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2441章 圣人之路,崇祯的承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41章 圣人之路,崇祯的承诺

博士、教授、圣人!

大匠、国工、巨匠!

这几个词一出,所有人头皮瞬间发麻,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教授、博士什么的他们没有什么概念,但圣人这个词他们却是知晓的。

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下来,能被称之为圣人的屈指可数。

诸如至圣孔子,万世师表,儒家的创立者。

亚圣孟子,孔子思想的唯一正宗继承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儒家二号人物。

医圣张仲景,他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华夏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石。

除此之外还有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等等,但这几位和前三任完全是没法比较的,

只能说他们在某一行业的技术达到了巅峰,并未对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起到修正的作用。

几千年以来,只有这么三人,足可见其难度以及崇高的地位。

但皇帝现在说进入国科院,他们就是未来的圣人,虽然多是鼓励的成分在,但依旧让他们无比的激动。

国科院有圣人,那国工院对应的就是巨匠了,相对于圣人,巨匠就多了一些。

诸如工匠祖师鲁班、都江堰主持者李冰、主持规划和修建了隋朝新都大兴城(长安城)和东都洛阳的宇文恺、候风地动仪的张衡、创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天仪的僧一行等等。

零零总总十余人,个个都是技术的奠基者,后世的种种技术都在其基础之上开拓的。

可几千年来,也就十余人,受后世工匠们膜拜。

抛开这两点外,皇帝那句‘不会问你懂不懂迎来送往酒杯空空’是他们最为看重的。

华夏几千年来不缺才华横溢、技术创新和巅峰的人物,更不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为百姓办实事儿的官员。

可很多很多就是因为不愿意迎来送往、对上级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同流合污,也没有钱财送礼,以至于他们只能在最基层蹉跎岁月。

大好的年华被辜负倒也罢了,很多创新想法、技术等等被历史淹没了,心血付之一炬、遗憾终生。

例如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划时代的创新,但却是被‘雪藏’了近三百年的时间。

除了技术局限性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外,最大的因素就是传统印刷行业的强势,它触动了整个与雕版印刷相关的利益集团。

从刻工、书商到负责出版的官员,推广活字,意味着这些人原有的技能和利益渠道可能被颠覆。

活字印刷术绝不是一个个例,还有很多很多,是一种常态化的系统性悲剧。

更高效、更省力的水利机械图纸,被州县小吏压在箱底。

改良的军械设计,因为触犯了工部旧派官员及其关联工匠的利益而被否决,不见天日。

一种新的纺织机,因为无力打点地方豪强和行会,而被抵制无法推广。

……

他们的智慧火花在官僚体系的冷漠、社会的偏见和索贿的潜规则中,无声无息地熄灭了。

华夏几千年不是没有创新的火花,而是缺乏保护并鼓励这些火花成长为燎原之火的社会、法律与制度环境。

现场的百姓们激动归激动,但众人依旧是持怀疑态度的。

对于百姓们的激动和怀疑,崇祯自然是知道的,继续高声道:“朕知道诸位对朕刚刚的描述是有些疑惑的,

第一,毕竟华夏有文字记录的几千年时间里被称之圣人、巨匠的少之又少,科工两院的人如何能被称之为圣人、巨匠

第二,如何让研究出来的技术被世人所知并且应用,且知道是你们研究出来的。

前者,朕不否认,达到圣人层次的是少之又少的,毕竟这是需要在某一个行业奠定未来的基石且能为之创新,且需要影响人类发展的。

但至少科工两院给了诸位一个可能,你们不再是单打独斗、不会再被家人朋友所不理解、也不会因为贫困交加放弃多年的研究等等。

在两院中,你们有最好的研究环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在国科院你们研究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研究风雨雷电成因以及能否被人力所控制、研究日月星城的运转轨迹、研究人类的寿命是否能延长不求长生但求多活十年二十年……

在工程院,你们将技术发展到极致且加以创新,或许未来有一天你们能研究出千里万里之外即时通信的工具,能瞬间洞悉千里之外的边境,朝廷有更多时间准备,少死很多人。

能研究出能在高空飞行日行数千里的飞行工具,无论是运输人还是物资。

研究出一种肥料,能让粮食增产三五成、甚至翻倍或者说研究出一种东西能够杀死害虫却又不伤及农作为。

有没有可能研究出一种药物,瘟疫之时喝上一次,感染的几天内能恢复,没感染的就直接断绝了瘟疫感染的可能

研究出一种能持续点燃某一样洞悉释放出光明,夜间宛如白昼一般的器械……

以上种种,哪一个不是改写人类历史的存在哪一个不能称之为圣人、巨匠

如果你能研究出来,朕亲自为你庆功,亲自为你着书立传写序,朕今年才二十六,再活个五六十年问题不大吧。”

呼……

皇帝的声音在空中回荡着,百姓们沉重的呼吸声响起,所有人眼中都满是震惊和……狂热之色。

皇帝所说的研究实在是太让他们震撼了,这些他们都没有想过,更没有想到两院竟然是研究这些东西。

如果真能研究出这些东西,皇帝亲自着书立传写序这些反倒是不重要了,历史都会铭记的。

千里传音、万里飞行、控制风雨雷电……每一个都是胆子奇大但又是奇思妙想的存在。

成圣的道路还有千万条,只是他们没有想到。

经过皇帝这么一说,他们瞬间觉得,倒是可以搏上一搏。

崇祯伸手在空中按了按,议论声渐歇:“那么,朕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