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板心碎挂掉了电话。
但在此之前,他仍是卑微表示店里有一批好陈皮,这就寄送过来给宋檀尝尝。
只希望她如果打算做陈皮的话,千万不要忘了自己。
甚至再三强调:“人家俗话都说,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
“你就算现在不卖,搁家里面存三五十年也值得呀。”
“我这批陈皮也是好东西,37年了!不是你张口,我绝不会拿出来的。”
“你千万别浪费啊,尝尝味儿,真好的。”
“这要是上拍卖运作一下,我这存的250g,卖百十万一点问题没有的。”
宋檀:……
先不说她存啥要存三五十年,就这个陈皮……怎么听起来比人参还花哨啊?
他们这片儿也就是不适合种人参,好些年前农村【致富经】宣扬的时候,村里还有人在山上撒人参种子呢。
结果气温一高就嘎了,不然早安排上了。
“真这么好啊?”宋檀没尝过呢。
“嗯呢!”常老板委屈道:“我要是把这陈皮说出来,都有人开车赶千八百里来尝。”
宋檀不能说不心动。
她倒不是为价值心动,主要是真挺好奇这东西的滋味儿。
就是卖不大可能了。
这也要,那也要,自己家吃吃是够的,但要是什么都卖,卖多少是够啊?又哪有那么大地方?
再包地的话,她这边儿都忙不过来了。
因此坚决不接这话茬。
但也不能叫常老板吃这个亏,因此想了想:“这陈皮你是要钱呢?还是……”
常老板差点急眼:“我差这个钱吗?我要真差,我就明码标价卖给你了。”
“但你尝了我的陈皮得答应我,你家里做陈皮了,多的都只能给我。”
宋檀好声好气:“还没做呢,这橘子树都没影儿。”
常老板当然知道:“我还年轻,能等,不着急的。”
等自己七老八十了,再开个品鉴会,就品那存上三五十年的老宋家陈皮……
哎嘿!
想想就觉得这老头儿特有本事!
始作俑者陆川摸了摸鼻子:他就随口一说,其实陈皮泡水也挺养生的,自家种两棵挺好。
他这么一说,压力又给到汤晓东了。
他认真问了许多师兄师姐,这才回道:
“你要做陈皮,最好的肯定是种茶枝柑。茶柑油柑都这么混着叫,但本质上还是茶枝柑。”
“但是一个地域一个风味,在咱这儿能不能有新会那样的口感,我也不敢保证。像什么大红柑之类的,其实也可以,就是风味会差一点。”
“家里既然已经种了橘子树了,陈皮要做就做精品,就还是靠茶枝柑吧。”
宋檀好奇:“只要皮吗?橘子肉能吃吗?”
汤晓东下意识吸溜了一下口水,挤眉弄眼的:“酸!”
不仅酸,还又酸又涩,一般人当真扛不住。
他解释道:“这个茶枝柑的特点就是皮厚油重,味道很有特色,所以它的精华都在果皮上。”
“而且,你做陈皮不能等到橘子成熟才摘,还没熟就摘了。你可以想想那个酸涩感。”
但橘子一剥皮就没法保存了,过不了半天,那一层膜就会梆硬,就算能忍酸涩,再吃口感就更差了。
偏偏这种没成熟的青橘子,做罐头都不成,风味太差了。
这让乌兰在一旁听着十分心痛:“这也太浪费了啊……”
种地的就见不得这个。
但这么酸,给猪都要怕猪吃坏了……
“那人家种这个油柑的,都咋处理呀?”
汤晓东也无奈:“太酸了,做肥料都限制很多,大部分还是埋地里做填埋处理,等它自然分解。”
也有小部分卖给饲料厂喂虫子。
他犹犹豫豫:“你……要不再弄俩小房间,用柑喂虫子,然后卖虫子?”
宋檀:……
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农业大亨之路还要添上一个卖虫子。
“这也太破下限了……”
“又不让你养。”
汤晓东却正经道:“不养蝇蛆、蛴螬,养黄粉虫就好了。”
宋檀饶是什么都不怕,此刻也头皮发麻了:还有蝇蛆?蛴螬?!
“黄粉虫是什么?”这个听起来就健康很多了。
陆川在一旁补充:“面包虫。”
“对,”汤晓东点头:“这个很受欢迎的!爬宠动物,像乌龟、泥鳅、黄鳝、鸡鸭,还有一些鱼,都吃这个的。”
他随便在网上一搜索,就出现了个月销量过万的。
“你看!商机!”
宋檀摇头:“这不是钱的问题……”
乌兰却凑过来看:“这个东西晒干了也还行。一丁点能卖十几块啊?”
她心动:“这生意我也能做。”
宋檀赶紧摇头:“做不了!咱们家不打算种大规模的油柑!就自己家晒几斤得了!”
想想还有常老板呢,人家都付出这么多了,因而又补充道:“晒个几十斤!”
汤晓东弱弱举手:“那个,我是不是还没说,100斤油柑才出5斤皮。”
“一颗茶柑盛果期,一年的产量也就 40-100斤。”
想要晒个几十斤皮,那得直接种盛果期的果树,最低得十棵吧!
这10棵树想养虫子,那还得搭配点儿别的。
总之,宋檀不同意:“我见到这些东西活的心里就受不了,要不还是堆肥吧。慢一点儿不要紧,反正咱们的肥量大,拆散开来就不算什么了。”
乌兰搜了一下活的那玩意儿,也不说话了。
汤晓东也点头:“这样也行,省事儿。不然这个果肉肯定不能直接就喂虫子的。”
“首先得分离果汁,果汁拿来发酵肥料,果肉烘干了喂,方便储存。里头的籽儿要是想卖呢,也可以挑出来,是一味药材。”
宋檀摇摇头:“咱家种的不多,为这么些再整这些设备,不划算。”
总之,宋檀这就行动起来:“十棵树,晓东哥你安排吧。”
她已经不是那个买树苗还要跟人家磨运费、磨搭头的宋檀了,壮年期的果树直接安排就好!
要是赶得紧,今年还能挂果呢。
汤晓东皱了皱眉:“你种小米的地方,我们得重新整理安排一下。”
“种葡萄的地,我给你圈几块地方,你尽快确定。”
“这油柑确定只要10棵的话,我回去商量一下,也给你圈好——上头如果有作物,你得尽快收割了。”
他看了看日程表:“下个月桃子成熟,再加上高温天气,再耽误就不合适了。”
……
而在遥远的东城。
年轻的女孩挂了电话,转头跟她爸商量:“不是说西边儿那几棵茶柑有点儿稠吗?我给卖了十棵。”
老爸手一顿:“卖了?咋卖的?”
谁家果园里还缺吗?
不应该呀。
打他们这儿的茶柑出名了之后,家家户户的地不是自己包了就是包给别人,总之再没有半分空闲。
如今经过这么些年发展,不是盛果期的也补种成了盛果期,哪有空地再种这个?
别看十棵不多,种起来想要产量高,那也颇占地方的。
“你卖哪儿了?”
女孩子笑嘻嘻:“卖给我师兄了。”
“他家老板做大农场的,不差钱,2000一棵,一共两万,咱们再包个运输,就给卖了。”
他们家的茶柑树已经7年了,打理的特别好,形阔结果丰,每年春天还拧枝调方向,就是为了不耽误多结果子。
女儿在农业大学学的一身本领,为的就是家里的这片地。
现在都流行圈枝柑,但这种抗性比较差,很多新手种不好,他们家的却都是强枝壮苗。
一棵棵树虽然不算大,产量却着实丰厚,总之,师兄说不差钱,那就按不差钱的方法办。要是便宜的,自然也有便宜的果树。
当爹的没说什么,只是又嘀咕一声:“给你师兄这家要高了,不会影响以后吧?”
女孩子一愣:“哪里高啦?运输费都很了不得的。而且我们的茶柑上是带了小青柑的。为了保证果子,咱们挖地都得带好大好大土球的。”
“本地运输能要多少钱……”
当爹的很怕女儿处理不好这个师兄妹的关系。
“不是本地啊!”女儿大大方方道:“偏中原地带,宁省,云城知道吗?就那里。”
当爹的一愣,随后又摸了支烟点起来:
“你这、你这……”
他不知道说什么,只叹息道:
“咱家不缺这两万块钱,你可别把人际关系给坑了。你学校里都是有真本事的,回头再用,口碑坏了,人家瞧不起你。”
女儿这个农业大学可没白上,自打上了学,人脉渠道那是啥样都有。
别人家都改那些有名的花哨的圈枝柑了,他这边儿只需要这样调整那样调整,出来的果子半点不差,皮厚油香味醇,还有一股独特的蜜香。
懂行的,每年专门来收他家的呢。
说不缺这两万块,真不是随口说说。
此刻他语重心长:“这么多年了,为啥咱们这片的茶柑出名,别的地方都没做起来?就是因为一方水土一样树。”
“你上过学的,肯定也知道那个橘生淮南,橘生淮北。”
“你说的宁城,我知道。他们那边冬天零下六七度,种橘子树都有概率冻死——就是有不冻死的,那也是位置好,或者是一些驯化的品种,皮厚或者是早熟。”
“这10棵茶枝柑肯定要大片地,不好防护,过不过得了冬天还是两码事。”
“再来就是水土——这么些年农业发展,也没听说那边果树种的多出挑,种咱们的茶柑怎么能行呢?”
“我知道你心疼这些果树,不想随便处理了,但是这么卖出去,回头人家不光陈皮做不好,那酸溜溜的青柑果吃起来也不行。”
“闺女,你可别因小失大。”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在运费上闺女真没坑人。
运输这么远,又是带超大土球的树,说没赚钱倒也是真的。
闺女嘻嘻笑起来:“爸,你闺女我是那样的人吗?哪年采购的过来不说咱家厚道?我这不都遗传你吗。”
“再说了,我这师兄也不是一般人,他导师可是鼎鼎有名的宋教授,他能不知道这些?”
“特意来联系我,就是跟我说了老板不差钱,而且种地的手艺超好——你知道他们家一斤茶叶都能卖大几十万吗?有价无市!”
“这陈皮人家也不打算卖,就是赶个新鲜自己试试,不差这点儿。”
再说了,女孩子自信道:“真要是买了,售后咱家也包啊。”
虽然说师兄理论知识很强,但他们家才是真真正正种茶柑树多年的,在这方面实际经验还是更重要的。
但是当爹的却跑了题。
“几十万一斤的茶叶?”
他来了兴趣:“没听说那片儿有什么名茶呀?”
反倒是他们这片儿的人喝茶煲汤,那真是顶顶重要的事儿。
此刻就好奇道:“不是炒作出来的吧?真这么有本事啊?那茶叶得是啥味儿的?”
女儿犹豫一瞬:“我也不清楚——我问问师兄,有没有样品可以寄过来让我们尝尝吧。”
……
汤晓东利利索索办完这事儿,不到一天的功夫,又找来宋檀:
“老板,能不能申请二两的茶叶寄过去?”
他解释道:
“咱这边的气候不适合种陈皮,我害怕到年底这个陈皮的质量不行,树也浪费了。”
“那边的学妹说如果陈皮不行,后年六七月份可以免费教我们做他们家特有的小青柑茶——到时候我们寄小青柑样品过去,还可以给我们介绍采购商。”
总之,只要钱的问题不是问题,两边其实聊的很是愉快。
宋檀也来了兴趣:“小青柑茶?”
“对。”汤晓东点头:“这个不难,网上就有很多教程。但是其中的火候跟时间把握,有个人手把手教还是更方便些。”
宋檀拍板:“寄半斤过去,既然能做青柑茶——晓东哥,你要不问问,咱们再来 20棵?”
汤晓东:……他地方都圈好了!
他脾气真好,此刻就好声好气问:“再多来20棵树做小青柑茶,既不成规模,自己家喝又有点多,确定吗?”
宋檀点头:“主要是尝尝不同的风味。总喝绿茶也挺单调的。红茶发酵一下,配合小青柑,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奇的口感。”
“卖应该是不卖的,咱们的绿茶品质这么好,做发酵红茶有点可惜了。”
“主要是规模少了不值得折腾,咱们家人多,随便送上几颗就没了。”
“行。”
汤晓东问道:“他们家刚好能腾出来41棵树,要不咱们都要了,价格还能再便宜点。”
“我这个师妹人品可以,养树也很有心得。他们家的树品质当真不差,拍的视频我发给你了,硕果累累的,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怕运输。”
好在如今才6月,果子并不大,因此还还扛得住远程。加上超大土球,半点不伤根的运输……
总之,在每一个农业人眼里,这都是叠buff。
偏偏自己的老板确实有种地的本事,这边的水土就是好。
那能说啥呢?咬牙干呗。
宋檀一口应下了:“行。”
想了想,又问道:“小青柑茶一般是几月份做?”
汤晓东打听清楚了:“7-9月都行。”
宋檀琢磨着:树移栽过来总得有一段时间适应期的,果子太小,还得再长一长,到时自己多喂点灵气……
“麻烦你问一下你师妹,9月份能不能亲自过来指导一下咱们的小青柑茶?”
“包食宿交通的。”
汤晓东:包食宿那还用问?!
他薅也得给人薅来了!
但这事儿还没完!
他已经又将平板递了过来:“之前说的葡萄,你到底选中了哪些品种?又想种多少?赶紧把地方圈出来呀。”
宋檀无奈:“你推荐的品种我都选中了啊。”
只是种植规模还在考虑。
果树的面积增大,蔬菜的面积就要变小……
但是——
“也不差这点儿是吧?那就先来个 50亩吧。”
至于各种品种怎么分配面积,那就是汤晓东的事儿了。
有这么地大钱多随便折腾的老板,也不知是享福还是不享福。
汤晓东总之是叹了口气:“我看了一下天气预报,往后气温越来越高,今年再种,果树很难适应了,要到明年才能结果了。”
“而且,现在盛果期的果苗正是即将分化花蕾的时候,一般是没人卖的。”
“就算要卖,价格也很高,不划算。”
这跟茶柑不一样。
茶柑的果子已经挂好,运输虽然有损耗,但当年是有收获的。
葡萄却是几率不大。
要是气温低,还能更好的适应。但气温越来越高,移栽适应程度就越来越难。
他于是推翻了前两天的建议:
“我建议先圈好地,但里头的作物先不动,等到冬天了,十一二月,葡萄枝叶落了再来种吧。”
宋檀虽然自信自己种下去基本都能活能长好,但现实却不能太随意挑战气候环境与生长习性,不然就太夸张啦!
再说了,宋教授手下不教没本事的学生,他们几个向来言之有物,而且有成果的。
因而她也是非常尊重他们几个的意见的。
如今也点头:“你来规划,你们几个说了算。”
汤晓东:……
天大的怨气,看到老板这么信任,也不知要说什么了。
唉!
就当是他们走运,就这么办吧!
? ?我来了!!!拔牙去了,三十出头痛失一颗大牙(非智齿),这两天要靠洛索洛芬钠续命了。
?
本月止痛药已超标。
?
但熬过了荨麻疹,牙痛,下个月应该就会好了!!!哦耶!!!
?
今天又是 5000字!!!欧耶欧耶!!继续吃药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