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原神:我有一座图书馆 > 第1363章 梅洛彼得堡的新变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63章 梅洛彼得堡的新变化

???

论坛上的众人有些不明所以,不是在讨论《悲惨世界》吗?你这个作者突然来一句“银烛台在书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是作者该做的事情吗?

当然,伴随着苏均这句话的出现,自然也在论坛上面引出来了另外一群人。

论坛。

璃月国立大学:这个好啊,我们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悲惨世界》也编入课外必读书目,像文学系的同学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一万字。

须弥教令院:苏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是带有人文主义关怀的,他确实是一个走在最前面的人,《悲惨世界》是一本很值得读的作品,正如它的人道主义内核一样,告诉我们,即使在最窒息的压迫下,爱、宽恕、牺牲与对正义的追求,这些人类精神中最崇高的品质,依然能够绽放,能够传递,能够成为照亮黑暗、温暖冰冷世界的力量。

枫丹科学院:不就是《悲惨世界》读后感嘛,这本书是苏先生枫丹之行的结尾之作,是我们枫丹文学的一大瑰宝,一万字读后感怎么够?让旁边璃大看到还以为我们写不起呢,两万字!一人两万字!!!把书捡起来,把书捡起来。

刺玫会会长:枫丹科学院有文学院吗?不是一群研究机械的人吗?

万文集舍:什么时候成你们枫丹文学的瑰宝了?

西风大教堂:如果按照这么来说的话,那《蒙德教堂》、《唐吉诃德》和《断头贵族》岂不是我们蒙德文学的瑰宝了?

八重堂:那这么说《雪国》和《战争与和平》归我们了?

愚人众:胡闹!《战争与和平》明明是我们至冬的,只有至冬才能诞生那般肃冷的文字。

万文集舍:蒸虾头!苏先生还没说话呢,有没有狸猫!有没有树枝!道歉会不会!你们是不是人啊!

不是淘气的淘:唉,如果有一天他们能像买苏均的小说一样来买我们往生堂的东西,那我也没有遗憾了。

戏曲小当家:婉拒了哈。

行侠仗义:加一。

摇滚不灭:加一。

璃月小厨娘:是璃月人都加一!

三碗不过港:加一。

……加。

往生堂:你们太不是人了(哭),我们往生堂也是悲惨世界啊。

不卜庐:我觉得我们可以联动合作一波。

玉京台监管部门:谁?谁要合作?医院和丧葬部门?

……

论坛上面的讨论依旧热火朝天,至于对于普通人来说《悲惨世界》就是一本剧情悲惨的小说,或许他们在看完之后只会觉得冉·阿让的可怜以及书中世界的可悲。

但也就是这一点就足够了,至少《悲惨世界》完成了它的使命,让认真读完这本书的人看到了自己的悲悯之心。

可能在下一次路过街道口的时候,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那么《悲惨世界》的价值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苏均知道,思想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就算是前世,人们从对人和神的崇拜转变为对科学与自然的追捧也花了好几百年的时间。

更别说在提瓦特,苏均并不想彻底与“神”之间断开联系,既然世界真的存在神明,他又有什么可以阻止的人?

苏均真正想要的是,即使在神明的追寻过程中,也不要忘记人本身具有的价值,不要迷失自己的灵魂。

当然,在另一个地方,《悲惨世界》所发挥出来的作品连苏均自己都是没有想到的。

梅洛彼得堡。

今天的梅洛彼得堡有些热闹,在犯人们之间开始流传着一本或者几本小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偏偏今天有些不同。

以往的梅洛彼得堡,只要拥有特许券就能搞到很多东西,哪怕是在这所监狱里明令禁止的物品,就比如……小说。

苏均的小说是最受欢迎的,往往就算是梅洛彼得堡的看守也会禁不住诱惑,毕竟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平淡且枯燥的生活中这些小说是丰富精神最好的东西。

至于要是今天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以前都是想看小说的人带上特许券去租一天或者两天,但是今天有人搞到了苏先生最新发布的作品。

许多犯人们都趁着空闲时间聚在一起,轮流着阅读观看书里的文字。

原因无它,听说这本小说是苏先生参考梅洛彼得堡的生活写出来的……听说这本小说的主角也是一个囚徒。

一群人扎堆看一本书的阅读速度不会很快,但他们乐在其中,平常梅洛彼得堡哪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听到冉·阿让没忍住偷了米里哀主教的银餐具时,他们一个个相视一笑。

有多少人出去后是因为再犯然后又进来的?

可主教的宽恕让冉·阿让让这些还在嬉皮笑脸的囚徒们也笑不出来了,直到好一会儿才有人憋出来了一句话。

“我当时怎么就没碰到这样的好人啊。”

后来的后来,他们似乎代入到了冉·阿让的角色中,比起普通人这群囚徒们更能接受这个身份。

直到冉·阿让的落幕,这些平常喜怒形于色的糙汉子们此时此刻竟也有不少人红了眼眶。

外界那些人是怎么看待冉·阿让也是怎么看待他们的,有多少人是因为不会融入外面的生活而选择重新回到这里?

梅洛彼得堡像是一个烙印,也像是一个社会,只有这里才能舒舒服服的接纳他们。

要想出去也可以,但要想变成“正常人”的生活需要他们这些人付出更多的东西,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在梅洛彼得堡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决心的,他们没有决心重新进入那个社会,安逸于这里的“同类相聚”,至少不少人都是这样的。

“我记得你已经到了服刑时间了吧?不打算出去吗?”

“唉……我……我也没什么家人了,出去能干嘛呢?”

“是啊,在梅洛彼得堡里至少还能活的舒服,在外面就是遭罪啊。”

看完《悲惨世界》的不少人在默默讨论着,少有人有冉·阿让的决心,也少有人有冉·阿让的幸运。

但也有一些人体内的斗志还没有消失,梅洛彼得堡只关押两种人,一种是罪犯,还有一种就是失去灵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