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明的联系方法,高凡是有的。挂断徐云的电话,高凡又拨了个长途,直接拨到了云中明的办公室。
“喂,云总工吗,我是高凡,您还记得我吗?”
电话接通,高凡乐呵呵地和对方打着招呼。
“是小高啊,我当然记得你。你上次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技术思路,对我们帮助很大呢。前两天还有一位同志向我提起你,问你现在干嘛去了,还说所里应当想办法把你招进来。”
云中明在电话那头笑着,明显对于高凡给他打电话一事很是开心。
高凡道:“好呀好呀,那我现在就过去,云总工不会不让我进门吧?”
“你说的是真的?”
“我难道不像一个诚实的孩子吗?”
“……不像。小高,你应当是明年才毕业吧,怎么,是学业有什么变故吗?”
云中明真心实意地替高凡操着心。
前年高凡在所里帮忙的时候,云中明曾经郑重其事地表示要把他招进所里,结果高凡非常坚决地拒绝了。
后来云中明也曾关注过高凡的事情,知道他在学校里一直办着免修,这一年多时间里办成了不少大事,在茂林可谓是做得风生水起。
这样一个人,突然又说想去枫林研究所了,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碰上什么过不去的坎了,比如得罪了什么小官员,需要找个地方避一避风头。
这是好事啊,只要高凡没有做什么触犯法律的事情,那枫林所就可以给他提供庇护,相信也没人敢到这里来跟他为难吧。高凡这样的人才,来了就别想走了,枫林所的庇护可不是白白接受的……
云中明正在做着白日梦,就听高凡说道:“云总工,你就不能盼着我好吗?我说要去一趟枫林所,可不是要投奔云总工去,而是听说枫林所正在和日本人做生意。我怕云总工你们不了解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我又恰好是一个商人,所以想去帮云总工和日本人谈判,争取能够坑一下日本人,云总工欢迎不?”
“和日本人做生意?”云中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了一下才想到高凡所指应当是森谷会社的事情,于是问道,“怎么,是徐云跟你讲了这件事吗?”
“徐云最早搞i线光刻胶的时候,是跟我讨论的。”高凡道。
云中明一听就明白了,合着徐云的资料是从高凡那里获得的,这样一说,事情倒反而合理了。
徐云只是中科大的一个普通学生,他能够接触到的秘密资料,他的老师没理由接触不到。光刻胶这件事,毕连生向徐云的带队老师了解过,带队老师也是一脸懵,表示自己并没有看过这方面的内部资料。
高凡是个浑身都是谜团的人,云中明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能感觉得到他掌握了很多级别非常高的秘密技术信息,这些技术信息是云中明听都没有听过的。
云中明因此曾怀疑高凡是隶属于某个秘密部门的,这个部门的密级之高,甚至是枫林所的保密部门都无权知晓的。
这样一个人,给了徐云一些技术资料,帮助徐云提出了i线光刻胶的研究思路,这非常符合逻辑啊。
“那么,小高,我只问一句,我们能够和森谷合作吗?”云中明意味深长地问道。
“完全可以合作。”高凡道,不等云中明说啥,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云总工,我非常严肃地建议,你们最好还是等我到了之后再考虑与森谷合作的事情。否则,我精心策划的一把好牌,没准就会被你们打得稀烂了。”
高凡这话,就有些扎心了。
云中明很想直接把电话撂了,他需要的只是让高凡确认这项技术与森谷无关即可,谈判的事情,啥时候轮到你一个外单位的小屁孩来操心了?
可是,以往与高凡接触的经历,又让云中明不敢无视高凡的警告。
高凡说得很明白,这件事是他精心策划的,他在两年前就预见到了这个局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完全不听高凡的意见就去与森谷谈判,没准的确是不妥的。
“这件事,我向所领导请示一下吧。”云中明最终这样说道。
两天后,云中明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迎来了高凡,毕连生也闻讯过来了。
“森谷会社表示愿意出资1亿日元买断我们的i线光刻胶和KrF光刻胶技术。买断的意思就是我方不得把这项技术授权给国际上的其他任何企业,但在中国国内生产且仅在国内销售的情况不包含在内。”
简单寒暄之后,云中明介绍了森谷会社开出的条件。
“1亿日元,也就是160万人民币吧?好大的手笔哦。”高凡呵呵笑道。
毕连生道:“日本人最初的开价是1000万日元,是我们坚决不接受,他们才一步一步退让到1亿日元的。现在所里的意见也有一些分歧,一些同志认为这个价格还是太低了,再抻一抻,没准对方还会继续退让。
“另外一些同志觉得应该见好就收,人家只是觉得我们的技术对他们有一些启发,并不是志在必得。我们如果一直狮子大开口,说不定把对方惹毛了,直接就走了。”
“你是说,日方认为我们的技术对他们有一些启发?”
“是的,他们在谈判中就是这样说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向对方透露了一些技术诀窍?”
“这是肯定的。小高你放心,我们懂得如何保密。我们在谈判中涉及到的技术诀窍,都是点到为止,不会傻呵呵地把底都兜给他们。”毕连生颇为自信地说。
高凡不知道该说啥好。说到底,这些人还是对日本人的情报分析能力缺乏认知啊。
对方并不是菜鸟,而是拥有丰富的光刻胶开发经验的国际精细化工巨头。枫林所研究的技术,对方肯定也涉足过,只是在一些关键环节上遇到了障碍,从而放弃了。
枫林所为了向对方证明自己技术的价值,透露了一些零碎的技术细节。森谷根据这些细节,结合自己过去的开发经验,自然可以猜出枫林所选择的技术路线。
这条路线,可能是森谷探索过,又因为信心不足而放弃的。现在知道枫林所采用的正是这条路线,而最终又的确研制出了合格的光刻胶,那就可以证明这条路线是可行的。
光这一个信息,就值1亿日元了,这意味着森谷可以大胆地往这条技术路线上进行投入。
以森谷的技术实力,只要敢于投入,取得技术突破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