担任该职务的时候很是配合红星厂的工作。

所以是李怀德的意思,可他话讲出来就是要委婉一些,给李学武面子。

毕竟当初请王小琴来坐镇,就是怕出问题,算是借了人家的东风。

也别说互利互惠,到底是红星厂家大业大,受惠更多。

老李在电话里的客气一点都不虚伪,确确实实没想到王小琴这么给面子,竟然没有一点怨言和恋栈不去。

“是,她跟我提过一次,说现在的工作太多了,实在是忙不过来。”

李学武语气很是诚恳地讲道:“如果您需要她结束三支代表的工作,她真是会高兴的跳起来。”

“哈哈哈——”李怀德笑了一阵,道:“我个人来讲,还是十分感谢王小琴同志在红星厂的服从,所以接下来与卫三团的合作还是要继续,加大力度。”

投桃报李,王小琴做事敞亮,老李也不是小气之人,所以他要比王小琴更敞亮。

李学武总觉得老李是那种人家用话就能抬起他骗走的人。

“等一定的,我安排办公室给她制一面锦旗,好让她有面子。”

这不是闲的嘛——!

-----------------

“有一点点热,毛衣是指定穿不住了,可穿短袖又忒冷,衬衫吧……”

棒梗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手里握着钢笔一板一眼地写着家信。

书桌的左边放着钢笔水瓶,右边放着一本字典,他这大白话家信总有一些字叫不准,或者是不会写。

出门在外,给家里写信多是惜字如金,捡要紧的书写,纸短情长嘛。

可棒梗不,他根本写不出那文绉绉的文字,他是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

有时候字里行间还会带上一些京城土话,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给家里写信这件事都是李学武逼着让他写的,不写就不给饭吃。

李学武给棒梗说好了,每周一封家书,短了少了就饿着,别吃晚饭了。

你说不吃晚饭没什么,饿一饿就挺过去了,真要是这样棒梗也不会这么费劲还在抠字眼写家书了。

那是一顿晚饭的问题吗?那是你不吃这顿晚饭,那明早早饭之前的锻炼如何坚持得下来,肚子还不得饿扁了啊。

“你这书信里怎么还有拼音呢?”

不知什么时候凑过来的付之栋看了一眼他写的信,突然就笑了起来。

这给棒梗臊的啊,他竟然被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孩给笑话了。

“我这是提笔忘字,你懂不懂!”

他还狡辩呢,“我这灵感都在脑子里呢,很怕一会儿忘喽,先搁拼音挡一会,一会写完了回头再补上就行了。”

“那你这灵感也太着急了。”付之栋手指在信纸上点了点,嘴里数了一下,惊讶地抬起头说道:“竟然有十一处拼音,这么多汉字你都不会写吗?”

“说了是提笔忘字、提笔忘字,你咋这么烦人呢!”棒梗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没看我写信呢嘛,去去去,哪儿凉快上哪待着去,别打扰我听见没有。”

小孩子说话都这样,他们之间不觉得过分,就是闹着玩。

付之栋也是跟他干爹学坏了,手指点了点前面的空白处问道:“这里咋还有漏下的呢,是拼音不会拼了吗?”

“啧——”棒梗一瞪眼睛强硬地解释道:“我是要准备标拼音的,谁让你来打扰我的,我都忘了要标啥了。”

“嘿嘿——”付之栋坏坏地一笑,看着棒梗说道:“我还是建议你别用汉字了,你都用拼音写得了。”

“这样也省的前拉后捎的,更不用你翻找字典了,就是翻译费点劲。”

“我是不是没揍你身上啊!”棒梗瞪着眼睛吓唬付之栋,见这小崽子一点都不怕,转头便要喊周姨告状。

可付之栋比他坏啊,这会儿见他要喊嗓子,提前搁这等着他呢。

“你喊,你喊!”他挑了挑眉毛提醒棒梗道:“你要喊了,我妈可就看见你这蜘蛛爬的书信了,到时候你每天的任务不得多一项书法练习啊。”

“周——”棒梗刚喊了半嗓子,可听见这小混蛋说的话他又心虚地把后面的话给憋了回去,满脸红差点憋死他。

“你想怎么样?”他瞪着付之栋问道:“我可没有零花钱给你。”

“谁要你的零花钱——”

付之栋白了他一眼,而后悄悄地说道:“你不是说你能做弹弓打鸟嘛,你也给我做一把,也教教我怎么打鸟。”

“呵——呵呵——”棒梗冷笑一声,转头继续写起了自己的书信。

付之栋见他不上自己的恶当,赶紧加码道:“我可以帮你写信!”

“用不着——”棒梗低着头闷嗤闷嗤地划拉着,嘴里却很明白地讲道:“做弹弓教你打鸟我得挨训,让你帮我写信我还得挨训。”

“你算去周姨那告状说我写的不好,大不了我花时间练习就好。”

他回头瞥了一眼站在书桌旁的小不点,道:“在挨训和挨说之间我还是能做出明智选择的,你就别费这个心了,乐意玩自己琢磨着做去,别来烦我。”

“你可真是不知好歹!”

付之栋恨恨地跺了跺脚,道:“早知道你是这么怂的,我就不来求你了。枉我们还认你做带头大哥,你真不给我们兜事啊。”

“狗屁带头大哥——”棒梗撇了撇嘴角道:“我是来跟你妈混码头的,不是带着你们这些小崽子混街头的。”

他停下钢笔捏了捏手指,耷拉着眼皮看着付之栋说道:“你信不信,我现在削你一顿你都不敢去跟周姨告状。”

“算你狠——”付之栋才不会跟他较劲,见他要动拳头,脚底抹油溜了。

他在学校里也有了朋友,男同学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无非是谁谁谁的哥哥更厉害,在班级里打架第一。

这年月老师也发愁,学生都跟放羊了似的。小学其实还好一点,至少有秩序,可学生之间的难免也有矛盾。

付之栋人长的小,可心眼子多,总能左右逢源占便宜,可他也需要靠山。

他是这么想的,反正棒梗吃他家的,住他家,借棒梗的威风不过分吧。

过分!很冒犯,棒梗就瞧不起他们这些小哔崽子,整天没有正事,就上学路上这会儿胡咧咧一气,一上课都是乖宝宝。

想当年,他敢拔老师自行车气密芯,敢在粉笔盒里放癞蛤蟆,敢在上课铃声响之前把垃圾桶顶房门上,敢……

唉——

一想当年,棒梗就觉得有些萧索,他有点想念过去读书的日子了。

那已经是半年以前的事了……想想都觉得遥远。

现在看付之栋这小子不学好,他都有种好为人师的感觉了,真想教训他好好学习,别走自己的老路。

你看他现在见天的忙,社会不好混啊。

撵走了小崽子付之栋,他继续写自己的家属,用自以为成熟的语气向母亲表达自己坚决不后悔退学的选择。

-----------------

“五一劳动节不给我过就算了,怎么五四青年节也不给我们放假?”

付之栋晃晃悠悠地从楼上下来,看着母亲在厨房忙活,便对刚刚从房间出来的棒梗抱怨了一句。

棒梗似笑非笑地挑起嘴角说道:“五四青年节是给我们这样的社会青年过的,可不是给你这样的尿炕小屁孩过的,你得过六一儿童节,你是儿童啊。”

“就你?还社会青年。”

付之栋撇了撇嘴角,走进餐厅嘀咕道:“社会不社会,青年不青年。”

“嘀咕什么呢?”周亚梅将锅里烙好的白面饼抓了出来放在盆里,回头对儿子说道:“去洗手准备吃饭了。”

“好的,母亲大人——”

付之栋乖巧地一笑,颠颠从母亲身边走过,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棒梗迎面站着,挑眉揶揄道:“装巧卖乖,不是儿童是什么?”

“切——”付之栋一撇嘴角,绕他而过,嘴里不忿道:“你生下来就过青年节,不用过儿童节是吧……”

两人相处熟悉了,每天早晨起来必定要拌嘴,嘀嘀咕咕地说一阵。

就是早晨锻炼的路上,累的呼哧带喘的,也挡不住他们的争吵。

周亚梅不习惯,可没时间说他们,李学武有时间说他们,可他习惯了。

这会儿周亚梅准备着早饭,他锻炼回来洗了个澡,换好了衣服坐在沙发上看着今天的报纸,很是悠闲惬意。

就在今天的报纸上,一股春风吹过,凛冬也产生了一丝丝裂缝。

看来娄钰那些人的地位和生活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了,只是不知道自己那位便宜老丈人还有没有胆子抛头露面。

真就像要退休了一般,娄钰连自己的豪宅都没回去,就住在李学武给他买的工人新村住宅楼里。

老两口深居简出,除了日常生活就是照顾孙子上下学,就是出去散步也仅仅是在亮马河生态工业区内转悠。

不是没有人劝娄钰重新出山,就算轧钢厂拿不回来了,可身份待遇总能解决一些吧,主动一点,配合宣传呗。

可不知道是被吓破了胆,还是真厌倦了纷纷扰扰的世俗名利,娄钰真就都拒绝了,一点没有重整旗鼓再出山的打算。

李学武也没有去打扰他,甚至他们搬家以后就只去过一次。

他既然想要享受晚年生活,那就遂了他的愿,听丈母娘那意思,娄钰的身体不是很好,兴许多活不了几年了。

娄晓娥从港城传回来的意见也是如此,她不希望父亲再过多介入商业。

山上的智库依旧在运行,那些老家伙们等了四年都没有好结果,早就祸心丧气,主动做了后事安排。

培养儿孙自然是紧要的,智库的主力也是这些中年人和年轻一辈。

老人们还是以把握关键决策为主。

李学武这两年甚少去见他们,甚至是故意不见,不见面对双方来说都好。

娄晓娥在港城的生意做的越来越好,这些人难免会有一些别样的心思。

李学武怕见了他们不耐烦那些歪心思,再动起手来真是不值当了。

这里说的动手可不是真的动手,而是对港城的生意动手脚。

他真想黑吃黑,将这些人的股份都吃了,那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在那大山里,李学武想要他们永久消失都轻而易举。

当然了,四年时间下来,他们也有了一定的信心,李学武要动手早就动手了,所以娄钰下山都没吓到他们。

娄钰身体不行了,想多活几年照顾孙子的情况大家都很了解。

这些人身体好的很,山上资源富足,还是很养人的。

要不是娄庭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老两口还真舍不得下来。

其实低调一点也好,李学武可不觉得这个时候就算春天了,就他们那个身份,那个身板,可架不住折腾。

就是心理上的压力都受不了,在山上好好修行得了,等春天真的来了,李学武一点拦着他们的心思都没有。

这钱啊,挣多少是多?

该是人家的就得给人家,到时候这些人一定会选择去港城,他完全可以支持,甚至安排人送他们过去。

是买房置地也好,是提款跑路也罢,都随他们。借鸡生蛋,不能不还人家的鸡,更不能把鸡蛋都落下了。

***

五四青年节刚过去,李学武便听到了一则好消息,我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这就是抗生素的一种,但却是为数不多的热稳定性的抗生素。

说再详细也没有用,只能说这一发现能挽救更多的病人。

顾宁在给他的电话里就提到了这个发现,她们研修班正在跟进这一项目。

她对医学表现出了足够专业的热忱,性格内向孤僻的她竟然能同患者保持正常的交流和合作。

有的时候李学武也好奇,她是怎么跟患者沟通的,她却没详细说过。

但有医学方面的书籍,只要是顾宁喜欢的,他都惦记着收集。

家里二楼书房书架上,他的书已经非常少,只剩下理论书籍,其他的都是顾宁的专业性书籍,都是他帮忙找的。

不仅仅是他自己在关注,同亲戚朋友也说过这件事,有好的医学书籍都会送家里来让顾宁看一看。

这份独有的宠溺是顾宁对李学武为数不多几次主动表达过感谢的馈赠。

****

冶金厂副厂长尹忠耀被正式审查的消息还是传了下来,大家没觉得意外。

李学武并没有关注机关里的消息,如果真有什么不对,无论是张兢还是孙佳都会主动向他汇报。毕竟他也不是聋子、瞎子,张恩远可机灵着呢。

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能直接打来他办公室的电话并不多。所以李学武并没有犹豫便接了起来。

“嗯,我是李学武。”

电话是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吴淑萍打来的,是有关于百米高楼世界级标准酒店建设论述报告的问题。

“详细的报告已经在路上,但我同专家组如何算计,就算在设计、技术、施工等方面有集团自有的优势,可总体造价也绝对下不来一千万元。”

她在电话里稍显迟疑地讲道:“专家组初步给出的评估是一千两百万。”

“嗯,一千万……一千两百万……”李学武听了她的汇报一边思索着一边重复了一遍,随后点头说道:“够了。”

“什么够了?”吴淑萍惊讶地讲道:“您可千万别冲动。”

“我当然不会冲动,又不是我拿钱,我冲动什么。”李学武好笑地说道:“我的意思是说,才一千万,够忽悠的了,这都不算事啊。”

电话那头的吴淑萍顿时语塞,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融资就说融资的,怎么能说是忽悠呢,秘书长也太不专业了。

她出自东南亚世家,从小接触到的家族式教育,以及父兄生意场上的耳濡目染,让她早早便懂了经济和贸易。

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她突然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没有选择与商业和贸易相关的专业。

她是不缺钱的,毕业后同丈夫结婚,一起来到内地支持教育建设。

在津门帮助李学武经营顺风商贸联营公司的时候,她便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着实让李学武见识到了什么叫大族底蕴。

到底是商人世家,她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是有一定专业和实践经验的。

李学武在企业管理上唯一能听得进去建议的除了大嫂赵雅芳在财务方面的意见以外,就是吴淑萍的管理意见了。

要说起投资,吴淑萍更能跟他掰扯一阵,最终还得是他败下阵来。

可真正到了企业运作,李学武总能做出一些让她看不懂却行之有效的事。

比如说这一次,圣塔雅集团抛出诱饵,要搞什么国际标准酒店,这玩意儿看着诱人,可终究是一块鸡肋啊。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你想吧,这年月京城有多少消费潜力啊,搞这么大的酒店空置率得多高。

真要劳民伤财搞建设,搞面子工程,也不能一次性搞这么大阵仗。

她的意见是缓一缓,等时机成熟了再谋算也不迟,更不用理会圣塔雅集团的别有用心,这世上哪可能每次都让他将糖衣吃掉,炮弹打回去呢。

可李学武偏偏就不信这个邪,很是自信地跟她讲了一句以后便挂断了电话。

其实电话里李学武的意思她已经听明白了,无非就是借鸡生蛋的老套路。

只不过李学武做的更绝,他是打算吃掉圣塔雅集团抛出的诱饵,可一分钱都不想投资,甚至还要算计对方一把。

一千两百万啊,如果没有钢铁集团的投资,上哪筹集这笔钱去。

难道他还能自己印啊?

这话说的好没道理,在李学武看来,印钱哪有抢钱快啊,抢钱没有资本运作快,他要玩的就是资本运作。

挂了吴淑萍的电话,他便将电话打给了红星联合储蓄银行。

谢大姐接到他的电话还很意外,主动提到了副行长陈大军的事,她知道李学武的个性比较强,看不得拖沓和虚伪,想着是不是将陈大军调回京城。

李学武却没有理她这一茬儿,笑着介绍起了国内第一高楼的项目。

谢兰芝初听李学武讲这些,她还以为李学武没睡醒,跟她在这胡诌呢。可随着电话里的介绍和解释的深入,她渐渐就听明白了,李学武这一次又想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你要筹集资金,也得拿出一个靠谱的方案来。”谢兰芝也不看好这个项目,她在电话里讲道:“第一高楼听着好听,可建起来干嘛用啊?就吃喝住玩?”

“你觉得百米高楼要建多长时间?”李学武在电话里第一次就这个项目进行了解释说明,“工程建筑总公司传来的可行性报告表示需要用三年。”

“咱们不说工期提前还是延后,咱们就说这三年的时间。”他强调道:“三年前和现在相比,你再想想现在和三年后的变化,你就敢说用不着?”

“再一个,我也没说现在就建大楼,我是需要你帮我提供一份资本运作论证,是否有筹集资金的空间。”

李学武看了一眼办公桌玻璃下压着的日历,嘴里讲道:“我让工程公司给你们送一份论证报告,供你们参考。”

“论证,真就是论证?”

谢兰芝太了解李学武了,也太了解他的工作效率了,她才不信什么论证呢。

李学武这个人做事永远有脑子,他现在说要做的事,其实早就做好了准备,甚至有了充足的计划。

所以在集团会议上只要是他提出来的建议或者意见,一般人都要慎重思考再回答,否则就要被他怼的体无完肤。

“论证可用不了三年,甚至一年都用不了。”谢兰芝苦笑道:“我都怕我们这边的论证还没出来,你们已经开始建了。”

“哎,不能够。”李学武笑着回道:“这一次的工程量太大,我不多拉几个资本心里也不踏实。”

他意味深长地提醒谢大姐道:“这件事就不用刻意保密了,是吧?”

“知道了,知道了。”谢兰芝颇为无奈地笑着应了,“不过我们银行投资不会太多,一千两百万呢。”

“这话别说的太早。”李学武颇为自信地讲道:“真有招股的那天,你们就是想过多地投资都不行了。”

“我真希望你这不是在吹牛,或者是忽悠我。”谢兰芝真诚地讲道:“我希望有你拒绝我进一步投资的那天。”

“放心吧,那一天不会太远。”

李学武自信地讲道:“三年时间,很多都会变的,你可以相信我。”

“呵呵,好,我相信你。”

谢兰芝也是难得见李学武如此的自信,便也好笑地应了下来。

有联合储蓄银行背书,这个项目的融资就不难了,难的是看谁好忽悠。

那些年“第一”高楼烂尾的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