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苏皖巡抚,李青没再去其他地方,直接回了金陵。
不到两日功夫,托马斯就和小六小八成了知己,一个爱玩儿,两个会玩儿,如此并不稀奇。
李青自然乐意见得,至少他能清净不少……
接着,海瑞去了松江府。
张居正以钦差之身份,以内阁大学士之官威,以皇帝诏书为依仗,一人单挑六部,竟也不落下风。
赵贞吉则是充分借助国子监,发动舆论导向,从侧面辅助张居正。
松江府明面上有海瑞,暗地里有徐家,李宝也过去了。
至于沈炼,更是总揽江南诸多市舶司,且还调动驻扎的水师,以演武的名义一路巡游,有事儿没事儿放两炮……
陆炳则是利用南镇抚司,明里暗里的恫吓诸多富绅。
与此同时,户部、司礼监齐登场,开始以宝钞大肆购买富商生产的商品……
价格也算公道,虽然比出海出售的利润低一些,可胜在方便高效,对商品收购价格,诸多大富商还是能接受的,但对收购商品的货币,大富商们是不满意的,不过很快就得知‘新宝钞’可以兑换银券,进而兑换成银子,再加上沈炼、张居正、海瑞、赵贞吉,徐阶,李家,以及南直隶诸多官员的配合……
如此一来,倒也没有出现大富商群情激愤的一幕。
当然了,弊端也是有的,朝廷的信用大打折扣。
富商也不是傻子,见朝廷这么搞,开始怀疑朝廷兑付的能力,新宝钞一到手立即去换银券,银券一到手,则是立即去兑换银子……
对此,朝廷的应对方式只有一个——来者不拒。
只要富商换,朝廷就给兑付。
如此一来,则又成了朝廷以银子购买富商商品,不过这也为朝廷争取到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从宝钞,到银券,再到银子,再加上审批,通常在两个月左右,这个时间不算长,大富商们能接受,这个时间也不算短,因为战争也不远了。
不过,朝廷还是为此承受了严重后果。
由于诸多富商的大力兑换,让之前大量持有银券的大富们也开始担忧朝廷的存银,当即也加入了兑换的队伍中去。
对此,朝廷的应对方法有且只有一个——兑付。
不过,稍稍延长了审核流程,对外宣称是因为兑换者过多,朝廷需要时间仔细核对。
这个理由很充分,也只是延长了一个月,并未引起进一步恐慌。
可大富商的们的兑换脚步,并未因此停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了愈演愈烈的程度。
时至中秋,朝廷的存银已经去了十之六七,且还在持续流失。
当此时也,李宝一口气购买了一千万两的银券,并反其道而行之,银券一到手便马不停蹄的把一半银券投入了期货市场,另一半则是兑换成了宝钞,用作现金流的开支……
紧接着,徐家也有样学样,购买了两百万两的银券,一半投入期货市场,一半兑换成宝钞。
一个是大明首辅的金陵首富,一个是徐半城的松江府首富,同时做了这个违背常理的动作,让不少富绅直犯嘀咕。
这时候,张居正利用大明日报,开始鼓吹今年是丰年,桑蚕、棉麻等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会较之往年大大降低,明里暗里的引导富商投资期货市场……
一套组合拳下来,总算是挽回了颓势。
这也多亏了朱厚熜有先见之明,早在朝廷财政从花不完,到不够花的时候,就开始使劲儿往内帑扒拉银子,导致京官甚至就连内阁,都不知道内帑到底有多少银子。
内阁六部只知朝廷的财政不乐观,可到底是怎么个不乐观,到底有多严重,并没有一个清晰且准确的认知。
再加上皇帝对富商兑换银子的态度一向是来者不拒,以及李家,就连徐家也浑然不担忧朝廷的兑付能力,不由也放宽了心……
不再敦促家族以银券兑换银子,甚至还授意家族投资期货市场。
与此同时,皇帝也不情不愿的放松了期货市场……
毫无疑问,现在的大明朝无异于走钢丝,可相比印度要好太多了,从夏天等到秋天,从秋天等到冬天……
只来了寥寥数十艘商船,且还都是小型的商船,要价还贼高。
不仅如此,就连路过印度的商船也没了,这对印度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大明的商船不走他们这条路,不在他们这里采买消费了,这一年两个季度下来,仅是莫卧儿王国的财富损失,又何止百万?
直至立冬,还是只有稀稀拉拉的大明商船到来,大明最讲信誉、第一大富的李家直接一艘商船都没来,阿克巴这才意识到出事了。
大明已然得悉了他和佛郎机的企图!
对大明预料到自己的意图,阿克巴不是特别意外,真正让他意外的是,大明为何会选择自损三千伤敌八百的方式对付他们。
直至向冒着风险来贸易的大明人了解了缘由之后,他才明白是自己想当然了。
大明朝廷比他想象的还要富有,其资金之雄厚简直深不见底。
于是干脆也不演了,直接连船带货一并给打劫了,并找到佛郎机海军司令,商讨对大明开战的事宜……
佛郎机来印度就是为了敲大明的竹杠,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
经过简单的商讨之后,二者决定在明年五月份,正式对大明开战。
不过,无论是狂妄的佛郎机,还是野心勃勃的阿克巴都明白一个道理,若是拼国力,双方联手也不是大明的对手。
莫卧儿王国根本支撑不起漫长的补给线!
经过短暂的商讨,两方选了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战场——莫卧儿王国自家门口的海域!
如此,漫长补给线的包袱便是大明承担了。
于是乎,双方写了一封极具挑衅的战书,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大明要是有种,就来与我们一战!
令使者火速出海之后,阿克巴便马不停蹄地做战前准备,西班牙海军司令也立即往回传书信,让国王赶紧大量增派海军,还建议国王让葡萄牙王国也入股……
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大明人弱,钱多,速来。
……
朝廷收到战书时,已经是隆庆九年了。
二月初,战书才辗转送到京师,送到朱载坖的御书案上。
“终于来了啊……”
看到战书,朱载坖没有生气,有的只是高兴。
当时命锦衣卫八百里加急,火速通知戚继光,同时,又命人通知金陵的李青,张居正……
匆匆吩咐完,朱载坖立即摆驾大高玄殿,好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父皇知晓……
~
“终于来了啊。”
朱厚熜看过战书之后,只有满满的欣慰,丝毫没有愠怒之色,呵呵笑道,“佛郎机和莫卧儿果然没让李青失望,也没让朕失望……”
朱载坖满心兴奋的点点头,说道:“儿臣已命人八百里加急火速通知了戚继光,还有金陵的永青侯、张居正……”
顿了顿,“父皇,这战书要不要润色一下,公示天下?”
“自然要公示天下。”朱厚熜呵呵笑道,“如此,才能让大富商明白朝廷的苦心,体谅朝廷的不易,之前消耗掉的部分信用全部补回来,并进一步提高朝廷的信用……”
“不过,润色就不必了。”
朱厚熜淡然道,“佛郎机和莫卧儿越是狂妄,越是过分,越能激发自上而下的愤怒,从而拧成一股绳,大战得胜之后,也更能大快人心。”
朱载坖犹豫了一下,缓缓点点头,紧接着道:“父皇,明个朝会由您来主持吧。”
“我主持?”
“这件事影响太大了,还有就是……”朱载坖迟疑了下,终是没说出口。
朱厚熜何等聪明,自然明白儿子的用意。
“你是想把这个功劳,安在我身上对吧?”朱厚熜笑骂道,“孝顺也不是你这么个孝顺法啊,再怎么样你也是皇帝,千秋之名还是留给自己为好。”
朱载坖讪笑道:“儿臣虽然是皇帝,可父皇才是最操心的那个,这功劳本就该是父皇的,儿臣受之有愧。”
“你个傻孩子……”朱厚熜苦笑道,“难道父皇的功绩还不足够名垂青史,还当不得圣主明君?”
“自然当得,可儿臣更想……”朱载坖深吸一口气,正色道,“儿臣更想您的高度震古烁今,令人望尘莫及,甚至……全方位超越成祖。”
朱厚熜怔然……
良久,
朱厚熜温和道:“若只论功绩,父皇已然超越了成祖,可不是这么算的,也不能这样算……父皇只是恰巧赶在果子成熟摘了果子。父皇的功绩可不全是父皇的功劳,是列祖列宗的代代经营,层层铺垫,才得以让父皇大展拳脚……”
“祖宗留给了父皇极大的政治遗产,父皇自也要为你留下一份不错的政治遗产,如此,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这是属于隆庆一朝的功绩,安心受着便是!”
朱厚熜鼓励道,“去吧,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