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节目中,面对主持人葛青稍显尖锐的提问,叶知秋脸色如常,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按现在的国际汇率,30亿人民币相当于多少美元?”

葛青想了一下,回道:“大约4亿多吧。”

“所以呢?”叶知秋说道,“这就不是钱了吗?”

葛青一愣,接着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

叶知秋继续道:“我们国家的电影市场是开放的,好莱坞大片有进来,它们中很多票房的一大部分都来自华夏市场。”

“那时候,怎么没人说要将华夏市场的票房剔除了?”

“合着这时就变成了国内的钱不是钱,赚美元才算钱是吧?这样是否有些双标。”

主持人的问题犀利,叶知秋的回答更是一上场就火力全开,一点都不客气。

葛青眼中闪过一抹笑意,叶知秋的采访风格,她3年前就领会过了,没想到3年过去,他的脾气还是这么直。

作为访谈节目主持人,形形色色的嘉宾她见得多了,这个社会从不缺口是心非的、心里想一套嘴里说一套的人,越是“成功”的人,越是懂得圆滑世故。

你以为是他们喜欢“圆滑”吗?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华夏有句古话叫“枪打出头鸟”,这是现实社会中最稳妥的生存之道。

像叶知秋这种表里如一、敢于毫不掩饰表达自己想法的人不是没有,但大多都“死”在半路了。

因此,才更显得叶知秋这种人的难能可贵。

他的自信与底气,不是倚靠别人的看法,而是来自于自己肚子里的“墨水”。

叶知秋的回答很精彩,但葛青似乎没打算就这样结束这个话题,继续说道。

\"但是,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应该是受到绝大多数人喜欢的吗?我想这也是部分人疑惑的一点。\"

叶知秋笑道,“这点我赞同,就像音乐一样,优秀的歌曲,即便你听不懂歌词,也会被其中的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所感染。”

“影视作品也是如此,很多国外的经典佳作,也深受大家喜欢。但同时,文艺作品的欣赏,也是有局限性的,会受跨文化障碍的影响。”

“语言的表达方式、历史和传统、一个民族、国家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价值观,都是其中的影响因,但不能说你看不懂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

“举个例子,我所编剧的《隐秘而伟大》、《国际市场》,在许多国家都有上映,但在韩国本土是最受欢迎的。”

“还有近期在北美上映的《权力的游戏》,也打破了当地的收视记录,因为这是符合当地市场口味的作品。”

“哦对了。”说到这里,叶知秋耸耸肩道:“这些作品的绝大部分票房成绩,都来自海外,不知道在某些人眼中这赚的算不算钱。”

话音落下,现场观众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

论阴阳怪气这一块,还得是读书人啊!

葛青眼中闪过一抹无奈之色,但也没说什么,访谈节目的初衷就是通过问答,让嘉宾表达真实的想法,所以这一段也会毫无保留地播出去。

只能说,那些打着所谓“国产票房不算数”的观点,意图道德绑架的黑子,恐怕是踢到铁板了。

访谈继续,主持人将话题拉回到作品本身。

“都说拍科幻片难,你可以具体说一下难在哪里吗?还有为了拍摄《流浪地球》,大概做了哪些工作?”

叶知秋回忆了一下,说道:“要说难的话,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吧。”

“一方面是作品本身的技术与创意。科幻片往往需要大量前沿的视觉特效、物理模拟与未来科技设计,这对特效团队的技能能力要求极高。”

“实际上,在影片制作之初,有些难点我们是咨询过国外顶尖特效团队,寻求解决办法的,但老实说,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我们原以为,人家是国际着名特效公司,能力肯定很强吧?结果发现不是,并非他们不优秀,而是双方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大。”

“我们想象中的难题,在对方眼中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没有什么颠覆性的解决办法,往往最终用的是和我们一样的解决思路。”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自己来了,我们的特效团队就对着一处处细节细抠,为了这部电影,我们画了3000多张概念设计图,建立了完整的世界观和科学体系...”

随着叶知秋的讲述,主持人和台下的观众都听得极为认真。

尤其是听到《流浪地球》剧组直接与国内机械龙头企业“许工集团”合作,将对方整套生产管理体系搬到了剧组中时,更是惊叹连连。

要知道,“许工集团”这套体系,原本是用在矿山开发上的,那都是产值少则百亿,甚至高达千亿的项目...

怎么说呢,就有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但同时《流浪地球》剧组这种“较真”的精神,也让人敬佩无比。

这才是真正的专业与硬核!

舞台上,叶知秋的回答继续。

“另一个难点,则是来自于市场。‘科幻片’通常是‘高成本、高风险、未必高回报’的项目,预算高昂、制作难度大与周期长,导致影片回本压力很大。”

“资本通常都是厌恶风险的,期待回报越快越好,因此愿意拍这个题材的自然就少了。”

主持人和观众们连连点头,紧接着,葛青又问道。

“说一下剧情方面吧。故事本身非常精彩,有网友称之为‘国产科幻元年之作’。”

“那你认为,《流浪地球》这个故事,与西方科幻的区别之处在哪呢?”

这个问题,叶知秋思考的时间久了些,然后才在众人的目光下,缓缓道。

“我觉得,主要是这是一个从华夏人的视角、思维方式出发,而创作的科幻作品,这是最大的不同。”

葛青立刻问道:“什么是华夏视角?可以详细说一下吗?”

叶知秋笑了笑,说道:“这个问题,你可以从电影名字——‘流浪地球’四个字中寻找答案。”

“当整个地球面临毁灭的危机时,不同的人可能会怎么做?以前我们看的外国科幻片,可能会是建造飞船、逃离地球,寻找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但在华夏的文化中,有‘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的情感烙印,所以我想,既然要逃,为什么不带着我们的家园一起逃?”

“这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思考而作出的选择。”

话音落下,访谈现场再次响起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