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值的许褚眼睛一横:“你嚷什么嚷?”
“嘿!许胖子!今后你还想不想喝老子酿的酒了?” 郭铁瞪着眼睛道。
许褚理直气壮道:“此言差矣!公私岂能混为一谈?”
“你这匹夫!老子懒得跟你拌嘴,速去通传,我有要事禀报主公。”郭铁笑骂道。
许褚抱着膀子说道:“你且稍歇,我这便去。”
而后许褚去书房向刘煜禀报此事,听许褚说完,刘煜立即意识到郭铁大概率是造出了成品。
想罢刘煜马上站起身来,亲自出去把郭铁给接了进来。
“主公,幸不辱命!”
“这副步人甲是卑职和器械所的弟兄们一起造出来的,请您过目。”郭铁恭敬的将怀中的步人甲递给了刘煜。
“辛苦了!”刘煜接过步人甲,仔细端详了一番,结果什么都没看出来。
刘煜也不是匠人出身,以他的眼力,实在是看不出这甲跟先前抽出来的甲有何区别。
接下来的时间,郭铁给刘煜介绍了一番此甲的的情况,好方便刘煜了解目前器械所制甲的水平。
刘煜并不关心此甲有无瑕疵,只要这东西的质量过关就行。
最后步人甲肯定会投入量产,有点瑕疵也不耽误用。
对于是否可以量产,郭铁给出的答复是“此物工艺繁杂,器械所中只有少部分匠人可以制造”。
刘煜想了想说道:“抽调精兵强将全力生产,能制多少便制多少。”
“前提是保证质量,莫要生产出残次品来。”
“一件残次品,便可能害了弟兄们的性命。”
郭铁拱手道:“诺!属下晓得了!”
……
在奉高城失守后,徐州兵足足进行了三日的大索。
短短三天时间,城中百姓便全都沦为了行尸走肉。
这三天看似很短,实则却比一辈子还要长,对于这些百姓来说,人间炼狱不过如此。
而后袁谭便下令扫荡泰山郡其余城池,坚城奉高都没能坚持多久,这些城墙低矮的小城又能用什么来抵挡徐州军的兵锋?
短短一周时间,泰山郡各县便尽数被攻克,由姓曹改为了姓袁。
曹操并未出兵夺回城池,而是选择了截断粮道来反制。
虽然曹老板麾下的骑兵不多,但派出几千骑兵去拦路烧粮还是不成问题的。
骑兵的机动性毋庸置疑,在这等交通不便的时代,战马便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来去如风”这个词用来形容骑兵简直再合适不过,它就是骑兵的专属代言词,
尤其是这种以袭扰为主的打法,骑兵们打完就撤,想用步卒截住他们难于登天。
兖州兵们的打法是能带就带走,带不走就直接烧掉,反正不给袁谭留下一粒粮草。
而袁谭又不能给每支运粮队都配置骑兵随行保护,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粮草被劫被烧。
本身送粮沿途人吃马嚼产生的消耗就够大的了,民夫和骡马每天都得吃不少粮食,这就是所谓的“人吃马嚼”,对此袁谭已经够心疼的了,更别提辛辛苦苦运来的粮草被人一把火给烧了。
接连被烧掉几批粮草后,袁谭的心态直接被搞崩了:“匹夫!匹夫!难道你只会耍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么?”
“再派人去搦战,我倒要看看,他们这缩头乌龟要当到什么时候!”袁谭咬牙切齿道。
此刻的袁谭很是纠结,他有心跟曹操真刀真枪的干一把,既分高下也决生死,但无奈曹操部坚守不出,根本不与其正面交锋。
曹操此刻的打法就是坚守避战外加小股袭扰,其中心思想即为我不跟你打然后还恶心你,也正是因为如此,袁谭的心态才在短短几天内被搞崩了数次。
若是接着强攻呢,伤亡又太大,再这么打下去,估计还没等打到昌邑,袁谭的兵马就会损失殆尽。
所以袁谭必须得想其他办法来破局,否则他迟早会被拖死!
思前想后,袁谭想出来了一个阴损至极的办法,那便是前往曹操家族的祖地,掘其祖坟,开棺鞭尸!
袁谭洋洋得意的将计划告诉韩猛等人,韩猛他们听后全都惊呆了,众人万万没想到袁谭的操作居然会这么骚!
韩猛他们都劝袁谭不要这样做,就算抛去道德层面不谈,如此行事也会让双方彻底陷入不死不休的局面。
袁谭冷笑着反问:“难道不这么做,我与曹操便不是不死不休了么?尔等的脑子里,装的全是浆糊么?”
闻言众人全都陷入了沉默,虽然袁谭的话有些难听,但不可否认事实还真是像他所说的一样。
袁谭跟曹操之间可是有着杀父之仇,无论发生什么袁谭都会跟曹操死磕到底,此事跟掘坟鞭尸全无半点关系。
其区别无非就是从单方面的不死不休变成双方全都不死不休,此事对袁谭来说并无任何影响。
“既然尔等都无异议,那此事便这么定了。”
“我倒要看看,出了这档子事以后,匹夫曹操还能不能忍气吞声,接着当缩头乌龟。”袁谭面色森然道。
听了袁谭的话,韩猛等将很是无语,你都把人家的祖坟给掘了,搁谁谁能咽下这口气?
再说这可不只是争口气的问题,这种事出完以后,要是不报此仇,那曹老板今后便别想着争霸天下了!
世人在提起曹老板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人被掘了祖坟,连仇都没敢报,铁废物一个。
……
曹操是沛国谯县人,其家族的祖坟亦是位于此处。(剧情需要,不必深究)
爱溜达的老父亲早就被曹操接到了刺史府,其余重要旁系亲族也都被保护的很好,但曹操并未派兵看守祖地。
这事根本不怨曹操,关键谁能想到袁谭能干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来啊?
再者说谁没事去派兵看祖地啊?那这人得干多少坏事才会如此小心?
祖坟被挖、开棺鞭尸这种事要是真发生了,那双方便没了任何和解的可能,但凡没被逼到份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做。
可袁谭偏偏就这么做了,曹操千算万算,唯独漏算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