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
中军大帐,
曹操、典韦、以及夏侯渊等人全都聚集在帐里,而帐外的战场上,还有不少的士卒在打扫战场,
自从夏侯渊那一箭射了出去后,战场的胜负就已经确定了,那伊霍戈直接被夏侯渊一箭射中胸口,登时栽落马下,尔后,整个罗马军阵便全部乱了起来,被典韦和夏侯渊两方夹击,大杀一通,斩首近万,彻底让这场大战落下了帷幕,
而对罗马人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虽然那伊霍戈确实有点运气在身上,夏侯渊那一箭并没有要了他的性命,只是让他受了些不轻的伤,虽说跌落马下,但好歹还有一定的行动能力,在士卒的护送之下,勉强被护送撤离了战圈,
只是那些寻常的罗马士卒,在这场混乱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直接被践踏而死,白白送上了性命,但不管怎么说,这场战斗,曹操都已经达成了他的目的,制造了足够的混乱,并彻底击溃了罗马军,
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便那伊霍戈能够养好伤势,短时间内,肯定也无法振奋军中士气,让他们阻止起第二次这种规模的突围战,
只不过,
作为这场大战的主力,咱们的恶来将军典韦,多少还是有些怨言的!
“我说妙才将军!”,
只见典韦瞪着个牛眼睛, 一脸愤恨的看向夏侯渊道,
“你这箭法不是一直很准的吗?”,
“百米之外,就算是一只鸟,你也能说射他的眼睛,就射他的眼睛,怎么今日换成这伊霍戈,你这箭法就不准了?”,
“这如何能够怪我?”,
夏侯渊有些无语的说道,
“谁能想到哪伊霍戈会突然转头,如果他继续向前奔逃,我这一箭肯定能贯穿他后心,但偏偏就是这么巧,他身子这么一扭,我这箭便射了个歪,只是伤了他,却未能要他性命,这个结果,我也不想啊!”,
“哼!”,
典韦冷哼一声,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其实也已经理解了,伊霍戈那个回头,确实有些巧合,否则的话,以夏侯渊的箭法,肯定不会出今天这种程度的纰漏才对!
“唉!”,
只见那夏侯渊叹了口气,有些感慨的说道,
“这场大战中,我能够拈弓搭箭的机会,其实一共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那伊霍戈朝我逼近之时,这个时候,是他最没有防备的时候,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身旁全是亲卫拱守,不说密不透风,但也确实有诸多障碍,加上那个时候我的气息、体力都没有调整回来,想要一箭要他性命,确实有些困难!”,
“而第二次,就是他迫于典韦将军和我两面夹击的压力,虚晃一招,退走之时,而我也正是抓准了时机,可谁能想到,最后仍旧是功亏一篑呢?”,
“那你.......唉,算了,先饶了那孙子一条狗命!”,
典韦摇了摇头,
他刚刚其实本来想问,那夏侯渊为什么不提前在箭上淬毒,但转念一想,这种行为实在是让人有些不耻,即便是他自己也干不出来,又何来的道理去要求夏侯渊这么做呢?
事实上,
这种行为,很多时候确实是很让人不耻的,
三国演义之中,关羽中了曹仁的毒箭,危在旦夕,这才有了华佗刮骨疗毒的故事,也成就了关羽的定力、气魄以及华佗神乎其神的医术,完全算得上是一桩美谈,
但有没有人想过,如果关羽就这么死了呢?
放心吧,
曹仁肯定得在史书上被骂的和孙子一样!
战场之上,什么手段都可以拿来用,你真用这种下作的手段,自然更有可能获胜,但你也要承受走捷径带来的后果,并且这个后果,很可能是对名誉极为严重的那种,
不说别人,之前项羽和刘邦楚汉相争的时候,可还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就吕蒙白衣渡江这一遭,直接就给人干成江东鼠辈了,
那江东子弟找谁说理去?
因此,夏侯渊没有在箭头上淬毒这件事,确实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余地就是了!
“好了!”,
曹操摆了摆手,看向典韦和夏侯渊二人说道,
“伊霍戈既然命不该绝,那便像恶来说的,先饶他一条狗命就是,确实怪不得妙才办事不力,或者说,能有这样的结果,妙才当论功行赏才是,怎么一个个都说的好像咱们吃了败仗一样!”,
说罢,曹操径直看向夏侯渊,淡定说道,
“妙才,你完全用不着自责,根据文和那边死士送来的消息,那伊霍戈受的伤并不算轻,短时间内,应该都不会想着再一次突围,我们的目的已经完完全全的达到了,”,
“甚至说,我应该夸你才是!”,
只见曹操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你那箭法到底有多准,我自然是知道的,即便像你说的,那伊霍戈有不少亲卫护在周遭,你的体力也不在最佳状态,但我依然相信你有不小的把握能够射中这一箭!”,
“你之所以没有动手,无非是牢记了我说的话,一定要将底牌留在最后一刻,并且从战报上来看,你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没有什么问题,确实值得夸奖!”,
“那我呢主公?”,
典韦抬起头来,看向曹操问道,
“这次大战我也很猛的,一个人杀得那些罗马人四处乱窜,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呢!”,
“你还好意思说!”,
曹操瞪了典韦一眼,厉声说道,
“我给你那么多人是干什么用的,你一个人冲的那么深,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怎么办?”,
“下次,绝不可如此鲁莽,要是再仗着武力孤军深入,不顾自身性命安危,我就让你去马厩刷一个月的马!”,
“知道了!”,
典韦缩了缩头,不敢和曹操顶嘴,但看见他这个模样,曹操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行了!”,
“就像你说的,此战你也确实勇猛非常,我珍藏的那坛好酒,你自取了去饮吧!”,
“多谢主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