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 > 第273章 震惊的顾正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中道:“回侯爷,他才离开不久,要属下追回来吗?”

侯爷想了想:“不用了,此人有大才,可能有些脾气,他回来时带来见我即可。”

“是!侯爷!”

...

水境斋。

顾正言看了看身后这一堆刀剑,皱起了眉头,脸上很是古怪。

大家都是读书人,有话好说塞,动什么刀剑?

水镜先生淡淡道:“开始吧。”

开始什么?

顾正言转过身,望着水境先生,有些懵逼。

怎么上京的处事风格这么奔放吗?动不动就拿刀?

开始啥?开始砍人?

“证明你说的话!”

水镜先生淡淡提醒道。

我说的话?提刀上阵?

这...

一定这样吗?

顾正言看了看周围人一脸认真,想着话才放出去,不做的话是不是很没有面子?

那就试试吧。

想着,他转身从中挑了一把看起来最大的砍刀,走到一旁轻轻挥舞起来。

“呼~”

“呼~”

“呼~”

刀锋划过,晃得众人眼花缭乱,还荡起了阵阵破空声。

“呼呼~”

顾正言瞎鸡儿挥舞着,越挥舞感觉身体越是舒畅,越是得心应手,这感觉有点爽啊。

难道老子天然适合拿刀?

可是老子不是柔弱的读书人吗?

良久...

顾正言舞爽了,停手望向水镜先生,摇了摇头:“先生献丑了,在下并不会刀法,只是将将能拿得动罢了,应当是这刀太轻的原因吧...

“嗯...肿么了?”

顾正言发现周围众正瞪大眼睛,一脸惊骇地望着自己。

连水镜先生也愣着神...

顾正言见状,马上反应过来。

是不是这刀其实很重?自己耍起来太过轻松了?

难道暴露武力了?

思索间,顾正言立即皱起了眉头,面带难色,喘着粗气,一副吃力的样子:“呼呼~,先生,这刀也太重了,在...在下拿起这刀,竟费了毕生的力气...哎...在下果然还是柔弱书生...”

“哐当~”

说完,刀应声而落...

众人:...

这演技,太烂了吧?

不过众人能理解。

因为大雍目前重文轻武的风气,武将的前途很是渺茫...

经此一舞,众人对顾正言的印象大为改观。

四绝才子,舞刀竟然如此容易。

水镜先生朝他点了点头:“坐!”

顾正言闻言,先是俯下身子,很是“吃力”地捡起放好那把大刀,再面露疲惫地坐到自己位置上。

众人看着,一阵无语。

别装了行不?看着累。

水镜先生叹道:“没想到你一介普通儒子,竟能视七斤长刀如若无物,想必是平时有所苦练。”

才七斤?

顾正言心中不以为意。

自己现在的力气,提个上百斤的东西也毫不费力。

不是说古代的武器很多都是几十上百斤吗?七斤是不是轻了点?

其实古代的刀剑远远没有演义话本中记载的那么重,贵州出土过一把吴三桂的武器-青龙偃月刀(冷艳锯),才十二斤,史书记载却有五十斤。

对,吴三桂和二爷用的兵器,都是青龙偃月刀。

只不过二爷的那把要重一些。

当然,还要考虑腐蚀以及各个时期斤两单位的差异,可就算如此,很多记载的武器和实际比较,也远远不足量。

吴三桂的那把,属于重刀。

所以七斤的刀在古代还算是比较重的。

这是对于常人来讲,顾正言拿着可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回水镜先生,学生只是力气稍大了几分,和柔弱书生无异。”

顾正言一脸认真。

众人闻言,脸上更是怪异。

你那刚刚拿刀疯砍的样子,貌似和柔弱书生有着天壤之别吧?

水镜先生知道缘由,也不想和顾正言瞎扯,正色道:“顾子云,你只是普通孺子?”

顾正言:?

什么意思?

我想说我不普通可以吗...

“先生此言何意?”

水镜先生深吸口气,一字一句道:“顾子云,你可知公羊?”

“什么?!”

顾正言闻言,瞪大了眼睛,差点原地起跳。

他一下明白了,为什么水镜先生要见自己。

公羊学派!

原来水镜先生一脉,竟是公羊学派!

听到公羊二字,顾正言瞬间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因为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心怀敬畏和赞同的儒家学派!

公羊学派的人,很猛!

公羊学派是儒家经学中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学派。

也是汉武帝最推崇的学派。

在西汉的时候发展到巅峰。

公羊学派有两个核心思想,一是大一统,二是大复仇。

大一统并非现在所说的统一,而是把周围所有夷蛮之国好的积极的对百姓有利的思想政治理念,统一为华夏的思想。

以华夏为主体,进行时间空间上的思想政治的统一。

“大复仇”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着名的“九世之仇尤可报也”。

公羊学派的人有仇必报,就算你家族传承九代,一样要报!

当然,这里的仇主要指公仇民族之仇,私仇的话当然也要报,只不过有更多可以更温和的处理方式。

要了解公羊学派,就要知道西汉的那段百家争鸣历史。

其实历史上官面上从来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对汉武帝的严重污蔑,人家汉武帝说的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当时的六经,已经吸收了法,道,阴阳,黄老家的政治思想。

也就是说,人家汉武帝本意是想把各种思想融合,形成一种态度强硬的儒家思想,根本不是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的概念最先是由清朝人提出的。

而董仲舒提出的叫“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只是说以儒家为主,其它家为辅,也没有说罢黜。

当然,这是官面上的。

只是私底下儒家学子借助官方的借口,拿着鸡毛当令箭,正大光明地打压其它家学说,最终才造成了儒家一大独大的局面,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

西汉说是百家争锋,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是西汉衍生了很多儒家分支,比如公羊,谷梁,左传,毛诗,韩诗,思孟等等一大堆学派,且这些学派都看对方不顺眼,都认为自己是儒家正统,都想搞死对方,儒家内部的思想碰撞更是激烈。

所以西汉的百家争鸣,与先秦不同,更准确点其实是儒家的内斗。

这时期的黄老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大部分都弱得一批。

除了黄老家可以微微挣扎一下,其他学说,别说是整个儒家,就是儒家中随便一个分支,都可以把其它学说虐得不要不要的。

儒家中,最强悍的,还是巅峰时期的公羊学派。

这是汉武帝爱到骨子里的学派。

西汉时其它儒家学派,在巅峰公羊学派面前,都是小弟。

要真说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话,还不如说他独尊公羊更准确。

也就是说,汉武帝推崇的是强硬至极的儒家思想,而不是宋朝被各种大儒曲解得不成人样的那些软弱思想。

公羊思想是非常铁血和强悍的哲学政治思想,可以说是完美地继承孔子大大“以直报怨”的哲学理念。

汉武帝后期虽然很狗屎,但巅峰时期绝对是没得说,他早想一捅匈奴,但苦于没有借口,公羊派的诞生,给了汉武帝一个完美的出战借口。

大一统,先把你地盘统了,再来统一思想...

由此可见,公羊学派的人,都是暴躁分子,好战分子,超级主战派。

而且公羊学子大都赏罚分明,三观很正,前世的很多民族英雄,比如谭嗣同,梁启超等,就是公羊学派的人或深受公羊思想影响。

遗憾的是,前世公羊学派到了南北朝就已经湮没于历史了,因为公羊学派太过激进,不太适合执政者治理天下。

可悲的是,到了清朝中末年,民不聊生,国家都快无的时候,一些有志者才想起公羊学派的铁血精气神,才重新捡起来这近两千年前的思想,还因此诞生了很多民族英雄。

可想而知公羊思想的积极作用。

甚至现代学者都有一些尊崇公羊思想的。

这个世界和前世虽然地理环境有些不一样,但依旧有西汉,所以也有公羊学派。

之前顾正言就留意过,看能不能找到公羊学子。

没想到,居然真的还有公羊学子!

这太运气太好了吧?

因为,公羊学子,是他天然的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