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懂王 > 第185章 殿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至三月时节,各族君长都到长安请唐太宗称天可汗,李世民笑道:\\\"我为大唐天子,难道又为可汗之事吗?\\\"但此后唐太宗赐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都用\\\"天可汗\\\"的称号。

四月,颉利被押送到长安,李世民痛责颉利不守盟约,多行不法,致使政局混乱。

太上皇李渊曾受突厥之辱,听说擒获颉利,召集太宗与贵臣十多人以及诸王、妃、公主在凌烟阁设酒庆祝,高祖喝到兴头上自弹琵琶,李世民随乐起舞,公卿大臣起身祝寿,至夜始罢。

大军陆续归朝,而突厥的十余万俘虏也跟着回来,安置这些俘虏的问题,被李世民提上了议程。

李世民最终采用温彦博安置突厥降众的策略:\\\"全其部落\\\"以实空虚之地\\\",将突厥降众安置在幽州到灵州(今宁夏灵武南)一带;分突利故地设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故地为六州,置定襄、云中两都督府。

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以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唐太宗为嘉奖思摩对颉利的忠心,封他为右武侯大将军。

不久又委他为北开州都督,使他统率颉利原来的部众。又拜右武卫大将军突厥人史大奈为丰州都督,其余酋长都拜将军中郎将,共计拜五品以上官的一百多人。突厥人入居长安的多达近万家。

突厥一事就此告一段落,而崔俊则在三月樱花之季,宴请公主湖皇子等人于万象楼后的花园内。

樱花树上粉樱如织,樱花树下莺莺燕燕,好不热闹。

虽已入春,但温度还是不高。此时赏樱还是以烧烤为主。风吹落英之下,公主们自是娇艳如花。

“可惜了,你们是没吃到崔俊做的酱熊掌。那滋味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李泰摸着已经撑圆的肚子感叹。

“再去杀一头熊不就好了?”李玲嘴里嚼着鹿肉,含糊着说。

“你说的轻巧,猎熊可不能在春天。”李泰在面前的烤架上挑了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边往上撒着孜然边道:“这熊冬眠了一整个冬天,都瘦脱形了,打来都没几斤肉,准备啃骨头呢?”

“哼!”李玲皱着鼻子轻哼一声:“有好吃的也不想着我,李泰皇兄不当人!”

“哈哈哈……”一阵哄笑声响起,众人都被李玲这话给逗笑了。

“这次虽是没有熊掌吃,但是咱们也有着最肥美的螺狮 、籽虾、河蚌。等以后有机会再猎到熊,我一定留下四个熊掌请公主们品尝。”崔俊笑道。

“崔公子,如此良辰美景,不知可否作诗一首?”李丽贞俏脸微红,对着崔俊要诗词。

“三月樱花时,仙京盛裙屐。曲槛忽逢春,似作海东客”一首林朝崧的《曲槛观樱》被崔俊吟诵出来。反正文抄公在此,不怕写诗。

众人谈笑间,时间过得也快。辞别之时,崔俊告知李恪与李泰自己要闭关用功,准备殿试。若无大事,这段时间就不再与几人见面了。

李恪与李泰自是明了,只嘱咐崔俊好好用功,这万象楼他们会帮着照看一二。

初夏,崔俊迎来了殿试。朱雀大街两侧人头攒动,都是来看这一届能参加殿试的学子们的。

其中还有不少妙龄少女在家人的陪同下驻足观看。大唐的学子其实挺悲催的,每当此时,或许就是他们人生噩梦的开始。

这些学子往往便是那些有些家世之人的目标。管你是十八还是八十,只要能进入殿试这一环节的都是等同于有官身之人。等着一考完试,立时便有人会来抢人。

大麻袋子一套,扛了回去,立时安排自家闺女与之拜堂成亲。别说你不同意,就是家里有了家室的也逃不掉,逼着成就好事,再让你写下休书休了原配。

若是敢说半个不字,立时绑你去见官,告你个始乱终弃。让你丢了功名吃官司。

这种哑巴亏几乎无解,女方家里有的是人作证你在昨日与这家小姐成婚了,里长、保长、族老个个都能出来作证。

反正现在的婚姻只是摆个酒席、拜个天地。至于官府里面,只要在秋税之前去报备便可,所以事后登记之人,比比皆是。

相对的,家里有些权势的都会派出家丁前去护卫,胆敢来抢人的,直接拔刀子砍了再说。而那些穷学生则只能互相结伴而行,以求人多能抱团。

崔俊对这些事情可不知道,就这么骑着马,只带着来福和小白芷便来参加殿试。曾义与旺财此时又一次去了关外行商,而柳忠要护着庄子分身乏术。

这崔俊一出现在朱雀街上,立时便引起了人群的骚动。作为万象楼的主子,在长安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虽说都知道崔俊与皇室以及朝堂权贵有交集,但是耐不住就是有些不开眼的人要打崔俊的主意。

崔俊身边就一个来福和一个半大不小的小丫头,这下手的难度可是要低的多了。万一抢亲成功,与自家的闺女成了好事,自己一个宗族便可以借此平步青云了。

殿试的地点自是在太极殿内,时间也只六个时辰,其间主要便是要考策问。若是皇帝有特别的爱好,还会增加一二其他内容。六个时辰看着挺长的,考的科目也不算多。但是对于这些学子来说时间却不一定够。

崔俊对此并不担心,靠着穿越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他有着丰富知识储备。只是等主考的皇帝陛下李世民出现在太极殿之上时,崔俊却是惊得张大了嘴。

这尼玛不是黄老爷吗?这身边的老太监不是老管家吗?这特么这么垃圾的桥段竟然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而且作为一个自诩两世为人、知识渊博的自己竟然没有发现一点端倪,实在是说不过去。

更有甚者,自己还真当李世民是黄老爷,多次在其面前口出狂言。崔俊伸手摸摸自己还完好无损的脖颈,暗自感叹侥幸。

李世民此时却是一脸的肃穆,说了几句勉力的话语,便下令开始考试。

心绪烦乱的崔俊足足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绪平静,这才开始提笔答题。卷子上只一道题《国之根本》。

“好家伙,这题目可以。”崔俊眉头一挑,便有答案在心。这种策论的题目他可没少做,只是时间紧凑不可逐一而论。只能抓住几点来写。

国之根本在于什么?自然是在于人,人即为民。由此展开,阐述民之重要,带出君爱民,民爱君的传统理念。但是在其具体的政策上崔俊自有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重点阐述民族、民生与民权。

这三条理论自是出自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崔俊的观念里,这三条理论最适合中华民族。达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强国基础。

当然,在当下君主制的前提下,君权是不可冒犯的。所以崔俊也做了些改动,不敢谈论民主主义。

凡事都已皇帝陛下马首是瞻,给民以利报以忠心,这些陈词滥调是必不可少的。

其后便是讲述生产力的提高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水轮车、曲辕犁这两样已经献出去的技术为依据,主张利用机械来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李世民若能真的按照崔俊的理论来做,这大唐的老百姓也能幸福上好几倍了。

崔俊这次可没提早交卷,而是一直奋笔疾书。由于字数太多,这字便写成了蝇头小楷。

好在这试卷够大,一张卷子刚好能容纳下崔俊的答题。

考试结束,崔俊收拾东西要走,但是却被人拦了下来。

一名监考对着崔俊耳边细语:“陛下让你最后一个离开,等下跟着小的去后面用膳。”

崔俊闻言心里便是咯噔一下,李世民终是要以皇帝的身份与自己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