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桓仅率二百精锐,另有二千殿前司侍卫在保持一定距离处随时待命,以备策应。在大和,这二百精锐足以应对一切,因为他们配备了当时没人见过的燧发枪,而大和国对此尚一无所知。

赵桓携幸子重新乘船返回平安京,所乘乃一艘普通的大宋商船,这类商船频繁往返于大和与大宋之间,毫不显眼。他们再次踏上大和的土地,骑马前往幸子的故乡。

果如赵桓所言,故乡已几无人烟,房前屋后杂草丛生。上次幸子归来时,这里尚有不少居民,如今却踪迹全无。

好不容易找到一位相识的村民,才得知这些年里,老一辈大多已故,包括龟田婆婆。年轻一代要么成为英雄母亲,要么前往大宋的海外疆土耕作,未再归来,村庄因而人烟稀少,土地荒芜。

尽管如此,千里迢迢寻故地,他们还是在村中安顿下来。

村中房屋虽多,需彻底清扫方能居住。住在村里,幸子感慨良多,两人漫步村中,她对每一处记忆犹新,谈及欢乐时咯咯而笑,提及伤心处则忍不住落泪。赵桓则默默陪伴,聆听她的回忆。

在村中逗留两日后,幸子对赵桓道:“好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了,这里已无相识之人,我们还是离开吧。接下来你打算去哪里?我陪你。”

赵桓答道:“自然要去平安京。你身为大宋伯爵、农垦兵团提督,以如此身份前往平安京,即便天皇也得给你三分面子,我正好借此沾光。”

幸子却摇头道:“我不太想去拜见天皇。”

赵桓说道:“你身为大宋的子爵,兵团提督,回到大和国,若不与他们见面,他们一旦得知,难免会提心吊胆,担心我们对他们有何看法。因此,还是见一面的好。况且,我预感最近平安京可能将有事发生,我们或许能为愿意帮忙的人提供一些助力。”

幸子深知,赵桓拥有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他预见的局势总是精准无误,尤其在战争方面,据说从未有过失算。正因如此,赵桓在军中威信极高。当他提及大和国可能将有事发生时,幸子的心顿时紧张起来,却不敢多问。

赵桓却宽慰道:“不必急切,我们只需静观其变,看看热闹即可。”既然赵桓如此说,幸子便点头应允。

于是,一行人启程前往平安京,幸子的家乡距此并不远。此时的平安京尚未经历大火,后白河天皇的儿子和嫔妃虽已患病,却还未离世,而崇德天皇的报复已悄然展开。赵桓已更换身份,自然不会插手此事。

抵达平安京后,幸子投递拜帖,求见后白河天皇。后白河得知幸子到来,连忙亲自出迎。毕竟,对方是大宋皇帝亲自册封的子爵,后升为伯爵,且担任主管玉米种植的农垦军团提督。

赵桓携岳云、杨再兴及其妻子雏菊三人,随幸子一同前往皇宫,拜见天皇后白河。后白河见到随幸子前来的还有大和国礼部官员,这些官员曾在宋时见过幸子,遇事难以解决时,常求助于她。

在大宋为官的女子中,幸子不仅是首位,也是最关键的一位,因此礼部官员对她极为热情。此前,他们已向后白河详细说明了这位大宋提督伯爵的重要性,故后白河同样热情接待了幸子。

尽管幸子介绍了赵桓,并称其为弟弟,但后白河并非愚人,对大和国在宋为官的女子及其家人皆有所了解。幸子的家人在离国前,皇室曾举行盛大的欢送宴会,故对其家人颇为熟悉,却不知幸子还有这样一位弟弟。

然而,后白河很快推测,赵桓可能与幸子有男女之情,因此对他也颇为热情,但主要还是忙于巴结幸子。后白河甚至召来嫔妃陪伴幸子闲谈,气氛十分融洽。

就在此时,有侍卫入内禀报,平清盛求见。

此前,平清盛尚非显赫人物,但在不久前的保元之乱,即崇德天皇起兵造反的战争中,他与院政首领源义朝功勋卓着,地位随之飙升,成为京都顶级武士家族。

平清盛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每年必赴富士山朝圣,如今又至朝圣之时,故前来向后白河天皇辞行。在保元之乱中,平清盛与源义朝全力支持后白河,终获胜利,两人均得天皇重用,天皇亦需其支持以稳固地位。

平清盛听闻在宋为官的大和女子幸子,携亲弟弟自宋归国探亲,立刻上前恭敬施礼,与二人相见。然而,他仅是客套而已,并未刻意巴结,作为武士,平清盛自有其骄傲。

他曾获得大宋皇帝赵桓的青睐,因而自觉高人一等。然而,他并未察觉,此刻坐在他对面的幸子的弟弟,正是当年赞赏他的大宋皇帝。

行礼之后,平清盛对后白河说道:“我将前往朝圣,朝廷大事就交给源义朝,由他辅佐天皇陛下。”

后白河点头应允,但随即提出:“我正打算将皇位传给二儿子二桥,自己退隐成为隐世天皇,不知你意下如何?”

类似的戏码在近百年的大和历史上屡见不鲜。——天皇为与朝廷抗衡,常采用金蝉脱壳之计,挑选傀儡继任皇位,而自己则以修行为名,隐居城外山庄,开设庭院政治,拉拢势力与朝廷对抗。

这种策略自白河天皇起愈演愈烈,鸟羽天皇虽禅让皇位,但仍长期把持朝政。如今,后白河也想效仿此举,因父亲鸟羽法皇已逝,他可真正掌控大局,且不愿受藤原家族等权贵制约。

众所周知,后白河渴望如白河天皇和鸟羽天皇般推行庭院政治,平清盛自然不会阻拦。平清盛推举的是他的同盟战友、曾一同辅佐后白河天皇的源义朝。

面对这一提议,后白河下意识地看向幸子,却忽略了坐在她身旁的赵桓。他施礼问道:

“幸子伯爵,我对平清盛大人推举的源义朝暂掌朝政一事,心中有些疑虑,不知是否妥当?”

幸子立即转向赵桓。赵桓夸张地指了指自己,故作明知故问道:“你不会是想让我发表意见吧?我可是出了名的乌鸦嘴,忠言逆耳,别人未必听得进去,还是不说为妙。”

若赵桓一言不发,后白河自然不会询问,也无意请教。但赵桓此言一出,后白河若不表态,反倒显得不妥。于是,后白河便道:“那请赵公子赐教,或许我真能有所领悟。”

幸子从赵桓话中察觉到他有意发言,便顺势说道:“既然天皇有此雅量,你不妨直言,天皇定会认真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