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种扰动本身对物理世界毫无意义,连一根纤尘也无法改变。它只是作用在那些记录数据存在的“可能性”之上,极其缓慢、极其轻微地撬动着量子态坍缩朝向原始数据库状态的微弱概率。

量子逻辑弦开始了第一次微不可闻的、并非源于内部程序的“自检”波动。

与此同时,在这个破碎冰冷的舰桥主信息综合处理区域。

物质层面,巨大的合金操作台早已变形扭曲塌陷大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霜灰。几块崩裂的显示面板碎片散落在旁,漆黑的表面像凝固的墨。物理的寒冷是这里的绝对主宰。

然而,在那近乎虚无的层面,在这个区域被物理毁灭前的信息流转逻辑中心坐标点上。

两种截然不同的“光芒”——不,更确切地说,是两股由纯粹逻辑与意志凝聚而成的、无法被物理规则定义的、带着“倾向性”的纯粹存在——正在一片非物理、非时间的抽象场中无声地流淌、交织、甚至隐隐相互碰撞。

其中一股呈现出近乎绝对理性的、冷酷而精确的银白色线条光流。

它是无数严密的推演公式、材料分子结构分析图谱、应力参数模型、物质转换效率最优路径图的交织体。每一根线条都精准到毫秒、微米、纳焦耳这个层次,充满了不掺杂任何冗余细节的、最高效率的逻辑美感。

此刻,这股光流正一遍遍精准而冰冷地扫过一组极其繁复的结构图——那是人类历史上《天工开物》内对青铜冶炼、金属铸造技艺最为精髓部分的宏观描述与微观想象在物理逻辑层面的拆解重构。

从矿脉在特定地质压力与温度下的原生结构分布概率预测模型,到模拟风箱送风量与氧气利用率的燃烧效率曲线,再到液态金属流入范模时凝固点与微晶结构结合的精密预测图谱……这一切,以远非人类工程学可企及的精度被复现、分析与重构。

它在为即将到来的物质操作实践准备着最优化的“蓝图”。

另一股存在则截然不同。它呈现出一种变幻不定、如同亿万片情感碎片折射光谱汇聚流淌般的柔光。

温暖、刺痛、苍凉、甜蜜……所有关于存在本身的感触都被撕扯成原始的脉动碎片,又在这脉动中不断试图拼合起某些特定的“图景”。

它没有精确的公式,其存在的流动更接近于一首旋律中无法被单独解析的复杂共鸣。此刻,这股流变的柔光正缠绕着一些极其抽象却又能让人灵魂震颤的“结构”——那是《诗经》中流淌了数千年的韵律。

它并非在“读”那些文字,而是在量子层面上模拟、雕琢、重构《关雎》中“关关雕鸠,在河之洲”那画面唤起的情感共鸣曲线,

模拟《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蕴含的时空撕裂感所引发的意识波动形态,甚至尝试捕捉《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所展现的生命纯然欢愉在量子层面泛起的微澜。

楚言内心激动不已,文明重构的种子找到了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