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干轮回,以作十表;八方延展,而成八书!”
这一次,出现在不再是什么人物传记,而是代表着永不结束的时间轮回,以及象征四面八方的空间延展。
一些了解史家之道的棋手,对于这些文字会比较敏感,但绝大多数观众并不清楚,这新出现的十表、八书到底是如何而来。
“从这最后的十表八书来看,诸葛虚圣果然所图甚大,十表定时间,八书勘空间,这是要自成时空,以一家之言,造一方之史。”
身为史道宗师的希多,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最为权威的评点,如果诸葛一听到,自会为之击节,可以说希多这段话,基本看出了诸葛一这一手的目的。
他要做的就是用这悠悠青史,去完成最终的一家之言成一方世界。
当然,希多自然猜不到诸葛一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在他眼中,诸葛一很可能想要完成史道中只在传说中出现的勘定史书,可诸葛一的目的,又岂是区区史书那么简单?
随着诸葛一依据《史记》所复原的全新史书逐步成型,诸葛一真正的勘定计划也开始迈上进程。
无论是历史上的《汉书》也好《三国志》也罢,都是旷古烁今的史家典籍,但若是想要完成诸葛一的布局,也唯有司马迁所构建《史记》体系才可以承载。
这自然不是史道上的差距,而是出发点的不同。
无论是《史记》还是如今诸葛一所行之事,都是以时间空间为基点,以天地勾连最终的人,从而形成一家一言。
不同于《史记》从上古开始,诸葛一的这段史只有短短五十四年,五十四载春秋,极其短暂,却也因为这浩浩三国英雄气的存在,变得极其精彩。
随着记录解说性质的十表八书的完成,原本十二本纪开始彻底有了阵营的划分。
其中大魏的三本纪,大汉的两本纪以及吴国的大帝本纪形成了三魏汉吴的鼎立格局,至于以大贤良师为首的其余六份本纪最终成为了养料的存在。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英雄长河中,无论是携带黄巾军风起云涌的大贤良师,还是自立为帝的袁术,亦或者几位汉帝,虽然同为本纪,可随着英雄之气的最终稳定,随着世家、列传乃至于最后八书的定论。
这些帝星,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垫脚石,最后升腾而上的有且仅有区区六位帝星本纪。
“天地英雄气,三分汉魏吴!”
就在这时,诸葛一的声音再度出现,这一次却不是什么声传天弈,而是自天弈中出现,随着那声音,那些青色竹简开始缓缓闭合,最终随着滚滚英雄气的蒸腾,仅留下了最后的封面。
《三国记》!
那是从未在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一部煌煌青史,区区五十四载春秋,却包含诸多英雄之气,足以让天下为之荡气回肠。
如果说《三国记》的出现仅仅是史道之人为之震撼,那么接下来这册《三国记》对于这一场天弈棋局的影响,才真正展现出诸葛一这一手的强大之处。
青史竹简缓缓消散,英雄长河同样渐渐淡去。
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整个天下依旧是大秦王朝作为最强大的存在。
可直到一道响亮的哭声出现,在天下之东,诞生了一位名叫【诸葛亮】的婴儿!
这婴儿刚刚出现,天地之间就仿佛又时空交错,虚实转化。
一个又一个在刚刚被所有观众熟悉的人物竟然按照之前《三国记》所载的时间顺序伴随着这位婴儿的出生凭空出现在了这方世界。
这才是诸葛一真正的化虚为实!
确实,如果他在之前诸葛亮勘定之时,能够抉择一位,那么他就有可能将那位勘定的诸葛亮所属全部化为真实带到棋局之中。
但诸葛一想要勘定的又岂是区区一位本命棋灵?他这一次勘定的乃是整个时代。
自斩本命诸葛亮,以诸葛亮的灵性为引,完成自其出生到陨落的五十四年断代史。
即便是历史上的《三国志》也远比诸葛一这所成的《三国记》横空时间要长得多。
在许多史道棋手眼中,这种不到百年的史书,根本就不成体系,也没有传承的悠久性。
但,那是史书,可诸葛一所做的乃是勘定。
利用了这悠悠青史,最终在《三国记》成书之后,成功记录勘定了这段三国时代。
如今的他,不再有任何一位本命英雄棋灵,但却有了一方本命时代!
当他第一次将其勘定的时代顺应此时虚实变化的棋局落下之后,那么接下来的五十四年,观众将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时代潮流。
神主【黄除羽】通过他的神之力正在疯狂计算诸葛一这一手的后续变化,他的计算很顺利,每次都完整地预测出了后续发生的任何变化。
但他的计算也失败得很彻底,因为每一次计算他动用的破局方式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也就意味着,每一次计算,【黄除羽】的破局手段千变,但最终结果永远是统一的。
“星落五丈原,时代终焉!”
无数次计算之后,神主【黄除羽】缓缓似是询问,也似是喃喃自语。
在他的对面,诸葛一此时平静无波,没有落下任何棋子,正如他之前所言,这一局,他一共只会落下九手。
这是他的第八手,在这时代开始后的五十四年,他将不需要再落任何棋子。
一个时代的勘定,绝不是如今这种状态的神主【黄除羽】可以破局的。
因为,就在刚刚,就在那勘定完成的瞬间,诸葛一已经彻底完成了从宗师步入棋圣的最后一步。
现在的他,无论是否身合文武界域,他的棋道水准都是标准的棋圣。
棋圣初段,诸葛一!
pS:今日第二更为大家奉上,玄尘努力再继续写出一更来,大家!感谢在本书最后一卷中,依旧有大家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