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西亚城以北的战场很快便落下了帷幕,甚至在仅仅休整一天过后,李竹便下达军令,全军南下三十里,包围马利西亚城,将冲车、云梯这些已经准备好的攻城器械,一天之内运到城门附近!
到了第三天,
大汉全军对马利西亚城的进攻,便再度拉开了帷幕,只不过,由于许褚的活跃,这场攻城战对于李竹和马承来说,确实算不上有什么难度,
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指挥士卒去攻城就好了,
毕竟,
罗马派出奇袭他们的一万余人,活着回到城中的,连两千人都没有,这一切,都是拜许褚的九曲黄河阵所赐,马利西亚城的城防守备已经到了一个极其虚弱的地步,城中守卒数量不足一万不说,士气也跌落到了谷底,最关键的是,他们连主将,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没错,
罗马城中原来的最高指挥官,被许褚永远的留在了九曲黄河阵之中,当然了,成王败寇,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盲目的认为许褚的九曲黄河阵是虚张声势,并且一头扎进去毫无顾忌的将领,死了其实也就死了,别说大汉这边了,就连罗马那边,也未必会觉得有多可惜,甚至说是可恨应该也不为过,
如果他自己一个人死了,还勉强能担得起可惜二字,但现在的结果是,他不但自己死了,还连累了一万左右的罗马士卒,就算他不死,这种鲁莽的指挥行动,也足以让罗马高层震怒了,
可以的话,不管是罗马元首还是罗马元老院,一旦能提前知道这件事,都必然会果断换将,让一个真正脑子灵活一点的家伙驻守在此,只不过,这世上可没有所谓的后悔药让他们吃,输了就是输了,奇袭输了,攻城也输了!
大概付出了不到三千人的战损,
李竹就彻底得到了马利西亚城的控制权,至于之前九曲黄河阵所付出的战损,甚至比攻城还要低,
到此为止,
粮道后方的战场的胜负,已经彻底属于李竹所在的一方,粮道输送的问题也被彻底解决,虽说还不至于直接让粮草能排除万难送到曹操大军那,但保证诸葛亮的粮草丰盈,肯定是没什么问题才对的!
获胜之后,
李竹让马承带领两万人先行镇守城池,同时继续操练那些新被招收过去的黄巾士卒,毕竟这些士卒在信念上已经没什么问题了,缺少的甲胄和军械也可以慢慢补,况且罗马人在短时间内,应该也不会有精力来对付他们,所以让他们驻守在这儿,自然是最合理的结果,
而李竹本人,则是带着麾下少量人马,直接回关羽所在的要塞处复命,至于许褚嘛,自然是带着三千近卫,回去曹操麾下了!
是的,
不是诸葛亮麾下,而是曹操麾下,因为对于许褚来说,眼下这个节骨眼,曹操交给他的所有任务全都完成了,更何况诸葛亮那边显然也是优势,在解决粮草之后,赵统也开始进行自己南下的脚步,和诸葛亮汇合一处,
说难听点,
那就是现在的诸葛亮,肯定是不需要许褚的帮助了,
并州狼骑、白马义从、陷阵营、白毦兵,以及西凉几乎全部的西凉铁骑,外加赵云、赵统、陈到、高顺甚至诸葛亮自己,不管是兵马还是将领,都能算是大汉最顶尖的配置了,说实在的,在解决了粮草的问题后,这些人要是还搞不定南面的罗马人,怎么想都有些说不过去吧?
因此,
许褚在和李竹等人攻占马利西亚城的第一时间,便立刻回到曹操的军帐中复命了,
“主公,末将回来了!”,
回到军营之后,许褚让麾下的近卫先行退下休息,自己则是马不停蹄的直接来到了曹操的中军大帐里面,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曹操看他的眼神,似乎和平常有些不一样,
感觉......虽然这么说有些奇怪,但许褚仿佛真的从曹操的眼神里看到了“夙愿达成”四个字,他很少见过自家主公会露出这副表情,不,应该说根本没见过,就算自家主公当年坐到大汉丞相位置的时候,许褚也没见过这副表情,
只不过,他并不打算在这儿多嘴,只是拱了拱手,定声说道,
“马利西亚城已经被竹儿拿下,现由承儿驻守,估计短时间内,我军在粮草输送方面,可以做到高枕无忧了!”,
“很好!”,
曹操点了点头,神色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毕竟有贾诩的死士在,这些消息,他早就已经得知了,
只见曹操缓缓抬起了下颚,看向许褚问道,
“竹儿,承儿,这可不像是你会主动提出来的称呼,看样子,你们相处的还算不错!”,
“仲康,我听说,你又摆出了九曲黄河阵,并且,不是诈败?”,
“这.......是!”,
许褚愣了一瞬,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曹操对军情战报的关心程度不如对自己的九曲黄河阵大,但还是凭借本能回答道,
“我学会了这个阵法,并且胜了那些罗马人!”,
“很好!”,
曹操又一次说了“很好”两个字,随后再度看向许褚,
“仲康,我还没亲眼见人摆过九曲黄河阵,你能不能摆给我看看?”,
“现在?”,
许褚有些好奇的问道,
“是不是有些.......”,
“没关系!”,
曹操摇了摇头,轻声说道,
“虽然粮道已经打通,但运输粮草还需要一个过程,就算有孔明和他夫人研制的木牛流马,也需要时间才能将粮草运到孔明那,总之,最近几天,我们是不会和罗马人开战的!”,
“只是,似乎你只带了三千人回来,如果让你摆阵,你需要多少人?”,
“五千人足矣!”,
许褚拱手说道,
“只需主公给我两千人,我便能让主公见到这阵法!”,
“元让!”,
“末将在!”,
“给仲康调兵去,”,
“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