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再说回李二这边。
李二继续道:“我不仅不会限制恪儿,还要让他更进一步!”
“传令!”
“明日庆举行贺大典,朕还要为恪儿举行封赏仪式。”
“朕要给恪儿加九锡,赐斧钺。”
“朕还要将恪儿的蜀王爵位,晋升为一字并肩王的级别。”
“地位高过宰相,尊荣优于三公!”
听到李二的这句话,
饶是程咬金和尉迟恭也是被震惊到了。
本来他们以为李二不削弱蜀王殿下的势力就算是很可以了,
却没有想到还给蜀王殿下晋升爵位。
恐怕这古往今来,
也只有李二有这种强大的能力魄力能支撑他这么干了。
这是李二对自己的能力绝对自信的体现!
他李二这样做,这叫做豪气万丈。
当然了,
也就是李二能这么干。
要是换了其他皇帝们这样做,那纯粹就是嫌自己活的时间太长的作死行为了。
……
翌日,
大典开始。
庆祝长安保卫战的胜利和给李恪晋升爵位的仪式同时举行。
按照将帅领军出征的惯例,
凯旋归来的将帅需骑着高头大马,沿着长安城的中心大道出发,沿途接受百姓们的拥戴献礼。
李恪携全体天策府麾下的将领们从城门口处开始,向着皇宫前面的广场也就是大典举行的位置出发。
以李恪为首,天策府的将领们紧随其后。
李恪所到之处,街道两旁的百姓们纷纷争先献礼。
今日可算是长安城内数百年都不曾有过的热闹场面。
试问一下,
哪一个少年没有一个英雄梦?
而长安城内的少年们平日里最喜欢干的事情,
就是跑到茶肆酒楼之中,
听那里的说书人讲述蜀王李恪的英雄事迹。
如何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幽州城、
如何封狼居胥大破突厥、
又是如何千里追凶斩杀夷男于阴山。
在这些少年的心中,早就将李恪当成了自己的榜样和楷模。
因此当这些长安城内的少年们听说能够见到李恪的时候,
身手敏捷的少年爬到了两旁大树的枝干上面,
有的则是几个人相约叠起了罗汉,
只为一窥李恪的英雄风采。
试问一下,
哪个少女不怀春?
对于长安城内的少女们而言,
李恪也成了这些少女们闲暇无事时思春时的消遣对象。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
少女们内心躁动骚乱之时,往往就幻想着李恪来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
只是当少女们从黄粱春梦中醒来之后,往往还会沉浸在梦中的逍遥,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因此,
李恪几乎成了半个长安城少女们的梦中情人。
当听说李恪将从长安街市巡游时,少女们也顾不得平日里矜持的形象了。
为了能够见到李恪,
少女们全都争先恐后的挤到了人群的最前面,
只为一窥李恪的英雄风采。
过了好久……
终于!!
在这些少男和少女们急切的等待下,李恪终于是巡游到了这里。
只见蜀王李恪身穿兽面吞天铠,手持方天画戟,身下跨着赤焰旋风驹。
在李恪的身后跟随着的,分别是燕云十八骑的燕大和锦衣卫首领的青龙。
此时的李恪正好应了那句名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风头一时无两,实在好不威风!
看着李恪那威武雄壮的气势,
少年们一时间不由得心中暗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少女们则是瞬间不由得看呆了,看痴了,看迷糊了。。
有些因为情绪过于激动,甚至当场昏死了过去。
而长安城的百姓们,
则是争相献出了家中最宝贵的吃食美酒。
箪食壶浆,以迎蜀王。
但是李恪明白,百姓们拿出来的都是自己家中最宝贵的东西。
现在的长安城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元气尚未恢复。
现在正应当是无为而治,于百姓休养生息的时候。
因此,
尽管百姓们是如此的热情,但是都被李恪给一一谢绝了。
虽然百姓们很热情,
但是李恪这一路上倒也没遇到过什么阻碍。
直到李恪一行人需要经过一座拱形桥的时候,
却看到道路前方赫然站着四个白发老人。
四位白发老人站在桥上,看来是等了李恪很久了。
看到这一幕,负责维护秩序和稳定的卫队们刚想上前,将桥上面挡住去路的四个白发老人请走。
这一幕引来了周围百姓们的好奇和议论。
有见多识广的人立马将桥上面的四个老人给认了出来。
随后惊呼道:“哦!我认出来了!!”
“这四位老者不正是隋朝灭亡后,便隐居深山的商山四老吗?”
“这四个人全都是前朝德高望重的名士。”
“只因看不惯隋朝劳民伤财大兴木土修建运河,这才相约跑到了商山之上隐居了起来。”
“我朝建立之初,太上皇曾经命人携带厚礼,去到茅屋草庐门前去请四位老者出山,以彰显新朝的气象。
“但最后却被四位老者个拒绝了,之后多次派人去请却发现四位老者已经不在原来的住处了。”
“到了如今的贞观年间,也就是当今陛下新登大宝之时,也曾经命人找寻四位老者的踪迹,却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说到此处,那人压低了声音,附在别人身旁低声耳语道:“我听人说啊!”
“这是因为商山四老嫌弃当今的陛下得位不正,有杀害兄弟淫乱弟妻的污点和嫌疑,所以才不愿意出山的。”
“太上皇和当今的陛下屡屡许以高官厚禄相请,都没能请出山的商山四老。”
“可今日,商山四老不仅主动出山不请自来,还在这里静静等待着蜀王殿下的到来。”
“这前后态度的反差对比,可真是太令人意想不到了!!”
“看来,在商山四老的心中,就算是太上皇和当今陛下两个人加起来的分量,也没有蜀王殿下的面子大啊!”
人群之中,赶紧示意道:“噤声,噤声啊!”
“你们不要命了,这种话也敢当众说。”
“小心祸从口出,咱们还是看看商山四老到底要干什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