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将士海选顺利举行,一直到全部结束。
此次大会也不愧是历届大会以来的一个新高峰,不仅参赛将士最多,而且晋级将士也非常之多!
其中,宿卫虎骑的五千将士全部顺利晋级,不管是骑士也好,还是侍从也罢。
这就说明黄忠在练兵之道上也是相当出色,仅仅一年的时间,三千骑兵侍从就已经全部出师了。
北府军团五千之众,晋级者也有两成多,哪怕没有晋级但骑术出众者也有五成之多!
襄樊军团四千之众,晋级者竟能高达三成,未晋级但骑术出众者竟然也有三成之多!
至于淮北军团、南阳军团、汉中军团则是差不多的情况,晋级者两成,未晋级但骑术出众者也都达到了三成!
无难军和十余名个人总计三百余众,晋级者居然达到了四成多,其他未晋级者也都个个骑术出众!
唯有南越军团和南中军团,本不被我看好,结果却也是极为喜人。
总计约两千七百余人报名,最后晋级者却也高达两成有余,其余骑术出众者居然也有三成有余!
所有参赛将士中,晋级者除去宿卫虎骑外,总计约五千人!
骑术出众者也有约七千五百人之多!
也就是说,我军骑士将增加大约五千人,骑兵侍从将增加七千五百人!
“南越军团、南中军团以山地步兵为主,论战斗力在平原上可能还不及镇守北部的五大军团,如何晋级人数却是如此之多?”我捏着名单惊呼道。
“听闻南中也产马,只是都是矮脚小马,虽然不及北方的高头大马,但在南方的山地却是如鱼得水。
自从诸葛孔明担任宁州总督以来,其在南中当地也开设了马场,并派专人负责圈养,同时还贩卖给益州、交州、越州等地。
因此,南越军团和南中军团诸将士并不缺少马匹,晋级者自然也不在少数!”陶侃作为兵部尚书了解此事,于是便向我介绍道。
“原来如此!哈哈,原来如此啊!”我当即就感觉十分高兴。
西南马是马科、马属的小型山地马种,主要分布于益州、宁州等地。
体高多在三丈半左右,部分矮马类群体高不足三丈,体型轻细,头直额广,四肢关节强健,被毛以骝、栗、黑色为主。
具有适应崎岖地形的蹄质特征,擅长山地驮运,可载重六十到七十千克,可日行八十里。
该品种包含乌蒙马、文山马等地方类群,建昌马是其代表性类型,曾通过茶马古道承担西南山区的主要运输任务。
其矮小体型与野生型等位基因有关,在闭锁环境中形成独特性状,遗传研究表明与林邑马、交州马存在较近亲缘关系。
现开展经济利用与品种改良,可通过父子连名制、近亲繁殖等方法培育该马种,形成适应西南地貌的“前宽后窄”体型特征。
…………
将士海选结束之后,接下来便是将领淘汰赛前的抽签仪式,以此分出八个小组。
三十二将轮流进行抽签,一个接一个地直到全部抽签完毕之后,再由主持人宣布小组赛名单。
“第一组:王僧辩、徐盛、甘宁、孙翊!”
“第二组:朱桓、孙暠、黄忠、韩综!”
“第三组:韩当、丁奉、严颜、程咨!”
“第四组:邓艾、朱然、王平、羊侃!”
“第五组:王双、凌统、严堪、吴喜!”
“第六组:陈武、周泰、孙瑜、于禁!”
“第七组:沈庆、程普、张合、黄柄!”
“第八组:陈庆、黄叙、傅肜、刘牢之!”
…………
“哗——!”
现场一片沸腾,要知道将领之间的竞赛才是真正的重头戏,这是除了开幕式以外最具观赏性的环节了。
毕竟开幕式也就半天时间,将领间的比赛却能持续六天,这也意味着门票收入又要增加了!
“第一组实力均衡,阿翊可能会是最弱的那一个!
第二组黄汉升看起来独占鳌头啊!
第三组势均力敌!
第四组邓艾、羊侃可为种子选手!
第五组王双应该能够领袖群雄!
第六组不好说,谁都有可能晋级,也有可能淘汰!
第七组除了黄柄外应该也都差不多!
第八组最有看头!”
在小组抽签完毕并公布之后,我也一一作出评价,周瑜却在一旁对此笑而不语。
“将士晋级名单看了?”周瑜接着问道。
“看了,公瑾你看了吗?”我说道。
“当然,我可是吏部尚书,这份名单我自然是第一时间看过后,再派人交予你的!”周瑜笑着说道。
“今年晋级者如此之多,数量如此之巨,但愿年年可以如此就好了!”我不禁感叹道。
“晋级者多,取决于参赛者多,以及各军团日常的刻苦训练,再加上我等的重视!因此,我想之后每年都可以如此吧!”周瑜评价道。
“唔…士行,这些晋级者都将补入两大近卫军团,另外各大军团的缺额也得尽快从各州辅兵之中补齐!”我交代另一边的陶侃道。
“是!”
“吴喜,吴喜…哈哈,伯符,这吴喜乃是吴才将军从弟,可不也是你的表弟吗?”周瑜突然想到。
“非也,我母亲只有已故舅舅—吴景一个弟弟,此外再无其他兄弟姐妹!这吴喜我派人查过,与吴家并非同出一脉,而是吴家旁系子弟。是故,这吴喜与其说是吴才从弟,不如说是吴才族弟!”我向周瑜介绍道。
“原来如此!如今还是白身,这又如何参加的将领比赛?”周瑜接着询问道。
“听说是吴才写信向兵部举荐,想要特招吴喜加入横江铁骑之中,是这吴喜不愿意直接加入,因此才来参与大会。不过兵部方面也不好薄了吴才的面子,便在知会与我之后,由我下令特邀吴喜参赛了!”我接着介绍道。
“哦~~”
…………
注:吴喜(427年-471年),本名吴喜公,吴兴临安人,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名将。
出身卑寒,少被驱使,后来担任领军府的白衣小吏。
但其少年时便知书,文笔甚好,涉猎《史记》、《汉书》,颇见古今。
元嘉末年,随军伐蛮,被伐蛮统帅—刘骏所知赏。
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吴喜获得孝武帝的亲自任命。
在孝武帝统治期间,先后担任主书、诸王学官令、左右尚方令、河东太守、殿中御史,经常被孝武帝作为朝廷使者巡视地方,所经之处都得到当地百姓的怀念。
宋明帝—刘彧即位,四方反叛,吴喜代理建武将军选拔羽林军中的勇士配备向东征伐。
由于吴喜在孝武帝时就常作为使者外出,因其宽厚的性格,所以得到当地百姓的怀念。
因此,在东讨途中,百姓闻吴喜前来,便望风降散。
于是,吴喜所至一路报捷,后又率军平定三吴诸郡,彻底平定了东方诸郡的叛乱。
战后,因功升迁为步兵校尉,被封为竞陵县侯。
在平定三吴后,吴喜又再率军南征,平定荆州,攻克江陵,因功转前军将军,增邑三百户。
泰始四年,改封为东兴县侯,授右军将军、淮阳太守,兼任太子左卫率。
泰始五年,转为骁骑将军,统军在荆亭大败北魏军,班师后兼左卫将军。
泰始六年,再次统率军队向豫州抗击魏军,加任都督豫州诸军事,加冠军将军。
泰始七年,宋明帝—刘彧病重,为身后事之虑,以吴喜素得人心,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乃将之秘密赐死,并下诏书编造吴喜的罪状,极力批评吴喜的人格和行为,吴喜时年四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