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庆修略微一想,便客客气气道:“陛下,制作纸币一事颇为麻烦,若是你的精力也放进来,只怕是会影响你处理国家政务,还是由我来全权负责的为好。”

“话虽如此,但是你也是事情颇多,总让你为朝廷操心,让朕如何能忍心的下去?”

……

二人你来我往的打禅机,李二总是想见缝插针,但是庆修就是不给他机会,如此往复几轮之后,李二便也干脆不多说废话了。

“闲话到此为止吧。”

李二摇了摇头,“朕以为你应当能明白,铸造货币是为一国之本,朕并非是想夺了你的基业,而是……”

“我明白陛下的意思,毕竟不是为朝廷所把控,总归有些不放心。”庆修替代李二把话说出来。

他还特地给李二留了点面子,没有说的太过直白。

实则李二的想法是,庆修虽然现在是靠得住的肱骨大臣,并且为朝廷尽心尽力且毋庸置疑。

但李二如今是皇帝,要担忧的事情实在过多。

今天你是朝廷能信任的肱骨大臣,可明天呢?

如果李二仍然是当初的那个皇子,是秦王,他当然可以和庆修像好友一样一生互相不猜疑。

但现如今和他有过命交情的尉迟敬德都不得不疏远了。

身为皇帝,本来就是孤家寡人,同样不得已。

“陛下,其他的事情我或许可以考虑为朝廷让步,但唯独纸币,万不可。”

庆修十分坚决,并非是因纸币是他未来肉眼可见的一大财政来源之一,更重要的是,此物能让他更加有能力左右朝廷,得到更大的话语权。

庆修不介意让利,但是让出权力,他绝不可能。

话说至此,李二也知道庆修的决心了。

毕竟大家一起共事这么久,互相是了解性情的。

那就不必再强求了。

“朕明白了,你下去吧。”

李二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但不管怎么说,纸币铸造在你手里,朕还是能放心下的。”

这种时候李二也只能多说一些漂亮话了。

“多谢陛下信赖。”

庆修自然也不多言,转身便去。

思忖再三,李二又召王德贵进来。

“朕听闻,庆国公在民间有一股不小的势力,一直在暗中为他做事,你对这情况了解如何?”

李二并非是才刚刚知道,他早就有所怀疑,毕竟庆修的情报来源有时候竟然能比朝廷更新的更快。

而且他要做任何事情,总是能莫名其妙的办的迅速,并且暗中似乎是有人在助力一样。

结合种种下来,李二越发确信自己的猜测了。

而且他甚至已经怀疑到,这次礼部差点被刺客火烧,暗中被他人阻止,就是庆修在暗中派人出手。

王德贵面色凝重,他只是低声道:“老奴并不知晓,但是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

“庆国公如今的权势越来越大,但是他在朝廷中从不结党,甚至还在刻意回避大多数官员的示好,他暗中为自己存一些势力,也是正常的……”

李二微微点头,“不用你说朕也明白。实话实说,哪怕是朕换成他,不在手下多培养一些做事情的人,也是多有不放心。”

思忖再三,李二突然想到,如果他也学庆修这样,手下培育出来一批可以直接听从他调遣,而不必受调律规则约束的群体?

虽然如今的李二指挥大唐上下的任何一处也是如臂使指,而不必受到任何制衡约束,但是每一次调动都难免会层层下达命令,层层调遣。

他一道命令发出去,不知道还得转多少道才能真正抵达要被他发令的人,且不说耽误时间,还容易走漏消息,多有不便。

如果有一群下属,调遣只需要他一道命令直达,不需要层层传递,而且除了他之外,没有任何能调遣的动。

甚至每一次行动都能极其隐蔽,不被他人知道,那可就方便多了。

不但可以为他秘密办事,收集情报,更可以在他想要的时候,搞个出其不意,这般多好?

想到这里李二心下竟然还有些激动起来了。

这事情急不得,李二打算从长计议,但是并不意味着他能无限期拖延下去。

不过这种事情,他似乎也可以找庆修请教一下,没准他的经验更丰富呢?

……

自从那场大规模的处决结束之后,庆修再度让他的造币厂全力运作,每天仍旧产出大量的纸币投往市场。

他的判断没错,自那些假币涉事者被处决之后,朝廷在民间的信任度再度激增,纸币兑换白银的速度又随之放缓了不少。

甚至纸币使用的频率也日渐增高,不少小商贩也可以放心收纸币了。

说到底,纸币轻便快捷,带在身上不扎眼,尤其是对于出远门的行商来说,这简直是再方便不过的货币选择。

之所以不放心,不还是因为纸币的信用程度有所怀疑,但是现在朝廷的表态和种种雷厉风行的处决,已经印证了朝廷的态度。

既然如此,他们也可以信任朝廷了。

而随着纸币用的越来越广泛,从外国来长安城的行商也开始注意到了纸币。

因为他们是从外国来的商人,纸币还未得到外国认可,所以朝廷对他们并不强制推行纸币,只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建议使用。

并且还会要求他们交税的时候必须使用纸币,如此一来让他们也不得不去找朝廷主动兑换些许纸币了。

但是接触的多了,他们显然就开始对纸币大感兴趣。

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纸币的防伪程度极高,制作极其精美,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民间对纸币的认可程度,以及纸币的信用度。

不论是大食国还是罗马,仍然还是在使用贵金属作为货币,充其量学着大唐使用铜钱。

能不能造出来防伪程度这么高的纸币两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无力让民间信任纸币。

大唐如今能做到这一点,足见皇帝的手段,以及朝廷对地方的把控力有多么强大。

如此一来,他们倒是也开始对纸币产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