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封府衙之中。

包拯端坐堂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惊堂木,目光如炬,直视着跪在堂下的秦香莲。

“秦香莲,你状告当朝驸马,可知这是何等重罪?”

“若无确凿证据,你这便是诬告皇亲,按律当斩。”

包拯声音沉静,却自有一股慑人的威严。

秦香莲泪如雨下,连连叩首:

“大人明鉴。”

“民妇若有半句虚言,甘受千刀万剐。”

“那陈世美确系民妇结发夫君,这双儿女亦是他的骨血。”

“他进京赶考前,曾留有一封家书,民妇一直珍藏身边,请大人过目。”

她从怀中取出一封泛黄的信封,双手颤抖着呈上。

公孙策接过信件,递给包拯。

包拯展开细看,信上字迹虽略显青涩,但笔锋间确有陈世美字迹的影子,信中言辞恳切,嘱咐秦香莲好生照料父母子女,待他高中归来,共享荣华。

“仅凭一封家书,尚不足以证明你所言非虚。”

包拯沉吟片刻。

“陈世美贵为驸马,若真如你所言欲加害于你,你母子三人又如何能安然抵达开封?”

秦香莲泣不成声

“回大人,民妇一路乞讨,途中险遭不测,幸得一位大人相助,才得以脱险。”

那大人说...说开封府包大人铁面无私,定能为民妇做主...”

包拯与公孙策交换了一个眼神。

公孙策微微点头,示意此中确有蹊跷。

“秦香莲。”

包拯忽然话锋一转。

“你且先带儿女离去,此案本府还需详查。”

此言一出,不仅秦香莲愣住了,连堂下的衙役们也面露诧异。

“大人,大人。”

秦香莲绝望地哭喊。

“民妇已是走投无路,大人为何不肯受理此案?”

包拯面色冷峻:

“本府自有主张。你若信得过本府,便暂且离去,待本府查明真相,自会还你公道。”

他挥手示意衙役将秦香莲带出府衙。

秦香莲抱着两个孩子,哭得撕心裂肺,那凄厉的哭声回荡在府衙内外,闻者无不心酸。

待秦香莲离去后,包拯立即召来展昭。

“展护卫,你暗中跟随秦香莲,务必保她母子周全。”

包拯低声道。

“我此番让秦香莲他们离去。”

“若本府所料不差,陈世美必会派人灭口。”

“你见机行事,最好能生擒杀手,取得证供。”

展昭抱拳领命:

“属下明白!”

话音未落,他已如一道青烟般掠出府衙,悄无声息地融入街巷之中。

包拯随即取过纸笔,挥毫写就两封密信,交给王朝、马汉。

“你二人速将此信送至诸葛神侯府与杨将军府,务必亲手交到诸葛神侯与杨再兴将军手中。”

包拯神色凝重。

“此事关系重大,路上切莫耽搁。”

王朝、马汉深知责任重大,郑重接过信件,快步离去。

府衙内重归寂静,包拯负手立于堂前,望着门外渐散的晨雾,眉头紧锁。

公孙策轻叹一声:

“大人此举,是要引蛇出洞?”

“可是那陈世美也并非愚蠢之辈。”

“他当真会……。”

包拯微微颔首:

“无论如何,只要这秦香莲所说的是真的,陈世美必然会动手。”

“只要是秦香莲死了,便是死无对证。”

“我也并不指望能够通过刺客定陈世美的罪。”

听了包拯这话,公孙策面容之上闪过一丝不解。

“哪大人为何还?”

看着闭眼不言的包拯。

公孙策也明白了包拯的想法。

包拯这是想最后再确定一次。

秦香莲所说的究竟是不是真的。

“大人。”

“您并不希望秦香莲所说的是真的吧?”

公孙策缓缓说道。

而包拯也缓缓睁开了眼睛。

“法不容情。”

看到包拯面容上的坚毅。

公孙策长叹一声。

“只是...此案牵涉太广,不仅关乎皇家颜面,更涉及朝中主战主和两派之争。”

“陈世美如今是主战派的文人领袖,深得武官信任。”

“若在此刻动他,恐怕……。”

公孙策尚未说完,便被打断。

“正因如此,才需请诸葛神侯与杨将军相助。”

包拯目光深邃。

“此案已非寻常。”

“我等需步步为营,方能既惩奸恶,又不损国本。”

二人正说话间,忽听府衙外传来一阵骚动。一名衙役匆匆来报:

“大人,驸马府派人送来请帖,邀请大人今晚过府一叙。”

包拯与公孙策对视一眼,心知这场博弈已然开始。

“回复来使,本府今晚必准时赴约。”包拯淡然道。

待衙役退下,公孙策忧心忡忡:“大人,此去恐是鸿门宴啊!”

包拯冷笑:“本府正想会会这位驸马爷。”

……

与此同时,开封城的一条僻静小巷中。

秦香莲牵着儿子,抱着女儿,失魂落魄地走着。

离开了开封府,她只觉得天地茫茫,再无容身之处。

包大人让她静候消息,可这消息何时能来?

她寻了一处廉价的客栈,用身上所剩无几的铜钱要了间最偏僻的房间。

关上门,将孩子们紧紧搂在怀里,仿佛这样才能汲取一丝微不足道的温暖和安全。

她不知道,就在客栈对面的屋顶上,展昭如同一尊石像,静静地潜伏着,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的一切风吹草动。

而在更远处,一条阴影之中,柳随风的身影若隐若现,他摇着折扇,嘴角带着玩味的笑意,仿佛在欣赏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剧。

另一方向,原随云静立在一株古树的枝桠上,白衣在夜风中微微飘动,他虽目不能视,但听觉与气机感应,却将周围的一切尽收“眼底”。

夜色,渐渐笼罩了开封。

而一场好戏,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