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秦时乱九歌 > 第四百一十八章 舌战群臣(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一十八章 舌战群臣(终)

常言道:有一便有二,有二就有三,循环往复下去。

就如偷人一样,只有零次,亦或者无数次。

而之前正坐下方,对姬羽眼露不善的一人,见如此羞辱儒家门人,哪还能坐得住。

当即起身开口:“淳于兄息怒,其人所言皆强词夺理,不是正论,何必与之计较!”

寻声望去,见来人一身红褐色朝服,面相发福,厚唇略歪,有种洋洋自得既视感。

真是骂了小的,来老的....啊不对....应该说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

对方跳出来并不意外,毕竟身为儒家同门,岂有不帮之理。

加上刚刚所言,把儒家也捎上,对此颇有微词也能理解。

拱手笑迎道:“是茅焦兄,幸会幸会!”

此人历史名声,甚至比姚贾顿弱之名还响亮,可论能力的话,懂的都懂。

儒家出来的部分人,嘴皮子都还行,就是办事能力差点意思。

当然,韩非李斯等人除外,他们虽在小圣贤庄求学,可却拜入荀子门下,严格来说是法家出身,不算儒家门人。

茅焦最有名的一件事,便是劝嬴政把生母赵姬,从雍城接回咸阳。

在嫪毐造反败露后,因与太后赵姬的丑闻宣扬出来,嬴政便把赵姬迁出咸阳,囚禁在雍城。

许多秦臣认为此法既有悖于孝道,又有损秦国形象。

先后进谏,导致嬴政大怒,下令谁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

然谏臣前仆后继,被处死者达二十七人之多。

最后茅焦不顾生死,执意进谏,才让嬴政幡然醒悟,及时纠正错误。

“哼!”茅焦冷哼道。

没感觉丝毫善意,反而觉得对方惺惺作态,懒得与其扯废话。

既然对方敢羞辱儒家门人,那就以儒家学说反击。

“不知阁下治何经典?”

“呵呵,茅焦兄不愧为当世大儒,这一问到是把我难住了!”姬羽如实回答,没有半点假话,顶多目的不纯而已。

群臣一听,有些摸不着头脑,还未见过姬羽会主动否定自己。

就算不知晓如何回答,亦可以像之前一样,从另一个层面反驳。

但直觉告诉他们,这背后必有蹊跷。

而姬羽见茅焦嘴变得更歪了,明白已经上钩,可以抄网。

随即语气一转,侃侃说道:“因为我从不做那种寻章摘句,引经据典的学问,那是迂腐书呆子们的事情,与兴邦立业毫无关系。

自古以来的大贤们,也未必治什么经典。

商汤的宰相尹伊,当初不过是个耕地的奴隶;兴周的姜子牙,曾做渭水垂钓之渔夫。

至于后世管仲乐毅之辈,皆有匡扶国家社稷之才,也没听说他们治什么经典。”

茅焦神色微怒,有心想要反驳,却不知从何而起,只能支支吾吾。

“这..这....!”

见对方气势弱下去,姬羽趁势追击,越说越来劲。

刚刚怼淳于越那股意犹未尽的状态,又开始涌上来。

“可叹如今儒家学者,张口经典,闭口古训,整日忙碌于笔墨之间。

我看这些人,恐怕只会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

岂不知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

话音落下,大殿死一般寂静,旁人呼吸声都能听到。

片刻后,气氛压抑到极致,猛然如潮水宣泄出来。

“哗!!!”

殿内一片哗然,群臣激愤,纷纷起身指着姬羽破口大骂。

“小辈!”

“无耻小儿!”

“口出狂言!”

“彼其娘之,彼其娘之!”

诶!

好像混进去什么意外东西!

好家伙!

现在不仅把茅焦骂进去,连带他们,以及天下儒者,甚至儒家孔孟先贤都囊括进去。

一句“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就把儒家学说全盘否定。

如果说与顿弱姚贾等人的言语交锋,是相互克制,点到为止。

那与茅焦的理论,就相对“随性”了些,就差没拉起袖子开干。

上方的嬴政盖聂二人,对姬羽所言大受震撼,看向其目光充满惊讶。

普天之下,能如此形容儒家,姬羽是当今第一人。

而韩非就难了,被这惊世骇俗之语给震得头皮发麻。

倒不是对姬羽有微词,而是担心。

他虽在小圣贤庄求过学,可却拜在荀子门下,研学的是法家学说,所以并非儒家子弟。

但令他担心的是,今日之言,一旦被儒家所知,会与其交恶。

“完了!”

“怕是天下儒者会纷纷声讨!”

“唉,没脸见老师了!”韩非扶着额头叹道。

已经能想象得出,朝会过后,此番惊天言论宣扬出去,将会掀起何等滔天巨浪,所造成的影响无人可知。

韩非暗暗苦笑道:“这下允羡兄是彻底出名了!”

余光微瞥,发现数位秦臣神情丰富,吐露芬芳,各种优美之语齐聚上阵。

见此情形,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寄托于姬羽自己去应付,他是一丁点忙帮不了。

不过。

要说谁最愤怒,当属儒家弟子茅焦。

加之被群臣激愤之势给感染,儒家养气功夫,甚至礼法都抛之脑后。

当即大声怒骂道:“无耻小辈,不遵孔孟,还敢...敢侮辱我....儒家先贤!”

面对群臣“亲切问候”,姬羽握着节杖,左手背负身后,依旧一副淡然若定姿态,甚至颇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见茅焦上气不接下气,真担心一个不慎讹住自己,那真是惹得一身骚。

但也没料到,刚刚所说的话,会造成这种情况,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一时冲动,嘴上没把好门!”

事已至此,想要善了是不可能,总不能反驳自己吧!

猪八戒照镜子的事,可不能干。

即便前方是一条错路,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何况自己也没说错。

有些儒家弟子,确实如绣花枕头一样,只会说说而已。

“我从未有侮辱孔孟等大贤的想法,孔孟先贤,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我所敬仰之人。

只是对尔等腐儒看不下去,仅会专攻笔墨文章,笔下虽有千言而胸中无一策。

国家大计,社稷安危,必须要靠有主谋的人,而并非那些夸大其词,无理狡辩之徒。

那些以虚荣自欺且欺人者,坐逸利谈自以为无人可及者,而临危应变却百无一能者,此...诚为天下耻笑耳。”

承认侮辱孔孟等圣人,那是万万不可能。

要是名声烂大街,还怎么在七国混下去。

反正就死咬这一小撮人不放,毕竟当世这些显学门派,滥竽充数之辈不在少数。

又不像鬼谷或者方技家等隐世门派,门人不过二三之数,罗网都渗透不进去。

多双筷子的事,某种意义来讲,也算件大事!

“方技家到是教了位好传人,倒要去请教秦和是如何教导的。

接连羞辱我辈儒者,妄言论非,敢与我辩论吗?”

茅焦是气不过,骂不赢姬羽,就把怒火洒在方技家身上。

而姬羽眼神瞬间冷了下来,之前说得在多,也未指名道姓,而今敢提自己老师,还出言不逊!

如此....就不必顾忌了!

径直走到茅焦面前,节杖驻地,眸中射出两道鹰隼般目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常常把争论挂于嘴边,贪利失义,说的再多,又有几人付之实事。

仗着儒家先贤荫庇,以为熟读经典要义,便高谈阔论,妄议国家大事,教导君王如何治国,更是不知所谓。

知道你们儒家缺的是什么吗?”

茅焦慑于对方锐利目光,不敢直视,透露出躲闪之意。

姬羽冷哼一声,继续呵斥:“是知行合一,蠢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嘴上说的再多,写下多少典籍名篇,都不如付之行动。”

面对这一番言论,茅焦还无法反驳,只感觉无地自容,身体止不住后退。

然而!

可不会就此放过他,欺身上前,特意释放一丝气势,发出震慑灵魂之音。

“你不是想与我辩论吗?”

“那如你所愿!”

“我且问你,孔圣人所言: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

此刻,茅焦只觉得对方气势凛人,情不自禁陷入畏惧,大脑更是一片空白,哪还能理清思绪回答。

但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步步紧逼,迫使其无法冷静思考。

“我来告诉你,他老人家是想告诉世人,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

“我.....你....!!”茅焦气得浑身颤抖,胸中虽有万言,可就是无法开口。

陡然,被逼得一直后退的他,双膝一软,整个人扑腾一下,摔倒在大殿上。

脸色煞白,冒着虚汗,看向姬羽的目光,惊恐无神。

连身体受到磕碰,而带来的疼痛都顾不上。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来了!

“好一个巧言善辩的小辈!”

大殿内响起一道苍劲有力声音,吸引在场所有人目光,纷纷瞩目望去。

姬羽自然不能免俗,抬头看去,见一须发花白之人,颤颤巍巍起身。

搁在现代,绝对离得远远地。

来人也不是无名之辈,赫然是大名鼎鼎的名家掌门人公孙龙。

就是此人提出的白马非马,借由他后人公孙玲珑之手,差点没把儒家折腾疯了。

“这老家伙窜上来干嘛?

自己也没得罪他的地方。”蹙着眉头暗暗思索道。

要说公孙龙子是为了维护秦国脸面,他宁愿相信惊鲵会像弄玉与焰灵姬一样,让自己快活一回。

毕竟....名家在七国的形象可不算太好。

名家名家,自然是为名利!

“呵呵....想踩自己扬名?”

刚刚与顿弱姚贾,淳于越和茅焦的一番言论交锋,也算是相互辩论。

而辩论,可就是涉及到名家专业领域!

老家伙到会避重就轻,倚老卖老,明知自己如今身份是韩国使臣,非要以百家长辈身份来训斥自己。

但该给的礼数还是得给,向其拱手问候道:“见过龙子前辈!”

接着话音一转,面露玩味之色,假意恭维道:“在名家面前,放眼七国,谁敢说自己巧言善辩?”

公孙龙微微一愣,还是头一次遇见这么锋芒毕露的年轻人,一时没反应过来。

拂过长须,笑呵呵开口:“到是小瞧了你!”

姬羽可不会跟他客气,逮谁蜇谁,淡淡说道:“在人之上,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不以正视人者,又何曾视人以全。”

“好一个小娃娃,到是得理不饶人。”

公孙龙也来了几分脾气,打定主意要以长辈自居,“观你之前几番辩论,颇有我几分名家风范,要不老夫与伱这小娃娃辩论一番。”

此言一出,饶是对姬羽不喜的秦臣们,都觉得公孙龙太过不要脸。

倚老卖老就算了,还亲自下场要与对方辩论。

名家的诡辩之术,七国之人,谁没听说过其名声。

连嬴政都看不下去,直接喝止:“够了!”

借姬羽之手,震慑群臣的目的已达到。

要是让公孙龙与前者来一场辩论,姬羽赢了还好说,要是输了.....。

前脚震慑了群臣,后脚姬羽就落败,不就像一锅刚煮好的粥,掉进一颗苍蝇屎,纯纯恶心人。

就算要来一场辩论,也不能在今日朝会上。

这时,列坐左侧一方,走出一人,正是后世秦朝丞相王绾。

“王上请息怒!”

“爱卿有何事上奏?”嬴政缓和地问道,眼前这位可是自己一手提拔,绝对心腹,自然信得过。

“回王上,议和一事事关重大,远非当下所能解决,需仔细斟酌。

而韩国使臣却连挫我国四位重臣,致使国威有损,群臣心有愤慨。

公孙先生护国心切,才不惜颜面,欲要与其比试一番。

既然如此,何不顺水推舟,定下三场比试。

一来挽回我大秦颜面,震慑宵小之辈;二来,在借此定夺议和之事。”

话音落下,大殿又开始骚动,群臣交头接耳,嘈杂声不断。

分析出其中利弊后,皆是眼露精光,透露出感兴趣神色,

“彩!”

“好算计!”

“一石二鸟!”

“啧啧啧,没看出来,王绾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平时不插手朝堂争斗,关键时刻也是坏得流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