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姜道玄轻轻抬袖。
呼——
一缕微风拂过草尖,摇曳生姿。
“草木之道,不在争,不在逆,而在‘不违’。”
“不违于天,不违于时,不违于心。”
“顺天者易,逆天者难,而‘不违’,最难。”
玄虚准帝沉默良久,呢喃道:“不违……此语,胜我多年苦思。”
姜道玄淡淡一笑:“顺也好,逆也罢,若能知万物之理,而不执于理,方为得道。”
话音落下。
天地皆静。
众修久久无言。
只觉那一株被风吹动的小草,竟比世间万卷经书更有“道味”。
此刻,玄虚准帝回过神来。
他看向姜道玄,拱手一拜:“玄虚受教了。”
“不知,道友尊姓大名?”
话音刚落,无数目光便齐刷刷望向姜道玄。
他们都想知道,眼前这位白衣道人,究竟是谁?
在万众瞩目之下,姜道玄神色平静,缓缓开口道:
“吾名——通天。”
此言一出,天地间似乎多出一种无形威压。
甚至连风声都停了片刻。
紧接着,人群中便爆发一阵轰动!
“通天?!”
“他竟号称通天?!”
“这也太狂了吧……”
众修面面相觑。
须知这等名号,不止是傲气,更像是一种对天道的挑衅。
要敢称“通天”,便要有通天之力。
若无相应的实力,这两个字足以让天地反噬。
连玄虚准帝也心中震动。
他清楚得很——似他这般境界的强者取名,不是虚言。
能担得起“通天”二字的,绝非常人。
于是,他再度作揖:“通天……好一个通天!”
“敢问道友,为何取此名号?”
姜道玄看了他一眼,平静说道:
“天地有高低,人有远近,道有穷通。”
“吾不求高,不问远,只愿穷理以通天。”
“通天者,不是凌天而上,而是与天同心,与道同行。”
“故曰——通天道人。”
众人闻言,不禁面露恍然。
原来……通天不是傲天,而是与天为道……
玄虚准帝得知缘由后,不禁笑了笑。
旋即开口道:“此地人多,耳杂,道友不如移步一叙,如何?”
姜道玄微微点头。
很快,两人便走出论道广场,来到一处僻静之地。
玄虚准帝驻足转身,拱手一笑:“敢问通天道友,是否初来此界?”
姜道玄淡淡颔首:“正是。”
玄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之色:“果然如此。”
“若非新来,怎会这般与众不同?”
他轻叹一声,半是调侃半是感叹道:
“我在道衍大世界这些年,自诩广交天下修士,连各界准帝也多有来往,但像道友这般气度与心境者……寥寥无几。”
说到这里,他眯起眼睛,试探着问道:
“莫非,道友是为加入我道盟而来?”
若此等人物真愿加入道盟,那无疑能使道盟底蕴再添一些。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姜道玄却摇了摇头:“非也。”
玄虚准帝一怔,语气不由放轻:“道友莫非……嫌我道盟地小?”
“道友莫要乱想。”姜道玄温声道,“我此行不过借地一修,不久便去,不便涉入因果。”
“原来如此......”玄虚准帝面露恍然。
但心底深处,仍有一丝惋惜。
随后,他稳住心神,叹道:
“既然道友只是借地,那便好说。”
“道盟修地众多,我与道友有缘,自当略表薄意。”
“若不嫌弃,我那处灵峰,便可随意取用。”
姜道玄微微一笑:“哦?敢问那宝地有何玄妙?”
玄虚准帝略带几分自豪道:“我所居灵峰名为‘归真峰’,位于五行灵脉交汇处,日夜吐纳天地灵气,山下更有地火淬炼,灵气之纯堪比准帝中品。”
“寻常大圣入内,三日便可心境大开,百日可悟法一缕。”
此言一出,若是让外人听去,必要露出艳羡神色。
但姜道玄听完后,只是轻轻摇头。
玄虚准帝见状,神情一滞,语气微变:“莫非道友嫌灵气不够?”
姜道玄实话实说道:“并非不够,而是我需更高......”
“更高?”
玄虚准帝嘴角微微抽搐,心里暗道:
我的归真峰已是六级宝地,他竟还嫌不够?
这位通天道人,胃口未免也太大了些。
随后,为了体现出归真峰的含金量。
他耐着性子解释道:
“我道盟宝地,共分九级,九者为极。”
“我所居的归真峰,列六级。”
“再往上者,便是那些比我更强道友所执掌的的七级宝地。”
“八级,则是诸位道尊所居。”
“至于九级宝地——”
说到这里,顿了顿,神情变得复杂。
“那是历任盟主的专属修炼之所,名曰【太渊天境】。”
姜道玄微微侧目:“太渊天境?”
玄虚叹息道:“不错。”
“太渊天境,灵气之浓,已近帝阶中品。”
“内有九脉并汇,法则于空中自然生灭。”
“更有一缕‘虚天之息’,能助修士感悟大道源初。”
他摇头苦笑:“不过,其内只能助一人修行,若有外人踏足加入,只会使得灵机混淆,影响修行。”
“也正因如此,自太渊天境诞生以来,唯有历任盟主方能于其中修行。”
姜道玄闻言,眼前一亮。
玄虚准帝看着这一幕,面露古怪。
他未曾料到对方竟真打算去踹盟主的门。
随后,为了打消对方的愚蠢念头,当即开口劝解:
“道友,太渊天境乃是盟主大人修行之地,纵是诸位道尊,也不得擅入,还请——慎思。”
“若道友真是暂借一修,不如我去走走关系,替你借一处七级宝地如何?”
姜道玄眸光微动,不由多看了玄虚准帝一眼。
此人虽然修为与自己一般,同是准帝境一重,却能在道盟体系中调动七级灵地,显然背景不小。
只不过,自己只能在这里待十五年。
那么修行的地方无疑品阶越高越好。
于是,他摇了摇头:“多谢道友好意,只是……我需要的地方,还需再高些。”
玄虚准帝险些被呛着,心中暗叹:“这‘通天道人’,果真是来‘通天’的。”
换作旁人敢在他面前提这种要求,他早一袖子拍飞出界了。
但眼前之人的实力深不可测,他哪里敢得罪?
于是,他再次准备开口劝解。
但就在这时,姜道玄却说道:
“道友今日引我至此,已是情谊一场。”
“我有一桩机缘,聊表谢意。”
玄虚愣了一下,连忙摆手:“道友太客气了,我可担不起——”
话未说完,便被姜道玄打断:“若我未曾看错,道友所修,乃五行法则?”
???
玄虚准帝瞳孔骤缩,满脸不敢置信。
这时,姜道玄接着说道:
“你的五行之气运转尚未圆融,金克木、木生火,行有序而心不一。”
“你走的是术,而非道。”
玄虚准帝闻言,浑身一颤。
若说方才还只是惊讶,那么如今便是彻彻底底的惊悚了。
他实在想不通,明明双方都还未曾交过手,对方怎会看透自己法门中的瑕疵。
这种恐怖的洞察力,纵观他一生,都从未见识过!
随后,在玄虚准帝的紧张注视下。
姜道玄缓缓抬起右手。
五指微张。
金、木、水、火、土五色光华同时自指缝涌现。
他轻轻一挥。
五色光华又汇聚于掌心,彼此交融。
霎时间,虚空震荡!
只见那五行之力并非互克互生,而是彼此环绕、相容、孕变,犹如天地呼吸,周而复始!
玄虚准帝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只觉心神一颤,呼吸都停滞了片刻。
“这……这是真正的五行大道?!”
“生克不拘于序,衍化不困于理……”
姜道玄淡淡笑道:“五行之妙,不在于‘顺’与‘逆’,而在于‘合’。”
“金木水火土,本为一体,分则成相,合则归元。”
“若执着于谁生谁克,终是被法则所困。”
“当以心为轴,令五行随心而转,则万物不碍。”
话音一落,掌中五色光环骤然扩散,化作一座微型世界。
其内山川河岳俱全,五行循环,气机生灭不息。
“这.......”
玄虚准帝目瞪口呆。
他能够清晰感受到,那并非术法幻象,而是真正以法则构出的“道域”!
而这种圆融与平衡的境界,正是他这些年来所苦苦追寻的。
随后,玄虚准帝望着姜道玄,喉头发紧:
“道友……此道……可否传我?”
姜道玄微微颔首。
旋即抬手一点,一缕金光没入玄虚准帝眉心。
刹那间,玄虚准帝只觉灵台清明无比。
一道道对于五行法则的感悟在脑海中铺陈开来。
其中蕴含的细微转折、阴阳流变,正是他穷尽数万年都未能参透的奥义!
..........
数百息后。
待吸收这些感悟。
玄虚准帝面向姜道玄,躬身行礼道:“玄虚受教了!”
姜道玄神色淡然,轻轻摆手:“道在心,心不乱,行自圆。”
“此不过五行之‘理’,不值一提。”
玄虚却哪里敢当,整个人激动得无以复加。
若非场面不合,他恨不得当场叩首。
半晌,他深吸一口气,神色逐渐恢复平静。
“道友此番授我机缘,玄虚感激不尽,只是——”
他欲言又止,似乎有些犹豫。
姜道玄抬眼,笑意不减:“但说无妨。”
玄虚略作思索,终是开口道:“道友对于五行之理的领悟,实为我道盟多年未见之极。”
“而今世间修行五行者多,却皆困于‘术’。
“我想,将此感悟整理一番,编录成册,入道盟藏典,供后人参悟,以启后学——不知道友意下如何?”
姜道玄没有犹豫,立即回道:“原本便出自道中,何须独藏?”
“既为众生所悟,便应归于众生.......”
其实他还有些话没说。
本来这些感悟便是出自第一道尊身上。
如今再回道盟,自然没有问题。
更别说自己那道盟之主的身份了。
而此刻的玄虚准帝哪里知晓这些?
他只是愈发佩服对方:“道友胸怀若此,玄虚钦佩!”
“此恩,铭记于心。”
“我道盟若有此篇,当可为后人指明一线光!”
说罢,轻轻一挥袖。
唰——
一道柔光浮现,化作一枚晶莹剔透的玉简。
玄虚准帝看着玉简,以神念贯入其中,将方才姜道玄所授的感悟与自身多年体悟一并梳理。
片刻后。
玉简表面浮现出五色神辉,流转不息。
而玄虚准帝则是收起神识,笑道:“此道玄妙无穷,还需我再加以打磨。”
“但其名——我想暂称为《五行真解》,不知道友以为如何?”
姜道玄微微一怔:“五行真解?”
玄虚准帝轻轻点头,眼神炽热无比。
“不错!就叫五行真解!“
“现在的它,虽然还有些简陋,但我坚信,此法若能由后人参悟完善,定能成为旷世之术!”
“或许在遥远的未来,还能让五行一道,再立巅峰!”
姜道玄听着这番话,神色变得愈发复杂起来。
沉默片刻,忽而笑了笑,感慨道:“五行真解……呵,原来如此。”
玄虚准帝见状,有些疑惑:“怎么,道友觉得这名不妥?”
“无妨。”姜道玄摇了摇头。
但心底却泛起一阵轰鸣。
只因在一千万年后的道盟中,便有一门功法,名为——《五行真解》!
而品阶,更是高至帝阶下品,乃道盟的九大至强功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道尊早年便是因为修行此法,才能将自身的五行之道推演至大成境界,纵横同境,难寻敌手。
可如今,就是如此强大的功法,其最初雏形,竟是由自己今日一语所启。
这一瞬间,姜道玄不禁有些恍惚。
自己从未来得来,将感悟传给过去之人。
过去之人编录此经,流传后世。
后世的第一道尊修炼此经,而自己又从他身上悟得五行感悟。
如此循环,因果交缠。
就仿佛一条咬住自身尾巴的蛇。
“不对.......”
姜道玄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之中。
若无自己传经,便无第一道尊。
可若无第一道尊,自己又怎会有此感悟?
这是一个无始无终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