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懂王 > 第370章 突厥罢兵,高句丽求庇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0章 突厥罢兵,高句丽求庇护

新的马车依旧是四轮,拉车的马匹却是增加到了六匹。全车采用的铁木框架结构,内饰自然是上好的牛皮。车外以红色大漆为主,上面描金色牡丹。

避震机构自是用了四轴独立悬挂,有了机床的崔俊做这一套,也是花了大力气的。

车内分为两间,外间待客,内间起居。这都是参照前世那些房车来设计的,空间虽小,但是一应俱全。

崔俊要去吴地接自己的未婚妻,这件事情必须向李世民禀报。万一自己跑到半路又被李世民召了回去,那笑话可就大了。

吃过一次亏的崔俊难得上了一次朝。好一本正经出列启奏。原以为有什么天大事情要说,众臣在听说崔俊是要为娶第五个老婆去吴地接亲之后,不由忍俊不住,纷纷偷笑。

但是崔俊却是一本正经将李世民上次无故限制自己人身自由的事情说了一遍,还拿出那一份圣旨当众炫耀。

直言李世民是害怕他崔俊私自离开长安,就会影响大唐江山社稷。

这下可把李世民气得要死,直接怀疑这小子的脑袋,今天是不是给驴踢过了?

眼看着群臣以怪异的目光看着自己,李世民也只能同意崔俊离京。崔俊谢恩之后,便站在朝堂之上一言不发。

眼下自己满脑子都是陆婷芳,又怎么会理会其他事情呢?再者,朝堂之上无非这点破事,听他们说得头头是道,但归结下来无非是钱和权。

当然,除了魏征骂李世民还算有点意思,但是今天可没发生。

既然李世民同意崔俊远行,那么崔俊自是一回到庄子便开始收拾行装,第二天一早,崔俊便带着大红的新马车,招摇出行。

这辆车是给陆婷芳坐得,他依旧坐自己那辆马车。女人也好,男人也好,注重的还是一个名声。既然亲事是要回长安办的,那就要保护好陆婷芳,不能让人落下婚前有染的口舌。所以,分开两辆车才好。

至于旅途寂不寂寞,那倒没有,快一点跑,几天就能到。崔俊还不至于这点时间都忍耐不住。

接亲的过程很顺利,由于是陆德明生前就定下的亲事,所以也不用再请媒人作保。给陆家长辈送上聘礼,走一下流程,陆婷芳便随着崔俊北上。

陆家也不含糊,除了满满当当的一车嫁妆之外,便是陆德明身前的藏书以及一张茶园的地契。

陆家的族人世代耕读,这点田地得来也是不易。况且,这一整座山以及茶园都给了陆婷芳,足见他们秉性的纯良。若是放在一般的小家里面,陆德明一去世,族人间还不得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

现在陆家已经与自己结亲,那么自己在生意上照顾一下对方也是可以的。跟着我崔俊还怕没钱赚吗?

陆婷芳远嫁,陆家陪了两个丫鬟过去照顾陆婷芳的起居。崔俊去山上祭拜一下陆老夫子,一行人便转而返回长安。

这次,崔俊并没有去找李恪。对于李世民来说,或许是在担心自己与藩王关系过密而不放心。

而且,崔俊也不想再去给李恪加任务,能做好海运以及丝绸纺织,已经很好了。

娶陆婷芳过门,崔俊搞得大张旗鼓,而陆德明的弟子好友尽皆前来道贺。加之崔俊这边的熟识,满满当当搞了一百多桌。

新婚洞房之时,陆婷芳咬着崔俊的耳朵羞答答让崔俊保重身子,吴侬软语之下,崔俊奋勇一整夜。

这天,有异星出现过于太微垣,太史令薛颐上书认为此时不可去泰山封禅,起居郎褚遂良也言及此事。于是,李世民下诏停止封禅。

崔俊也不知李世民是第几次没去成泰山封禅了,原本这事情与他无关,但是现在他却是要上书奏报了。

崔俊上书称既然封禅搞不成了,那就应该让劳力转而投入大唐四道的建设,至少将北面的直道先建成再说。

李世民却是回书说前往泰山的道路已经开建,民夫调集反复太过耗时耗力,先修往泰山的路。

崔俊在心里将李世民骂了一百遍啊一百遍。这君王就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嘴上说着不去封禅,但是心里却是一直没忘记。

既然你李世民喜欢瞎搞,那就让你去搞吧。崔俊知道这事情他已经尽力,便决定不再去管。大唐有一个魏征就行了崔俊没必要去抢魏黑子的事来做。

其后,崔俊便是闷头在庄子里搞研究。同时派人去买了几座山。

他买的山都是含有大量矿石的山,其中除了常用的煤矿、铁矿、铜矿之外,还有一座钨矿。

钨这个东西对于现在的大唐极为重要,不但能够做成灯丝,让灯泡的亮度与寿命大大提高,还能加在铁中,提高钢铁的硬度。

有了这玩意,铁路与机车便能提上议程。当然,这是后话,现在还是得搞清楚如何从钨矿中提炼出高纯度的钨。

七月之时,突厥与高句丽的战事依旧胶着,双方互相攻击各有输赢。但是高句丽占着地利与人和,各路大军不断增援之下,突厥也决定再次发兵支援自家被围的军队。

双方在九月初爆发大战,突厥合兵四十余万,与渊盖苏文指挥的六十余万高句丽大军混战。

这一战陆陆续续打了十几天,双方死伤过半。但是总的来说还是高句丽占了便宜。高句丽北方多山地,他们利用山路崎岖难以驾驭马匹的优势,以弓箭攒射突厥兵并造成对方大量伤亡。

而突厥只能凭借骑兵的速度优势在平原、大道之上追杀高句丽的兵卒。此战过后天降大雪,突厥眼看着自己的援兵与补给无法再从突厥获得,无力再战之下便秘密撤退返回突厥。

渊盖苏文也因为损失过多,休整数日之后才发现突厥早已离开,只留下三座被掳掠一空的空城。渊盖苏文心中恼火,发誓一定会让突厥血债血偿。

李世民派职方郎中陈大德出使高句丽,陈大德起初进入高丽境内时,很想知道当地山川名胜与风俗。

经过某一城镇,将绫罗绸缎送给当地官员,说:\"我一向喜爱山水,此地如有名胜,我想去看一看。\"

当地官员十分高兴,引导他去游历,无处不去,处处见到有中原人,自我介绍说:\"家住在某郡,隋末充军东征,留在高丽,娶离家远游的女子为妻,与高丽杂错居处,几乎占当地人的一半。\"

并向陈大德询问他们中原的亲属的生死状况,大德哄骗他们说:\"均完好无恙。\"

他们听后挥泪互相转告。几天后,隋朝留在高丽的中原人来见大德,都眼含泪水,城郊野外聚集着很多人。

陈大德回到朝中对李世民说:\"高丽人听说高昌已经灭亡,大为惊恐,频频去馆舍中问候,超过以往。\"

李世民道:\"高丽本来是汉武帝所设四郡,我大唐如果发动数万兵力攻打辽东,高丽必然要倾国相救,若依崔俊之计另外派水师出东莱,从海道直驱平壤,水陆合围,攻取高丽并不难。只是关东一带州县凋敝,尚未复原,朕不想再疲劳百姓。\"

陈大德闻言称善。

而经过与突厥的大战之后,渊盖苏文明白光靠自己要想让高句丽稳定发展十分艰难,于是便紧随陈大德之后出使大唐,祈求大唐庇护。

李世民自是允诺,并派出使节往东突厥,让其安分守己莫要再生事端。

对于李世民的这番操作,崔俊很无语,你还真把自己当做天可汗了?知不知道这是在捧杀大唐吗?虎狼之邻在侧,只有让他们一直斗下去才是自己安全稳定的上策啊。

至十月,崔俊的钨矿提炼总算是成功了。为此,他打造了几把钨钢长刀并起名为源潭,送与秦琼等武将。

获得长刀的武将无不惊叹,皆曰此为宝刀。就连驮公公与柳忠、曾义也一人得了一把源潭刀,独独没有李世民的份儿。

其后的钨矿全部被用来制作灯丝,因为没有惰性气体,所以崔俊便使用了真空技术。只要不让乌丝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就能极大地延长灯泡的寿命。

薛延陀真珠可汗听说太宗想要东去泰山行封禅礼,对他的下属说:\"大唐天子去泰山封禅,护卫都跟随前往,边境地区必然空虚,我乘此时机攻取思摩,势如摧枯拉朽。\"

于是命令他的儿子大度设征发同罗、仆骨、回纥、、等族兵马,总计二十万人,渡过漠南,屯兵在白道川,据守善阳岭,袭击突厥。

俟利可汗抵挡不住,率领本部落进入长城,守住朔州,派使者向唐朝告急。

得知消息的崔俊便说了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算咱大唐再怎么帮着薛延陀,其内总有不服之人。行善,也是要看对象的。”

李世民得知崔俊所言,决定此次作战由自己一力安排。命令营州都督张俭率领本部骑兵以及奚、契丹族兵马进通薛延陀东部边境。

任命兵部尚书李世为朔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六万,包括一千二百名骑兵,驻扎在羽方城;任命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四万,骑兵五千,驻扎在灵武。

任命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领兵一万七千人,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兵云中;任命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出击薛延陀西部。

众位将领向李世民辞行,太宗告诫他们说:\"薛延陀仗着他们强盛,越过沙漠南下,行程几千里,马已疲乏瘦弱。

凡是用兵的道理,须是见有利迅速推进,见着不利局面迅速撤退。薛延陀不能趁思摩不防备,急速进攻,思摩进入长城以内,薛延陀兵又不立即后退。

朕已敕令思摩烧掉秋草,对方粮草日益吃尽,野地中毫无所获。刚才探马来报,说他们的马啃吃树皮枝叶已经快光了。你们应当与思摩互成犄角之势,不需要速战,等到敌人将要撤退时,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定会大破敌军。\"

而在众将离开之后,程咬金悄咪咪拿了一张纸给李世民看,这一下,差点没把李世民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