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
李二开始了第三问:“李恪,你作为此战的第一功臣。”
“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要提醒你,这种重大事件,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现场的史官记录下来的。”
“想好了再说也不迟。”
李恪面色无喜无悲,只是淡淡答道:“臣乃武将,不善言辞。”
“只愿我大唐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封王非我意,但愿海内平。”
李恪此言,不仅文采斐然,而且还十分的大方得体。
用在这个场合十分的恰当,在史书之上必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李二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他的群臣们也是被这最后的一句‘封王非我意,但愿海内平’给震撼到了。
好你个蜀王,还说你不善言辞!
却一口一个单押,出口便成文章。
这叫那些大唐科举的状元榜眼和探花情何以堪?
李二点头示意后,礼部侍郎接着道:“大典进行第三项!”
“晋封爵位,赐印入册。”
李二重新站上了高台,然后宣布道:“大唐皇帝令!”
“蜀王李恪,屡立战功,实乃我大唐的万里长城!”
“今日,晋封皇三子李恪为一字并肩王。”
“晋升王爵名,封号由蜀王加封为汉王!”
“地位高于宰相,尊荣优过三公!”
“加赐食邑三万户。”
“赐斧钺,加九锡。”
听到李二的话,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惊得呆住了。
特别是长孙无忌和几个觊觎皇位的皇子们。
他们的心中更是咯噔了一下。
要知道,
王爵之间,亦有差距!!
在古代,
像鲁王、越王、韩王、燕王这种一字王爵,普遍尊贵于像长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这种二字王爵。
但一字王爵之间,也有差距!
因为一字王爵中有四个特殊的存在——秦王、齐王、晋王、楚王。
这四个封号的在一字王爵中那可是独一档的存在,尊贵程度遥遥领先于其他的一字王封号。
但是在这四个一字王的封爵之上,
有一个更加特殊的存在——汉!
毫无疑问,
汉王的封号,
是要比秦晋齐楚这四个一字王爵的封号更加尊贵的存在。
因为汉这个字,实在是太特殊了,
大汉是华夏第一个国祚绵长的大一统王朝。
国人对于汉朝的执念,就是欧洲人对于罗马的执念一样。
自从高祖刘邦开创了大汉基业之后,
到刘秀的光武中兴再造东汉,成功的让大汉再一次伟大。
后有汉昭烈帝刘备的蜀汉政权,还有身为匈奴人的刘渊硬是将国号命名为汉。
还有和朱元璋掰腕子的陈友谅,也是拉起了大汉这面旗帜来拉拢人心。
几乎每一个得了天下的君主,都想要和汉这个字攀扯上什么关系,以此来佐证自己政权法统上的合理性。
汉王这个封号和蜀王的封号所蕴含的政·治意义完全不一样。
举个例子,
如果是蜀王得了天下,那谁能服气?
可要是汉王得了天下,听起来是不是就顺耳了许多呢?
而且大唐的百姓可是一直都将汉看作是唐之后的第二国名的。
李恪的封号由蜀王改为汉王,
也就意味着李恪的法统地位从川蜀的一隅变成了整个大唐的全境范围。
这个跨越可谓是一步登天!!
一句话,“汉”这个字实在是太敏感了!!
引人不由得多想。。
当听见蜀王李恪被改封为汉王之后,
程咬金和尉迟恭等这些支持李恪的瓦岗派系武将全都乐疯了。
程咬金在心里乐开了花:“嘿!俺就知道跟着蜀王殿下肯定有好果子吃。”
“哦,不对。”
“现在应该叫汉王殿下了。”
“按照这样的趋势,说不定以后俺老程还能混一个从龙之功呢。”
尉迟敬德也在心中暗喜:“当年的玄武门之变,我赌赢了。”
“陛下也没有亏待我。”
“这一次,我也要把握住机会。”
“把汉王殿下也扶上皇位。”
有人欢喜有人忧。
当听到李恪被改封为汉王之后,
这些皇子们的眼睛里的瞳孔被吓得收缩了,俗称瞳孔地震。
而另一边的李泰人简直都快要疯掉了:“不!不!不!”
“凭什么!”
“他李恪一个前朝罪血,爵位却超过了我们嫡出的皇子。”
“明明我才是嫡出身份,他只是一个拥有前朝血脉的罪血皇子啊!!”
“要封汉王,那也得是我们嫡出的皇子啊!”
而晋王李治的心里也像是被石头堵住了一样。
原本李治的心里还在沾沾自喜,
因为他觉得自己单凭一个晋王的封号,就压了李恪的蜀王的封号一头。
但是从今天开始,
一切就都变了。
汉王的封号是一字王爵中最顶尖的了,几乎可以说是太子的储君之位的预备役。
但是眼下朝中无太子,那么毫无疑问李恪就是所有皇子中爵位最尊贵的。
所以李恪就稳稳的压了他晋王李治的封号一头。
这种巨大的落差感,怎能让李治还能保持住心平气和?
而长孙无忌的心跳,更是被震惊的直接少了一拍。
长孙无忌眼睛因为情绪激动而变得通红,心里狂啸道:“为什么!!”
“为什么就偏偏是“汉”这个封号!”
“难道陛下不知道,这个汉王封号意味着什么吗?”
“他李恪只是一个前朝亡国公主生下的庶出皇子啊!”
“一个庶出皇子,身体内还流淌着前朝之血!”
“却被封为我大唐的汉王?!”
“这怎么能被允许呢?”
“简直就是礼崩乐坏、纲纪崩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