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思勰辞别农家总坛洁后。

便携数名得力弟子与精心挑选的良种、农具图册,一路东行,穿越关隘。

历经数月,终于踏上了大明的土地。

初入大明边境,那整齐划一、生机勃勃的巨灵番薯田便给了他第一个震撼。

他蹲在田埂边,手指捻起一把混合着破碎番薯纤维的土壤,感受到其中缓缓散逸的温和灵气,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以灵植为肥,反哺地力……此举非但未伤根本,反而使灵壤范围不断扩大。”

贾思勰喃喃自语,他毕生钻研农事,深知土地养护之难。

大明此举,看似奢侈。

实则蕴含着循环往复、提升整体地力的深远考量,其气魄与手笔,远超他所知的任何王朝。

随着队伍深入大明腹地,所见所闻更是不断冲击着他的认知。

官道两旁,不再是单一的巨灵番薯,而是出现了更多他熟悉又陌生的作物。

有稻穗低垂、谷粒如白玉般温润的“玉晶稻”,有麦芒如针、麦粒隐现金丝的“金须麦”,还有叶片肥厚、脉络中流淌着淡蓝色光泽的“水华菜”……

这些作物无一例外,长势之好,产量之高,皆远超《齐民要术》中的记载。

而更令他惊叹的,则是大明的农田水利与耕作制度。

纵横交错的沟渠引着清冽的河水,水车依地势而建,结构精巧,将水源源不断送往高处梯田。

田间可见身着统一服饰的农官指导农户,他们使用的农具,很多都带有明显的机关术改良痕迹,效率极高。

贾思勰甚至看到了大规模的“轮作制”和“套种”迹象,不同属性的灵植被巧妙地安排在同一片土地上,彼此促进,而非争夺地力。

“此地农政,以举国之力,行精耕细作,更辅以百家之术。”

贾思勰对弟子感叹。

“规划之周密,技术之精湛,实乃我生平仅见。”

沿途的村庄,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村民面色红润,孩童嬉笑玩闹,手中拿着的玩具都透着精巧。

贾思勰与几位老农攀谈。

结果发现他们不仅能准确说出所种作物的习性、施肥要点。

甚至对朝廷推广的新种、新农具都能侃侃而谈,言语间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朝廷农政的信赖。

贾思勰默然。

民富国强,根基在于农桑。

大明将农事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环体系、

这远非昔日他所见那些只知催逼粮赋的王朝可比。

越靠近京城,景象越发繁盛。

农田规划更是精细到了极致,土壤中灵气的浓郁程度也显着提升。

这一刻,贾思勰心中对大明的重视,攀升到了顶点,甚至生出了一丝敬畏。

他终于明白,为何派往大明的农家弟子会如此推崇此地,为何医家能在此大放异彩。

进入京城后,贾思勰并未急着递表求见万寿帝君,也没有直接前往工部或司农寺。

他谢绝了官方安排的馆驿,而是在早在大明的农家弟子帮助下,于京城僻静处租下一间小院暂住。

随后数日,他如同最勤奋的学生,穿梭于京城的书肆、茶楼、酒馆、市场。

他购买了大量大明刊印的农书、工书、乃至介绍各地风物的志异杂记;

他倾听市井小民谈论赋税、农价、朝廷新政;

他仔细观察京城市面上的各类农产品,从常见的巨灵番薯、玉晶稻,到一些他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奇异灵蔬灵果。

又过了半月。

一封书信,带着一车书籍,出现在了诸葛亮的院子中。

与此同时。

贾思勰的小院中,年轻的侍从一边为贾思勰斟茶,一边终究没忍住心中的疑惑。

“先生。”

他轻声问道。

“我们既已抵达京城多日,您又与诸葛世家有旧,为何不直接递帖求见?”

“诸葛世家的人定然会立刻将您引荐给万寿帝君,何须在此僻静小院隐居,日日奔波于市井之间?”

贾思勰端起粗糙的陶制茶盏,目光掠过院墙上攀爬的藤蔓。

这是大明京城再普通不过的装饰植物,在他处却堪称灵药。

他微微一笑,眼角皱纹舒展开来,如同饱经风霜的田垄。

“直接去见?”

他缓缓摇头,目光深邃。

“我与诸葛世家确有来往,但那是在‘禁区’。”

“如今踏入大明,规矩便要按此地的来。”

“大明气象万千,农政之兴,旷古烁今。”

“我若仗着旧识,急匆匆上门求见,看似是捷径,实则落了下乘。”

“我带来的是农家数百年的积累不假。”

“但若不能真正融入大明,纵然是我的《齐民要术》,恐怕也只是一部稍显古老的农书罢了。”

他放下茶盏,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所以,我将《齐民要术》的手稿拓本,连同我这一路东行所见所思的笔记,一并托人送去。”

“投石问路罢了。”

侍从眨了眨眼,还是有些不解:

“先生未免太过自谦了,您的《齐民要术》……”

贾思勰打断他,语气温和却坚定。

“你看这大明的田垄之间,巨灵番薯肥地,玉晶稻、金须麦、水华菜轮作套种,机关术应用于农具,水利网络精密如织……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有些已超出了《齐民要术》的范畴。”

“不窥其全貌,不究其内核,妄自尊大,只会徒惹笑耳。”

他望向院门外熙攘的街市,目光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那座凝聚了无数智慧的紫禁城。

“我在等。等诸葛亮看完我的书和笔记。”

“届时,他自会来寻我。”

侍从看着自家老爷笃定的神情,虽然心中仍有疑团,却也不再追问,只是默默退到一旁。

贾思勰的预测精准得令人惊叹。

次日清晨,露水尚未在那些灵植藤叶上完全消散,小院那扇朴素的木门外,便传来了一道清朗温润,却自带一股从容气度的声音。

“故友远来,亮未能远迎,失礼之处,还望思勰兄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