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懂王 > 第108章 重考没难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自己不能跟着去崔俊的庄子,那些家长对此根本不恼,反倒多有笑意喜色。

自家娃娃已经被崔俊请去了庄子上,还有那些个贵门公子和两位皇子同行,这便已经足够了。

甚至于有些个家长还在想着,若是借着这机会能与这些权贵纨绔搞好了关系,以后就算考不上科举当不了官,能跟在这些权贵二代的身后,那也是面子上有光的。

崔俊与这些个纨绔自是坐着来时的马车回去,而那些个本就住在城里没坐车骑马来人,便急匆匆去市场上雇牛车、马车、驴车。即便由此车价翻倍,也紧赶着雇车将自家小子往崔俊的庄子里送。

这回来人实在太多,崔俊便将人全部带到了庄子的食堂里去。这处食堂的面积足够大,更重要的是里面全是崔俊新打造的八仙桌。

一张桌子配上四张条凳,一张条凳同坐两人,能让八人同桌吃饭。如此,一间食堂足以容得下百人同时用餐。

这样的食堂,在庄子里还有两间在建造,而且都是上下两层的结构。崔俊估摸着自己庄子里的人口还会增加,未雨绸缪地先把一些基础设施建好,免得到时候捉襟见肘的。

雁回楼来的人基本都成了这里的厨子和服务员,经过几天的训练和熟悉,这些人早已掌握了用煤炉加上大铁锅炒制大锅菜的技艺。十几个大灶同时开火,上菜的速度极快。

“今日多谢诸位仗义直言,为我崔俊讨回公道。在此,咱啥也不说了,今个咱就一个目标,菜,吃光!酒喝光!”崔俊站着端起小酒盏道:“但是咱也有句话要说在前头,要是贪杯误了明日的制科乡试,可别怪我这大唐风华太过猛烈!”

“好!菜吃光!酒喝光!”一众人跟着举起酒盏,大声应和,就连崔明德、陆德明、秦琼、魏征等人也是跟着呼喝,在此时此地不分尊卑、不论年龄,只求个痛快。

万年县的制科乡试于第二日再次开考,依旧是在万年县衙,但是监考换成了孔颖达,内外也多了上百禁军做为护卫。

“孔师。”每一个入内的弟子都会恭敬拜见孔颖达。

这些人不论是出于对儒家的尊敬还是对先贤孔圣的敬仰也好,甚至于只是单纯想在孔颖达面前露个脸也罢,反正这份恭敬与规矩让孔颖达很受用。

“乙葵……在这里了!”崔俊花了些时间,才找到自己的座位,摆好自己的东西,便按着陆德明所教的,先将小炭盆给点燃了置于一旁。

“万年县制科乡试正式开考。”孔颖达来到大堂中道:“各位庠生中但凡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者,皆会被立刻取消考试资格,逐出考场。”

堂上鸦雀无声,数十名庠生没人敢出声。

“此次考试所用纸张,皆是陛下花了重金的来的。请诸位务必珍惜,一定要想好了再答,若是随意涂抹、更改,会对你们的评分有所影响。慎重、三思,这便是我对你们的忠告。”孔颖达大手一挥:“发卷!”

考卷逐次发下,每人一卷。这种纸张粗糙如草纸,用来书写自然入不得崔俊的眼。但是崔俊发现这玩意用来擦屁股却是绝佳的好东西。

只是,现在可不是想这些的时候。思绪收回,崔俊端正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出身、考号后,开始答题。试卷开篇便是明字科的明算,一共三十题,全特么是小学生学得加减法。

这种题目若还是会错,崔俊可以直接买块豆腐去撞死了。崔俊只用三十几息时间便将之答完。除了其中的五题数值过大,崔耽误了崔俊一些时间,其余者一息便可答上好几题。

接下来的,便是明经。崔俊摇摇头,内心腹诽:“这尼玛考完小学算术开始考背书了,没难度啊。”

崔俊对此早已在陆德明的指导下钻研了月余,加之记忆力超强,自然得心应手。

但是,这等在崔俊看来简单至极的背书默写,对于此时的唐人却是有极大难度的。明算科还好,只要多练总能掌握方法的。但是明经一途除了记性好之外,还得有条件博览群书。

这个条件对于家境贫寒者,便是道天堑。他们没钱买书,看都没看过的话,还答个屁啊。是以,许多寒门学子,每次乡试便如撞大运一般。要么考到自己看过的书,要么就不遇到明字科的明经一项。

半个时辰之后,崔俊放下手中的鹅毛笔,仔细检查手中的试卷。一一验证无误之后,崔俊举手示意。

“何事?”在大堂内的巡考人员很快来到崔俊身边小声询问。

庠生考试一般都是要经历六个时辰的时间,期间吃喝拉撒的琐事繁多,有啥需求的自是要举手喊他们这些巡考去协助。

“答完了,交卷。”崔俊将写好的试卷递上。

“什么?才半个多时辰,你、你就答完了?”巡考惊愕万分。只是这声音却是没控制好,让整个县衙大堂内的任泉都听到了。

“何事如此大声?”主考孔颖达闻声寻来。眼见巡考正拿着一张卷子站在崔俊身边,便是一惊。

这巡考可是他的门下,前往别做出什么针对崔俊的事情来。

“禀主考大人,庠生崔俊要交卷。”巡考恭敬递上试卷。

孔颖达没去接,反倒是有些厌恶地看了面前恭敬地巡考一眼。考生答完题,他是不能看的,必须立刻封了卷首题名,以防有舞弊的情况发生。若是他看了,那必须回避以后的审阅与评判,否则定会落人口舌。

孔颖达一挥袍袖,转而问崔俊:“崔俊,你都答完了?”

“启禀孔夫子,学生已全部答完,交卷。”崔俊起身行了一礼。

“好。”孔颖达点头,对那巡考道:“即刻封了卷子,题记。”

那巡考应了,立刻拿去大堂正前方的案几上以糯米胶封了首卷题名。又在一卷竹简上记下庠生崔俊于某时某刻交卷的信息。这是为了最终核对卷子与考生数量是否相符所做。只记下庠生交卷的时间与份数不做其他记录。

这一切可都是在孔颖达与崔俊眼前做得,容不得掺假。

“考完便回去吧,莫要在此多逗留。”孔颖达嘱咐一句,便自离开。

崔俊也老老实实收了自己的东西,背上竹篓子。浇灭火盆端着去外间倒了灰,往县衙外走。

“少爷,你怎么这么早就出来了?”正蹲在路边茶摊喝茶的来福与两名护卫一见崔俊出来,立时迎了上来。

“考完了呗。”崔俊将自己的背篓和火盆递给来福:“不都说了让你们在马车里等着吗?这大冷天的怎蹲在外面喝起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