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不见,刮目相看,
这就是诸葛亮对许褚的评价,但事实上,这个评价,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评价,
就从许褚能够说出,赵统麾下的西凉铁骑,并不是北方战场上接下来登场的援军这一句话,诸葛亮就可以认为,许褚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莽夫了!
其实但凡是个能带兵打仗的将军,哪里有什么真正的蠢货,能够掌握在战场上的经验,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天赋,只不过是长年累月的跟在曹操身边,让许褚那个本就没怎么被开发过的大脑,彻底陷入了停滞状态,
当然了,这也不能完全怪他,毕竟只要听话就能打胜仗的感觉,只要经历过一次,就很难再割舍下去了,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所谓的路径依赖,
到最后,就算曹操逼着许褚动脑子,也基本上没什么效果了,
想到这里,
诸葛亮不由得再度抬头打量起了许褚,
其实说实话,
对于诸葛亮昨日给许褚提的那个问题,如果换成陈到、高顺这种水平的将领,肯定是用不上一夜的,但对于许褚来说,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进步了,
万事开头难,
虽然现在的许褚离一个洞悉战场的合格将军的差距其实还远得很,但只要愿意开始迈进,就一定有成功的可能,况且,许褚现在所做出的努力,已经远超诸葛亮的想象了!
一声句刮目相看,
许褚当然是担当的起的!
“孔明将军过奖了!”,
只见许褚摇了摇头,轻声说道,
“我也只是根据现有的战场形势进行分析罢了,要是我没猜错的话,西凉铁骑之所以仍旧驻扎在北方没有动作,应该是主要负责和加利西亚以及高卢人进行粮草方面的交易吧?”,
“哦?”,
只见诸葛亮诧异的看向许褚,追问而道,
“这也是将军你自己猜测出来的?”,
“这倒不是!”,
许褚摇了摇头,如实说道,
“之前我还在曹公麾下的时候,就曾听过这样的消息,既然和加利西亚人那边已经达成了交易,那么必然还是要保证粮道的安全才行,只不过,确实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去就是了!”,
顿了一下,许褚才继续说道,
“我想,唯一的理由就是,北方战场的战局,想来是用不了那么多骑兵才是吧!”,
“好!”,
诸葛亮点了点头,循循善诱道,
“仲康将军,还请继续!”,
“嗯.......”,
许褚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我的想法是,如果北方战场已经用不到大量的骑兵,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我们是要攻城吧?”,
“仲康将军果然厉害!”,
诸葛亮用一种及其欣赏的眼光看向许褚,随后缓缓开口道,
“没错,马利西亚城,就是我们下一步主攻城池,只要能将马利西亚城掌控在我们手中,后方的粮道,就能彻底被稳固下来,到时候,统儿也会带领西凉铁骑和我们汇合,那时候,才是骑兵真正在北方战场上大展拳脚的真正时机!”,
“能够想到这一点,仲康将军,你应该已经足够让曹公骄傲了!”,
“不敢!”,
许褚摇了摇头,似乎是有些惭愧的说道,
“想了整整一夜,方才想出这么一个结果,和孔明将军比起来,实在是差的有些太多了!”,
“仲康将军不必妄自菲薄,”,
诸葛亮站起身来,伸出一只手,将其搭在许褚的肩膀上,耐心说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将军有这个心,很多事情,都是听起来难,做起来简单的!”,
“不过嘛,既然咱们已经话赶话说到这儿了,亮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不知将军能不能为我解答?”,
“这是自然!”,
许褚点了点头,不等诸葛亮发问,他便先行开口说道,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孔明将军是想问我,云长将军那边会派何人来攻打那马利西亚城?”,
“行啊!”,
诸葛亮笑着说道,
“你这都学会抢答了啊!”,
“没错,我就是想问将军,谁会是来北方战场支援我们的那支军伍,不知将军,可有答案?”,
“具体来的是谁,我可确实猜不出来,但来的军伍,多半会是黄巾军吧?”,
许褚沉吟片刻,轻声说道,
“就像孔明将军你说的,云长将军那边的战局也相对紧迫,毕竟咱们这边的罗马水军虽然让公瑾先生解决了,但在云长将军那边,可还是一股相当客观的战力!”,
“对云长将军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罗马人在云长将军那边主要还是采取守势,并没有太猛烈的进攻,但即便这样,能够动用的军伍,也只能是黄巾军了吧?”,
“漂亮!”,
诸葛亮朗声笑道,
“仲康将军的推断,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错漏了,当然,既然是黄巾,带兵之人,自然应该是马承将军了!”,
“唯一说漏的一点,就是少说了一支军伍!”,
只见诸葛亮双手按在桌案上,一字一顿的说道,
“马利西亚的攻城战,将军你和你那三千宿卫,也是要参战的!”,
“这.......”,
许褚愣了一瞬,随后狐疑说道,
“是因为我答对这个问题了?”,
“那如何可能,若是只因为这种事便决定战场上的将军任免,岂不是胡闹吗?”,
只见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
“曹公之所以让将军你来,就是因为解决背部战场的后方问题,况且,正是由于将军及时赶到,才让并州狼骑脱出重围,否则我们如何可能有进攻马利西亚城的契机?”,
“当然,这也是我让将军你去帮忙攻城的原因!”,
“只是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这.......”,
仅仅是短暂的犹豫过后,许褚的眼神便坚定了起来,
“既然如此!”,
“那就多谢孔明先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