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器器形端庄典雅,口部如喇叭般向外舒展,线条流畅自然,诉说着千年的时光荏苒。
粗短的瓶颈如玉柱般挺立,与修长的身躯形成完美的比例,展现出皇家工匠的精湛技艺。溜肩处的弧度恰到好处,如美人的香肩般柔美,而鼓起的腹部则饱满圆润,蕴含着丰盈的生命力。
清乾隆 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
底部的圈足稳重有力,支撑着整个器身,彰显着帝王之器的威严气度。
整个瓶身以粉青釉为底色,那种独特的青绿色泽仿佛融合了春日新柳的嫩绿和晨曦薄雾的清淡,在阳光下呈现出温润如玉的光泽。
器身之上,金彩描绘的花纹繁复华美,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着皇家御用的奢华气息。蕉叶纹舒展飘逸,如微风中摇曳的芭蕉;如意云头纹祥瑞吉庆,寓意着福运连绵;仰覆莲瓣纹层次分明,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宝相花纹富丽堂皇,彰显着皇室的尊贵地位。
最引人注目的是颈部堆贴的四个童子,他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第一个童子身着金红色长袍,面带天真烂漫的笑容,双手捧着莲花,仿佛在献宝;第二个童子穿着浅绿色衣裳,眼神灵动,正在嬉戏玩耍;第三个童子身披淡粉色衫裙,神情专注,似在聆听什么;第四个童子着天蓝色服饰,姿态优雅,宛若在翩翩起舞。四个童子围绕瓶颈分布,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童真图景。
腹部的镂空开光工艺更是巧夺天工,荷莲纹饰通过精密的镂刻技法呈现,每朵荷花都花瓣分明,叶脉清晰可见。
粉彩绘制的色彩层次丰富,从淡雅的粉色到深沉的绿色,渐变自然,如真实的荷塘景色般美不胜收。内胆采用白釉为底,上面绘制的采莲图更加精美,童子们在荷塘中嬉戏采莲的场景跃然瓷上,人物表情生动,莲花朵朵绽放。
最让人惊叹的是外底的青花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个字以篆书字体书写,笔法遒劲,布局严谨,分为三行排列,每个字都透露着皇家御窑的权威性。青花发色浓艳,字迹清晰,这正是乾隆官窑的典型特征。
原来这个被污垢掩盖真容的瓶子,竟然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清代乾隆官窑瓷器——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
这种转心瓶在乾隆时期极为罕见,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准。其制作工艺之复杂,装饰技法之丰富,保存状况之完好,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无论是釉色的纯正,还是彩绘的精细,或是镂空的精密,都堪称完美无瑕,这样的珍品即使在故宫博物院中也属于顶级收藏。
陈阳小心翼翼地握住瓶颈,轻轻向右旋转,只听得一阵轻微的摩擦声响起,内层的瓶身开始缓缓转动。
这种精妙的机关设计展现了清代工匠的绝顶智慧,内外两层瓶身可以独立转动而不相互干扰。
通过腹部镂空的开光,众人可以清晰地看到内瓶上绘制的童子戏莲图正在缓缓移动,那些原本静止的童子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荷塘中穿梭嬉戏,莲花朵朵绽放又凋零,整个画面如梦如幻,栩栩如生。
“哦,我的天,陈!”帕特西亚惊讶的捂住了嘴巴,旁边的冯·霍恩海姆夫人也惊讶的睁大了眼睛,“陈,这个为什么会动?”
“陈,这是什么?怎么里面会有东西在转动?”
“这叫做转心瓶!”陈阳缓缓转动着瓶子,里面还有不少沙土,转起来不是很顺利,还能听到咔咔的声音。
“ 因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旋转的内瓶而得名。”陈阳一边介绍着一边转动瓶子,“转心瓶又称为旋转瓶、套环瓶,流行于我国清乾隆时期的瓶式之一。”
“转心瓶是由瓶体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组成。内瓶上部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装饰绘画,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
“瓶底有内凹的槽,外瓶形状似灯笼,内、外瓶套合后放于瓶座上,座上的立轴嵌入凹槽。外瓶通常镂空,内瓶可随之旋转,瓶体上的图案如走马灯般可通过外瓶镂空处看到。”
帕特西亚在旁边听完之后,一边看着,一边轻轻点头,“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这就是转心瓶的魅力所在。”陈阳微笑着解释,轻抚着瓶身,“乾隆时期的创新之作,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成功率很低,所以存世量非常稀少。”
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你们知道吗?制作这样一件转心瓶,需要同时烧制内外两层瓷胎,还要保证镂空开光的精确度,稍有偏差就会前功尽弃。”
“据史料记载,当年御窑厂为了烧制成功一件转心瓶,往往要报废数十件半成品。”
帕特西亚仍然处于震惊之中,她的手微微颤抖着:“可是...你怎么知道那个脏瓶子里藏着这样的宝贝?那看起来就像是路边随处可见的破罐子啊!”
她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音:“我的天哪,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会相信这样的奇迹!”
陈阳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在回忆着什么:“经验、直觉,还有对细节的把握。”
“尽管被污垢覆盖,但我注意到了几个关键点:瓶底的修足方式符合乾隆官窑特征;釉面在污垢下透出的光泽非同寻常;最重要的是,瓶口处隐约可见的金彩痕迹,以及镂空开光的特殊造型...”
他停顿了一下,神秘地一笑:“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细节——当我轻轻敲击瓶身时,那种清脆的回音告诉我,这绝对不是普通的陶器。真正的官窑瓷器,即使被污垢掩盖,那种独特的音质是无法模仿的。”
谢明轩补充道,脸上带着钦佩的表情:“最重要的是,我师傅与那摊主讨价还价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心理博弈。”
“师傅先是故意贬低物品的价值,然后通过假装离开施加压力,最后在我配合下,成功以最低价拿下了这件珍品。”
他摇头赞叹:“从我师傅第一眼看瓶子的时候,眼中闪过的那种坚定,我就知道他已经百分之百确定了这件物品的价值。”
帕特西亚看了一眼谢明轩,“真羡慕,你能跟着陈这样的人学本事。”说完,帕特西亚还抬头眨巴着眼睛看了陈阳一眼,只不过陈阳目光都集中在瓶子身上。
冯·霍恩海姆夫人由衷赞叹,她的眼中充满了敬意:“精彩!真是太精彩了!这不仅是对眼力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的精准把握。”
“陈先生,您不愧是华夏古玩界的顶尖高手。”
她激动地拍手:“这简直就像是一场完美的演出!从发现、判断、到最终成交,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技巧。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古玩收藏被称为'斗智斗勇'的游戏了!”
冯·霍恩海姆夫人继续感叹:“在欧洲的拍卖行,我见过无数珍贵的中国瓷器,但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捡漏'过程。这比任何拍卖会都要刺激和有趣!”
陈阳谦逊地笑了笑,轻轻摆手:“过奖了。在古玩这一行,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今天能捡到这个漏,也是缘分使然。”
“陈,这件东西,你打算送去欧洲拍卖么?”冯·霍恩海姆夫人向陈阳追问道,“如果你有这个打算,我能帮你卖个好价钱。”
陈阳噘了一下嘴巴,随后笑着摆摆手,温和地说道:“夫人,今天这件转心瓶,我不打算出手。”
“转心瓶现在的市场价值还不太高,未来市场价值我估计至少在一千万以上。”陈阳笑着耸了一下肩膀,“所以,我想在手里留几年,就算市场在掉落,也不会低于今天的六百块!”
“师傅,多少?”谢明轩一口茶水差点没喷出去,“上千万?现在乾隆年间的转心瓶,市面的价值也就一百多万而已,怎么会那么高?”
陈阳看着谢明轩微笑了一下,“小子,这多简单!”
“这种物件,发现一件就少一件。从乾隆时期烧制,能流传到现在的少之又少,过几年一定疯狂涨价,物以稀为贵,不懂么?”
“有人捡漏到转心瓶了!”突然有人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声音在整个茶馆里回荡,瞬间打破了原本的嘈杂。
“什么?转心瓶?在哪呢?”人群中立刻有人应声而起。
“就是那边!那个年轻人手里拿的!”最先喊话的人激动地指着陈阳的方向。
霎时间,所有人的目光如潮水般纷纷看向了陈阳,连正在讨价还价的买家卖家都停下了手头的活计。
“我的天,真的假的?”一个戴着老花镜的中年男子挤到前面,瞪大眼睛盯着陈阳手中的瓶子。
“是乾隆时候的么?这种转心瓶可不是开玩笑的啊!”旁边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者颤抖着声音问道。
“你们看那描金工艺,还有那镂空开光,我的妈呀,看起来好像不像赝品!”人群中有懂行的人开始解说。
“我去,那小子是吃了狗屎么?”一个年轻的古玩贩子酸溜溜地说道。
“运气这么好?这种转心瓶现在市面上少之又少,居然被他捡漏了?”另一个人附和着,语气里满是嫉妒。
“妈的,刚才我还看过那件瓶子呢!”一个胖子懊悔地拍着大腿。
“哎呦,我怎么就没出手呢!”他继续懊恼着,“当时我还嫌弃它太脏了!”
“你嫌脏?老兄,这就是你的眼力不够啊!”有人在旁边幸灾乐祸。
“完了完了,错过了一个发财的机会啊!”胖子继续哀嚎。
“你们说,这小伙子花了多少钱买的?”人群中有人好奇地问道。
“估计也就几百块吧,要不然摊主怎么会卖?”
“几百块?天啊,这要是拿到拍卖行去,至少过百万级别的啊!”
随着人们议论,不少人纷纷起身走向陈阳这边,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所有人都伸长脖子想要一睹这件稀世珍品的真容。
“小伙子,你这眼力真不是盖的啊!”终于有人忍不住对陈阳竖起了大拇指。
“是啊,能在这么脏的外表下看出门道,这份功力不简单!”
“这就是传说中的火眼金睛吧?”
“人家这叫专业,你们这些外行懂什么?”一个资深收藏家摇头感叹。
陈阳被围在人群中央,脸上依然保持着淡然的微笑,仿佛这一切赞美和艳羡都与他无关。
“小伙子,这瓶子你开个价格,我买了!”陈阳正享受着大家那嫉妒的目光,突然一句话从不远处传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