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缕天光隐没在飞檐之后,悬挂在书院檐角的铜铃开始与晚风唱和,铜舌轻叩铃壁的叮咚声惊动了巢中安眠的燕群。
这座由青灰砖石构筑的学府建筑群,在暮色中渐渐软化了几分白日里端肃的轮廓。
千百盏琉璃宫灯自梁枋垂落,将整个院落照得恍若白昼。
素绢包裹的灯芯在琉璃罩内不安分地跃动,将暖金色的光晕泼洒在精雕细琢的窗棂间。
那些透过花格投射在青砖地面的菱形光斑,如若银河倾泻时遗落的星子。
正厅内,三十四张泛着幽光的紫檀书案以回字格局陈列,每方案几上都垒着青布包裹的线装典籍。
二十三位身着靛青襕衫的学子保持着晨起入学时的仪态,别在衣襟上的竹制学牌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色泽。
他们面前铺展的宣纸被镀上一层琥珀色的光晕,松烟墨在端砚中化开,狼毫笔锋游走纸面时发出的沙沙声。
最前排的少年执笔姿势极标准,悬腕如架鹤,墨迹在宣纸上洇出深浅不一的涟漪。
那是他思索时笔尖轻点纸面留下的印记。
他忽然轻声对邻座道:“听闻陛下近日又颁新政,减免徭役,惠泽百姓,实乃千古明君啊!”
邻座学子闻言,眼中放光,放下手中笔,激动地说,“正是如此!陛下心怀天下,广纳贤才,咱们能在书院安心读书,不正是仰赖陛下圣明之治吗?”
东窗边,一位头戴幞头的清瘦学子正凝神盯着眼前的算题,眉头紧锁。
他左手抵着额角,右手捏着朱砂笔,在草稿纸上反复推演,纸边已晕开几团凌乱的墨迹。
忽然,他眸光一闪,笔锋疾走,可就在最后一刻骤然停住——算筹的数目仍差之毫厘。
他长叹一声,搁下笔,指节无意识地轻叩桌面,发出低沉的闷响。
邻座正埋首于《天工开物》的同窗闻声抬头,透过镜片投来一瞥,目光中带着无声的询问与关切。
瘦高学子苦笑道,“唉,这算题难解,若能有陛下那般聪慧决断,定能迎刃而解。”
邻座学子点头赞同,“陛下智慧超群,当年亲征平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实乃我等楷模。若能得陛下万分之一的才智,这算题又何足为惧?”
西首角落里,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少女正捧着竹纸装订的《楚辞》低声诵读。
她清亮的嗓音宛如山涧溪流,每当念到“兮”字时便不自觉地扬起下巴,让那悠长的尾音顺着雕梁画栋飘向穹顶的琉璃宫灯。
当读到“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句时,少女突然将书册轻轻合拢,纤细的手指反复抚摸着封面上凸起的鎏金题签,三个篆体字“屈子集”在暮色中泛着微光。
她的视线越过窗棂上繁复的缠枝纹样,投向远处村落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那些青灰色的烟柱在渐暗的天幕下扭动着,恰似她此刻心中蜿蜒曲折的迷思。
书案上的鎏金香炉吐出最后一缕青烟,将少女的身影投在身后的云母屏风上,拉出一道修长而模糊的剪影。
她轻声对身旁的同伴说,“屈子虽有高洁之志,却难遇明君。而如今我们却有陛下这般贤明的君主,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啊!”
同伴点头称是,“陛下仁政爱民,广开言路,咱们女子也能入书院读书,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陛下真是女中豪杰,千古一人!”
更漏声自后院传来时,不知谁的书页哗啦翻动,惊醒了伏案小憩的学子。
他揉着惺忪睡眼,发现砚台里的墨已凝成薄冰,忙呵气暖手,就着灯光继续誊写策论。
笔锋转折处,墨色由浓转淡,在宣纸上晕染出深浅不一的云纹,恰似他此刻翻涌的思绪——明日便是月考,若不能在经义策论上拔得头筹,便要错过今年国子监的荐举名额。
他暗暗握紧拳头,心中默念,“定要努力读书,将来像陛下一样,为国家效力,不负陛下圣恩!”
檐角铁马忽然叮咚作响,原是夜风卷着几片银杏叶扑进窗棂。
金黄的叶片在灯光下打着旋儿,最终轻轻落在最前排少年的砚台旁。
他瞥见这抹亮色,笔尖微微一顿,在纸角勾勒出片叶轮廓,又迅速用墨线覆住——先生常说读书要专心致志,怎可被外物分了心神?
但他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飘向了那位高高在上却又心系百姓的女帝君欣。
他轻声自语,“陛下,您就像这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我们求知的道路。我们定当努力学习,不负您的期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子时的梆子声穿透夜色时,书院管事提着铜壶来添灯油。
他望着满室伏案的身影,嘴角漾起欣慰的笑纹。
这些学子中有寒门举子,有官宦子弟,此刻却都褪去了身份桎梏,只余对知识的虔诚在灯下流淌。
他轻轻拨动灯芯,火苗猛地窜高,照亮了西墙上那幅“为天地立心”的墨宝,也照亮了少年们眉间未褪的稚气与眼底灼灼的星光。
他感慨地说:“有这样一群勤奋好学的学子,又有陛下这样的明君引领,咱们国家何愁不兴盛啊!”
夜色深沉,书院归于沉寂。更声早已停歇,唯有东厢房透出微弱光亮。
守夜老仆弓着背,在灯下仔细研磨新制的松烟墨。
墨块与砚台相触发出细碎声响,墨香渐渐弥漫开来。
窗外桂花香气乘着夜风潜入,与墨香交织在一起,在长廊间缓缓流动。
纸窗映着跳动的烛光,将老仆佝偻的身影投在墙上。
夜风掠过檐角,带动风铃发出清脆声响。
这声音穿过回廊,轻轻叩击着每间寝舍的门扉。
学子们或在梦中呓语,或辗转难眠,但心中都怀着对女帝君欣的深切敬仰。
女帝的仁政如春风抚过大地,让寒门学子得以一展抱负。她的才学似皓月照亮长夜,为读书人指明方向。
每当提及她的德政,学子们便精神振奋;每当诵读她的诏书,众人皆心生向往。
这份敬慕之情不会因夜色深沉而减弱,反而在寂静中愈发坚定。
墨香渐浓,烛光依旧。
在这静谧的秋夜里,对女帝君欣的尊崇化作无声的力量,支撑着学子们挑灯夜读。
他们知道,唯有勤学不辍,方能不负明君厚望。
夜愈深,心愈明,这份赤诚将永远镌刻在每个学子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