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拔弩张欲要击杀窦婴围杀诸多汇聚点侯爵,再到制作假遗诏混淆视听,长信宫中的决议极快。
新帝召见的近臣甚至还有大部分没赶过来,新帝随后就匆匆而去。
“你不随陛下去处置窦婴吗”
长信宫大殿中留下的人很少,敢于留下的人也很少。
皇太后卸了双手加制的铁砂袖,再次重新坐了下来。
她呼了医官义妁前来,利用银针刺入窍穴带来的牵引力舒展了身体,而后才陷入一副病恹恹养神的状态。
目光扫视时,皇太后还颇为好奇张学舟居然没前去瞅热闹。
“我身体不好,万一起了冲突,我在那种地方很容易丧命”张学舟摆手道:“而且那两具阳魄化身至今还不曾处理!”
“你身体不好还打了丞相呢”皇太后道。
“没打没打,是丞相脑袋发病拿顶冠砸我,我差点就被打死了!”
张学舟迅速摆手抵赖。
他出拳锤击田蚡动用了‘快和慢’的掌控力,田蚡还不曾反应过来就被击中了,张学舟原以为自己出手算是较为隐秘,没想到皇太后看了出来。
他显然不能认这种事情,皇太后也不以为意,任由张学舟在那儿撒赖。
窦婴的事只能算是插曲,两人的正事确实是钻研阳魄化身术。
她目光扫向外面,只见郑当时将死在司马门下的诸多尸体都搬到了长信宫大殿外,一时间只觉需要赶紧处理相关事情。
“将身上插了羽箭的修士抬进来!”
她思索了数秒,而后才让郑当时等人挑尸体入殿查看。
殿外诸人挑挑拣拣,最终将五具尸体抬了进来。
显然,被羽箭射杀的门客不止两人,一些仗着身法和纵跃能耐的门客没能逃脱羽箭的射杀。
皇太后也没顾及这些尸体死亡时的惨烈模样,她亲手摸索着尸体。
等到判断清楚了两具化身的本体,验证了张学舟所说,她心中安定下来,又不断游走这两人身体进行摸索。
“他们两人是惊惧下脱离了肉身,才显得这般惶惶又不成形!”
皇太后注目着尸体和依旧不曾消散的阳魄化身。
这两人不可能由尸体上活过来,而维持阳魄化身的需求在于法力,只要能供给足够的法力凝聚身体,阳魄化身就不会消散。
皇太后当下所顾虑的是阳魄化身的神智问题,若不能在身体死亡时维持完整的神智,这种化身保命法便不可取。
而这依旧需要有人验证,而不是她自身拿命去进行尝试。
“东方朔,你觉得如果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死亡,阳魄化身的神智会完整吗”皇太后问道。
“您这个问题可难倒我了”张学舟摊手道:“如果您想确切得知答案,那只能再抓一抓曳咥河圣地的咒师了!”
“倒也不必这般麻烦”皇太后琢磨后道:“我听陛下说你能利用前朝大炉快速炼制造化丹”
“如果您愿意给机会,我可以尝试炼制”张学舟耸耸肩道。
“只要造化丹管够,一些较为天资的修士就能速成阳魄化身术”皇太后道:“恰巧有一些拥有修行天资的修士犯了死罪,只要他们能服丹配合,这不失为一条生路!”
“那至少得通达神通境才能修行,这种程度的修士不多,犯死罪的更少”张学舟反应过来问道:“您是不是想让灌夫进行测试”
“并非灌夫!”
皇太后目光放向太医馆方向。
作为景帝时代的三军勇士灌夫当然拥有修行天资,灌夫前些年还担任了九卿的太仆职位,算得上是大汉王朝的高端人才。
而较之灌夫更强的窦婴更具天才之名,有一段时间甚至与太尉周亚夫近乎齐名。
较为遗憾的是窦婴在修行大后期乏力,至今不曾踏入真我境,但对于修行阳魄化身术来说已经够了。
能不能让窦婴老老实实听话,就看新帝‘真假遗诏’的手段是否能奏效。
“灌夫性子鲁莽,有几分宁折不弯”皇太后道:“他是宁可死掉都不会配合的人,但只要加上窦婴就不一样,他肯定会为了讲义气进行配合!”
“可惜了!”
张学舟叹了一声。
“不可惜”皇太后道:“如果窦婴有真才实干,他早就借助陛下登基之初力挽狂澜,而灌夫只适合打正面冲锋战,获胜也就罢了,战败必死,这两人的才干实际上有限,对大汉王朝的益处也有限!”
仿若知晓张学舟在叹息什么,皇太后开口解释。
如果窦婴没持密诏也就罢了,一手王牌在手居然落到丢了丞相职位,皇太后并不觉得这种人死了可惜。
这种性格中的优柔寡断一旦莅临高位,所带来的破坏堪称无可估量。
“王恢也能进行配合测试!”
直到说到自己麾下曾经的大将时,皇太后才惋叹了一声。
王恢几乎是另外一个翻版的窦婴,平素表现极好,但关键时刻缺乏魄力。
而战场上没有那么多反反复复的犯错机会,每一次犯错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诸如皇太后自身同样如此,一次实战就完全验证了成分,她已经不需要再多做尝试。
“陛下培养的将帅之才是卫青,你觉得卫青如何”皇太后问道。
“我不了解卫青!”
张学舟连连摇头,他的矢口否认引得义妁的针都有微微颤抖。
张学舟没有结盟成势,与诸多官员少有往来,但卫青等人则是例外。
义妁知晓张学舟等人前脚还和卫青夜晚热议,而卫少儿又长期驻守府邸内,也涉及霍去病关系较为亲密,又涉及了后宫的卫夫人屡屡示好,哪怕义妁也被招呼了数次。
正常情况下,义妁觉得张学舟应该举荐卫青。
“陛下几乎将人才都押注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他这种风格非常激进”皇太后道:“当前一些将领有几分不成器,但他们性格成熟,不会参与没有胜率的战争,你有机会一定要多规劝陛下,免得陛下一意孤行酿成大错!”
“陛下文韬武略,行事果断少有人及,陛下所决定之事必然存在道理,太后何必事事忧心,如同这道阳魄化身术,成与不成最终不还是试出来的!”
张学舟并不喜欢插入政治争斗的漩涡。
他举荐卫青没问题,但只要卫青打了败仗就有了问题。
这种举荐对了没什么好处,但举荐错了就存在后续的麻烦。
他不乐意有所拉扯,话题屡屡往阳魄化身术上牵引,显然是很想皇太后成为合格的研究者。
如同他在现实世界中的经历,张学舟同样会将繁琐的研究交给其他人,免得自己闭门造车。
不论郑无空等人,还是皇太后,又或董仲舒、镇元神君等人,这些人无一不是顶尖的人才,也只有这些顶尖人才不断插入其中,张学舟才有综合归纳的可能。
他此时不遗余力推动,又屡屡提及阳魄化身术可能带来的妙处,最终算是让被病痛折磨的皇太后沉浸了进去,转而与张学舟探讨这道儒家四处推广的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