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边军不退 > 第1147章 伊斯坦布尔夜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伊斯坦布尔。

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为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奥斯曼皇宫外的一处高大建筑内,张之极与坐着轮椅的朱镇,还有魏忠贤,一共三人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一群群丰满到极点的婢女,端着许多奥斯曼本地的经典餐食在旁伺候着。

朱镇对女色并不感兴趣,魏忠贤一个太监,有心无力,张之极心中是有想法的,作为勋贵他开苞的早,十四五岁都已经收了教坊司一位清馆的红包,家中也有妻妾,十多月没有动女人,火气也是很大的,只不过他这次冒险过来,可不是为了哆嗦那两下。

干了一杯酒,张之极抹了抹嘴,让那些女人出去,而后看着朱镇有许多话想要说,可是话到嘴边,只是叹了一口气:“你…可能比我们所有人,都有决心,都要坚持。”

朱镇然然一笑:“哪里有什么决心什么坚持?只是一个残废的人啊…一个横在所有人中间的钉子,只能出来看看了。”

朱镇的意思张之极自然明白,他是被朱由校弄残的,虽然说也是朱由校饶他性命,但是他的妹妹是朱由校的皇后,是如今的太后,他的侄子是当今圣上,他若是还留在大明,这段关系可就没法理清楚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必须要走,包括朱威,可是所有人都不会直面这个问题,也包括朱威。

如此也好,至少心中的亲情,不会因为不见面而损失半分,总比见面了,伤了亲人之间的情分好得多。

“那你…不准备回去了?”

张之极知道答案的,可还是想问上一句,万一是别的答案呢?

朱镇摇头:“不了…回不回去,其实都一样。”

魏忠贤一愣,突然插话:“什么?别介呀我的小爷,半个月前咱们还要一起跑路呢,怎么又不回了?”

朱镇瞥了一眼已经明显老迈的魏忠贤:“喝你的酒吧。”

魏忠贤是老了,但是他可不傻,要是个傻蛋也不可能从一个赌徒混混混到如今这个地步,稍加思索就立马明白过来了,加上喝了点酒,瞬间有些激动:“小爷…您当初只是想让我走,您根本就没想过要跑吧?”

朱镇苦笑,他实在不想和聪明人打交道,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走去哪里?奥斯曼留不得,大明回不去,去西洋吗?我是无所谓了,这辈子怎么过都无所谓了,而你这个老东西啊,怎么着也不能让你死在外面吧?”

魏忠贤语气又重了几分:“咱家魏忠贤,名字带忠带贤,可何曾忠过贤过?这辈子咱家做的缺德事可是罄竹难书啊,让咱家这个脏了心的阉人落叶归根,可不知道要污了多少上好的田地。”

说到这里,魏忠贤也是叹了一口气:“咱家怕啊,怕的多了,以前怕疼怕饿,后面怕穷怕死,一辈子都是怕过来的,临了临了…反倒是不怕了,小爷…咱家是阉人,可也有心,咱家出大明入奥斯曼,和小爷的情况差不多,咱家是有罪之人,也是变节之人,咱家留在大明,任谁都能过来啐上一口,伺候皇上的份是轮不到咱家的,公爷也是心疼咱家年迈,给了个好差事…比以前好的多的差事,有权有钱说出去也算的上贵气了,可是咱家能在那里给公爷丢脸吗?没有公爷…咱家算个屁!所以小爷…你往后不论生死,可要带着咱家啊,要不然咱家在这里可就真的成孤魂野鬼了。”

这一番话,给张之极说的心中有些戚戚然,一个想回去,却不能回去,一个不想回去却又舍不得。

这两人啊,难。

“你们回不回去,你们说的可不算,等先生过来,都听先生的。”

听到张之极的话,朱镇摇头:“别想了,兄长不会过来的。”

张之极一愣:“嗯?不过来?怎么可能会不过来?”

朱镇翻了个白眼:“你说为何?第一是安全问题,阿鲁台城距离伊斯坦布尔太远了,相当于我大明京城到福建的距离了,一路上平原丘陵高原各种地形,还有各种关卡,并且奥斯曼帝国可不是大明,这里的权贵如同我华夏之诸侯王,奥斯曼的穆拉德四世欢迎我们,他们可不一定,若是闹出乱子来,可就很难脱身了。”

“先生哪里会怕这些?”

张之极嗤笑一声,他说的倒是没错,大军十万,装备精良,加上如今黑海上的大明舰队,还真的有三成以上的把握杀穿出去。

朱镇盯着张之极,给张之极看的有些发毛:“怎么?我说的不对?”

朱镇摇头:“不是不对,而是我终于知道了,知道你为何明明起步最早,却又走的最慢。”

张之极听到这个,脸色直接黑了,没好气的道:“怎么你也拿这事儿打趣?”

“这不是打趣,而是事实,你带兵就算没有兄长强,也和胡厉差不多吧?为何你不能独掌一军?你的才学虽不比朱缶,可是和朝中那些四五品的大臣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为何没有被重用?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朱镇声音很平淡,但是落在张之极耳中,却是有些刺耳的,他骄傲惯了,他可以在朱威面前脆弱,但是只有这一人能让他破例,其他人都不行,哪怕是朱镇也不行。

朱镇给张之极倒了一杯酒:“因为你呀,虽有勇有谋有才有德,却没有政治上的敏锐,可能与你出身有关,大明最受重用的勋贵之家,要个屁的政治敏锐,做什么的结果都不会太差,可是这政治不是过家家,很多事情不是靠着谋略和才德就能够解决的,我今日也不妨与你说清楚了,你最大的短板就是出身!”

张之极嘴唇蠕动,想要说什么,却不知道从何开口。

朱镇继续道:“大明如今的勋贵之家,只剩下你英国公,云南的黔国公,还有成国公和永州侯了,云南的黔国公势力都在云南,从不扩张一步,对内融合云南各民族,对朝廷忠心恭敬,对外遏制安南等国,是大明西南之盾,前永州侯胡大彪只有独子,也就是胡厉,从不拉帮结派,所有的威名都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成国公游戏人家,现在对赚钱更有兴趣,这三个勋贵之家,周边并未有什么攀附上去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祖上人情世故,而英国公呢?”

“英国公世代守京,与你英国公一脉有关联的文臣武将少说百位,甚至有亲的都有十多位,大明如今百废俱兴,到处都要用人,这些人现在大部分也都在关键的岗位上,比如京城都巡检唐理,比如山东征讨使覃宇华,比如中书省的沈清秋,这些人明面上看都是没关联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可以维系关系的纽带,那就是你英国公府!”

“你说…若是让你掌大权之后,这些原本的门生故吏,会不会聚集在你身边?答案是肯定的,他们肯定会依托着英国公府,成为一个同气连枝的政治集体,再往后呢?有没有想到两个字?”

“党争?”

朱镇点头:“不错,党争!党争才过去十年啊,有多大的危害就不必多说了,后人不忘前人之事,这就是你始终不能冒头的原因了。”

张之极一瞬间有些不能接受:“为何不早早告诉我?早点告诉我,我就能够早一些解决这些事情。”

朱镇撇了撇嘴:“怎么解决?一个个望过去,不是从小抱过你的,就是你的亲家长辈,更有为英国公府流血牺牲的人家,你如何去做?这是人情啊…最难解决的,就是人情世故。”

“你现在再好好想想,兄长为何不过来?”

张之极皱起眉头,仔细思量,而后猛的起身:“你的意思是…先生要让我在大明之外建功?好脱离大明内部党派嫌疑?”

朱镇点头:“不错…奥斯曼有求于我大明,如今大军压境,更是如此了,你若是能够在两国条约上签字,而后主导大明与奥斯曼之间的合作,那么你的功劳可就顶了天了啊!现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