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
杨小涛悠闲地靠在椅子上,不时揉一下眼睛,然后舒服的活动着后背,让自己变得更加舒服。
若是这办公室里有床的话,他肯定会选择躺在上面,而不是坐在这。
对面,李洪峰看着手上的白皮书,不厚,十来页也就,可神色无比凝重。
这就是杨小涛搞出来的最终稿,白皮书。
却也只是一个框架版的白皮书,里面的具体项目如何操作,还有其他补充文件进行解读。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
即便如此,这份白皮书也是他们第九机械工业部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这就是一座灯塔,指引九部前进的灯塔。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打开第一页,上面是用钢笔字写的一个目录。
若是只看字的话,会觉得很漂亮,最起码杨小涛的这一手字在九部没有人能超过。
可看清楚目录后,李洪峰就感觉一阵头大。
目录的作用自然就是一目了然的说明这本书的内容架构。
而在眼前的目录上,除了最上方写了个引子,下面竟然,竟然罗列了十条。
从大写的一到十,整整十条啊。
这就说明,这白皮书上的项目有十条。
他们九部接下来要有十个研究项目,十个发展方向。
看明白这目录的含义后,李洪峰立马低头用手揉着眼眶。
他跟外界的观点差不多,都觉得新时代嘛,以九部的实力,肯定会增加些重点项目。
可,他也只觉得会是三四个,就是跟刘怀民陈宫老洪他们聊天的时候,最敢想的王国栋一口喊出来六个,已经让他们很无语了。
毕竟这不是简单的加法题。
这每增加一个,都是对九部的加大考验。
也意味着风险的成倍增加。
要知道,一旦方向搞错了,那会出人命的。
九部也会因此而沉沦啊。
可谁想到,这出来后,还有个更无语的。
让他无语的都想摔桌子上。
十个啊。
这不是一个打十个。
这每一个的背后都是成百上千的工厂,工人啊。
这...
李洪峰慢慢抬起头看向杨小涛。
就看到杨小涛脸上的疲惫,随后又将嘴里的话憋回去,继续翻看着白皮书。
第一项目,机床工业。
仔细看了眼,负责人是常明杰,主体人员仍旧是机床研究所的人,生产也是机床制造厂。
研究方向,数控机床。
研究时长,三年内实现数控机床的量产。
这个没啥事,跟以前一样。
李洪峰点点头,这算是稳重。
第二项目,计算机研究。
看这个的时候,李洪峰心里继续放松,现在看来,杨小涛并没有更改先前的项目,很好。
人员还是韩三凤主导的计算机研究所,并以计算器、高纯硅车间等辅助。
这也一样,不出预料。
只是看了眼研究方向,李洪峰就有点挠头。
计算机的事情他就是个门外汉,这些年多少了解些,可也仅仅知道计算机这个名字,知道是干啥用的。
这里面随便拿出来一个名词,他就抓瞎了。
就像杨小涛给出的研究方向,什么台式计算机,什么‘8位微控制器’,后面还有一堆解释,他只看了眼五千个晶体管啥的,脑袋都大了。
还有研究时长,三年内完成。
三年啊,这任务很紧张啊。
不过,他也不清楚是啥玩意,可能是杨小涛跟韩三凤早就有这方面的约定吧。
他不好说,干脆翻过去。
第三项目,新型药品的研究。
果然,还真是。
这也算是化工了。
人员也没变,还是朱子清那一帮子人,辅助单位是化工厂、制药厂,又多了个第九人民医院。
没意见。
至于研究方向,李洪峰认真的看了眼,阿奇霉素。
一种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
这是啥玩意?
他怎么没听说过?
好吧,可能是孤陋寡闻了。
李洪峰现在已经佛系了,毕竟自己懂得东西真不多,犯不着啥都会。
只是杨小涛这决定靠谱吗?
这可是新药物啊。
能研究出来?
研究时长,十年!
我日,这真是一个时代了。
好吧,这事他做不了主。
而且真能做出来的话,那就跟头孢一样,成了聚宝盆,下金蛋的鸡。
而且,对革命建设将有巨大的贡献。
没法反驳。
李洪峰继续往下翻,这次动作格外慢。
前面三个都是先前的延续,虽然有了新的发展目标,但总体框架没有超出预料。
但接下来的,就,就难说了。
第四项目,新型航空发动机。
呼~
李洪峰轻轻吐出一口气,心里没有那般起伏。
毕竟,这也算是一种延续。
也是众人猜测的情理之中。
毕竟这航空发动机技术就是他们手里的王牌。
到现在为止,国内除了九部能够制造出合格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外,其他工厂还没听说过做出来。
九部也是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厂,供应商。
当然,那啥好几个缸的柴油发动机,也是独一份。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九部在三军的眼里,就是自己人。
谁要找事,估计这三家就会先站出来刷一波存在感。
研究人员仍是吴喆带领的研究所。
至于研究方向,李洪峰用力揉了揉眼睛。
涡轮风扇发动机,又称涡扇发动机。
李洪峰在‘扇’跟‘喷’上仔细看了看。
确定没看错,这不是涡喷发动机,这是新搞出来的涡扇发动机。
可...
这又是啥玩意?
好吧,这是新玩意。
李洪峰已经无语了。
随意看了眼研发时间,三年。
这个时间不长,在可接受范围内。
至于这发动机的作用好处,报告上没写,他也没问。
估计问的话,杨小涛解释了他也不清楚。
反正就是新型发动机呗。
放下心来,李洪峰直接打开下一页。
第五项目,镁合金的研究。
负责人是安仲生,主体承接单位是合金研究所,辅助工厂是钢铁厂。
看名字就知道,这是要研究一种新型的合金啊。
镁合金?
又是个新鲜东西。
不过在合金研究上,九部确实走到了前列,就是外部的几个部门也都有合作。
甚至,还会在后面提供帮助。
镁合金的出现,会让九部的合金家族多一位成员。
好事。
研究时长,一年。
看样子应该是不太难吧。
第六项目,复印机改进研究。
这个竟然也成了一个项目?
难道说,杨小涛这么看重这个项目?
比啥计算器都要看重?
想不通。
李洪峰再次看了眼杨小涛,发现对方竟然靠在椅子上,眼皮不停的打架,下一秒就要睡着似的。
心中感慨,这三天来,肯定没少熬夜吧。
这上面的每个项目,估计都是千思万虑做出来的吧。
不容易啊。
他却不知,这什么项目的,杨小涛早就心里有底。
正是有底了,才敢这般下手迅速。
至于眼下困得厉害,还不是昨晚上自家媳妇搞得。
杨小涛也不是个认输的主,于是两人又来了一次七星连珠。
杨小涛都怀疑,自家媳妇是不是又想要一个双胞胎了。
李洪峰不知道杨小涛昨晚上的经历,心里还感慨着杨小涛的不容易。
然后再看这白皮书的时候,格外认真。
研究方向,小型化复印机、彩色复印机。
研究时间,三年。
这个,会不会有点长了啊,毕竟现在的复印机已经挺好了。
第七项目,通讯卫星。
负责人王灿。
第八项目,卫星电话。
负责人束兴北。
这两个项目在一页纸上,介绍的不多,可能是相辅相成的原因,时间都是三年。
而且两个的研究方向都是持续性研究,不断改进。
至于后面的那句打造卫星网络,每年一到两颗卫星,李洪峰看的有些头疼。
这,一颗都花老钱了。
一年一颗,这得多少钱啊。
咬咬牙,继续看下去。
研究主体就是研究院,其他什么辅助的,估计得找外援了。
什么中科院啊,什么七机部啊,这些都是后话。
李洪峰觉得意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毕竟这也算是他们九部的原始产业。
研究时间,十年。
好吧,又是一个时代项目。
李洪峰随意的放到倒数第二页上。
第九项目,锂电池项目。
锂电池?
哦,对,研究院里是有这个项目的。
对了,研究负责人好像是朱子清的,可朱子清不是负责新型药阿奇霉素了吗?
李洪峰赶紧看下去。
果然,负责人变了,变成王光美。
这位王光美同志他认识,也经常见面。
毕竟是合成的胰岛素的功臣,哪怕他们这辈子不干别的,就现在产业化生产出来的胰岛素,就足够九部养他们了。
更何况他们搞出来的注射设备,直接将胰岛素的出口销量生生的拔高一倍。
这也是药品里面,第二挣钱的。
比口服液跟消毒液都多。
仅次于宫廷玉液酒。
毕竟,这个有强烈副作用的药酒啊,对应的是男人。
尤其是那些功成名就的老男人,更需要在另一方面证明自己的宝刀未老。
所以,哪怕这药酒的价格居高不下,但一样有人热衷于此。
去年一年,他听李容说了一句,仅仅药酒的收入就超过了国内在空军上的预算。
这也是为啥法兰西的家伙一直想要窥探秘方的原因。
这也是制药厂的‘掺假’手段从原先的十多味中药增加到了几十味。
说远了,不过眼下王光美他们想要找个事干,对九部来说也是好事。
至于锂电池嘛...
李洪峰再次看了眼杨小涛,突然觉得,这可能是为了安排王光美他们这些人的临时制作。
毕竟,这玩意做出来好,做不出来,也没啥啊。
就凭借人家为九部挣得那些钱,别说支撑研究了,就是研究一辈子也没啥。
看看时间,三年。
不长不短,挺好。
李洪峰心下松了口气,最起码看到现在,这份白皮书上的项目,都能说服他,而且存在些许风险,但不是不可控的。
至于最后一个,什么传呼机的项目,李洪峰觉得可能跟着锂电池差不多,都是为了安抚...
还不等他想好,手已经翻到最后一页上,然后大脑就有些宕机。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人名。
杨小涛!
我去!!!
第十项目,传呼机的研发。
负责人,杨小涛。
主体研究单位,卫星电话研究所,部分成员。
辅助单位,相关电台。
研究方向,传呼机领域的研发工作。
研究时长,两年。
呼呼~~
李洪峰平复心情,然后看着最后一页只有少许介绍的信息,脑海中都是问号。
这传呼机是什么东西?
他真没听说过啊。
关键是,杨小涛竟然亲自下场负责研发工作。
这,绝对是少见啊。
而且,杨小涛不是负责机床的设计吗?
咋又跳到这里了?
李洪峰有些摸不着头脑。
就在这时,杨小涛撑个懒腰,然后看向李洪峰。
见李洪峰目光停在最后一页上,因为这是他亲自负责的,就没多写。
反正怎么生产都在脑子里。
就是最需要的传呼机核心部件,8位微处理器,杨小涛也能做出来。
最起码,技术活不差。
之所以交给计算机研究所,也是让他们多积累下经验。
这也是他敢给出一年时间做出来的底气。
当然,这份白皮书里,看起来只有第一个跟第十个项目跟杨小涛有关系,但实际上,除了复印机他没有涉及,其他项目都跟他有关系,只是这种关系其他人不清楚而已。
如涡扇发动机项目,这现成的图纸就在空间里,甚至F15的设计图也在,等发动机做出来后,杨小涛就会启动后续的飞机制造。
当然,真要是做出来发动机了,估计鹏总他们也会找来吧。
其他的阿奇霉素,他有现成的说明书,分子式分子量甚至于分子结构都有。
这要是做出来,绝对是划时代的药品。
每早一年做出来,成就意义就高一分。
还有卫星,卫星电话什么的,杨小涛都参与过,也能把握大的发展方向。
总体来说,杨小涛给出的这份白皮书,不敢说有十足把握。
但这里面一半的项目,杨小涛有十足把握。
正如那句话,我可能一时半会儿不能赢,但我也不会输。
而这十个项目里面,只要保持每年都有一个项目取得成功,九部就会一直发展下去。
就会将其他部门甩在后面。
久而久之,后面的人为了追上九部的脚步,就会踏上这十条路,就会跟着跑起来。
那时候,才是九部确定地位的时候。
十年,不长,却是当下发展的关键时期。
就如同对面的倭岛,不也是凭借六十年代的黄金时期发展起来的吗?
凭什么他们可以?
小岛寡民就行。
那为什么,七十年代,就不能是他们华夏的黄金时期?
哪怕,这只是九部的黄金时期,也足矣!
这,就是杨小涛这篇白皮书的用意。
他要用这个白皮书,蹚出十条道路,找到发展的捷径。
这,也是杨小涛的野心。
穿越到这个世界后,最大的野心。
也是他穿越而来,从四合院走出来的最大存在意义。
埋头十年,再抬头,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