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的方山大酒店,在夜幕下显得灯火辉煌。
方山大酒店,建设于1952年,由常总裁的夫人所建,是孤岛第一家五星级饭店,其巍峨方山之腰,前临基隆河、后倚阳明山、东望松山、西眺淡水。
一共十四层的宫殿式大楼,红柱金瓦、气势辉宏,衬托富丽堂皇的古典气氛,传达东方艺术之美,从建成之日起,就是孤岛首府的代表地标之一。
晚上,为了给龙邦自治区代表团以及陪同去新约克城的孤岛代表团饯行,孤岛方面在方山大酒店举行了宴会,宴请了龙邦自治区代表团以及陪同去新约克城的孤岛代表团全体人员。
龙邦自治区这边一共是三十七个人,孤岛代表团一共十五个人,带队的是林坤,规格上已经挺高了。
按照约定,到了漂亮国新约克城,孤岛方面会代为联络UN,并且协调黄启仁上台演讲的时间和时限。
陈晋也在酒席上见到了常大公子。
坦白说,陈晋对这位大公子还是比较佩服的。
和常总裁相比,他的政策更灵活,不管是个人品德还是政治风格,他也更受到好评。
这可能也是两人角色不同。两人的表现不同,也和时局有关系。
时局上,这十几年来,对于孤岛方面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生存,所以常总裁采取的最多的还是威权。
而到了1970年代,常总裁原来的梦想,已经基本没有希望了,他本人也已经放弃了,到了常大公子手里,时局已经变了。
他们的重点从加强统治转变为了发展民生发展经济,常大公子此时面对的军事压力也小了很多,也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了。
孤岛那时候经济上的成功,也在华夏经济还很落后的时候扛起了华夏人的大旗,在后续也为华夏的经济腾飞注入了资金和技术,也算是为华夏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不过也别太过于高估他们的贡献,因为他们首先是商人,都是为了赚钱才来华夏投资的。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华夏的所作所为,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主观上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没有帮助华夏发展经济的想法,1甚至大部分人在回到孤岛后,还站在了华夏的对立面。
所以陈晋对孤岛人的看法有些复杂。
作为同胞,他对孤岛人是有亲切感的。
其实两边感情最真挚的时候,正是现在基本没有接触的时候,双方都对对方还保留着最初的幻想,虽然打仗,但都还认为是自己人。
反倒是后面双方接触了,孤岛人因为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带来了莫名的优越感,还有被人怂恿以后的行为,导致双方产生了隔阂,关系日益紧张。
但是对于孤岛方面一直甘心充当漂亮国对付华夏的马前卒,不沉的航母,多次引发战争危机。
后来孤岛一直成为漂亮国对付华夏的一张王牌,也被其他西方国家拿来对付华夏,每每想到这里,陈晋就气得肝疼。
这是兄弟阋墙的可悲。
晚宴入席前,常大公子接见了两个代表团的成员,和他们亲切握手,并且鼓励他们好好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
到了陈晋这里,常大公子有些疑惑地说道:“小同志,你的身高很高啊?南洋很少有人这么高哦?”
陈晋礼貌地回答:“大公子,因为我是华夏人,相对南洋来说,我们华夏人是从北方来到南方,身上带着我们炎黄始祖的血脉,和那些南洋土着人肯定是不一样的。”
常大公子哈哈笑道:“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华夏人到了哪里,都是与众不同的,都要记得我们身上留着炎黄始祖的血脉,这是我们天生的优势,不能丢。”
“大公子说的是。”
常大公子拍拍她的手背道:“好好努力,龙邦自治区的成立,对于我们华夏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日后必将成为我们华夏人复兴的里程碑事件。”
“大公子说得有道理,有孤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一定可以成功的。”
陈晋适时附和了一下,本意是不想让常大公子说完话后冷场,没想到却让常大公子来了一些兴趣。
他这几十年,见多了各种青年才俊,但是没见过在他面前还能如此镇定自若,应答自如的人。
“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大公子,我叫邓华荣,来自爪哇Y加达邓家。”
“邓家?我听说过,不过你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见解,很不简单啊。”
“回大公子的话,我十六岁中学毕业以后,去了马来亚我姑姑那边做工,那边外国人很多,民族更加复杂,见多了以后就只打了一些道理。”
常大公子看了看四周隆声道:“看看,小邓的事情是不是充分证明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我们的年轻学生,有条件还是要多出去看看,不一定就是去漂亮国、欧洲,也可以去近一点的地方嘛。”
后面就是一大群人在点头。
“是是是,大公子说的是。”
“我们听大公子的。”
……
最后常大公子还是拍了拍陈晋的手臂,鼓励他好好工作。
等松开手,陈晋不由感叹,政治人物果然是不一般,就刚才那么几分钟,常大公子就对他后面跟着的工作人员做出了好几条指示,犹如一场春天的夜雨,润物细无声。
方山大酒店规格高,主打的江浙菜系也非常不错,清蒸桂鱼、宋嫂鱼羹、西湖醋溜鱼片、酒酿芝麻甜汤圆等都非常有特色,而且很地道,还没开始吃,香味就已经扑鼻而来了。
开席前,常大公子来了一个祝酒词,时间不算很长,还不到十分钟,然后就宣布晚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