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一级的供销社就几乎看不到台灯。
许大春估计,至少要到大商场或者专供外宾、华侨和海员的友谊商店才能保证有货。
说起友谊商店,许大春也有点儿心动,四九城的友谊商店是1964年才建成的,位置在东长安街,共有四层,面积9000多平,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了。
里面的货物也是非常全面,至少现在来看,除了沪上的友谊商店,几乎没有地方能跟它相提并论了。
但是唯一一点比较难受的是去那里购物需要外汇券,而这个东西普通老百姓是无法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只能通过特定的渠道搞到一些。
许大春想了一下,觉得应该不是很难,这个东西,他早些时候也听人讲过,有专门干这行的,只是价钱不菲,可他许大春也不是差钱的人啊。
他手里的好东西不要太多,随便拿一些卖出去,那价格都是普通人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工资。
“我这几天想办法弄点儿外汇券,要是能弄到,周末去友谊商店看看吧,除了台灯,也看看有没有其他要买的。”
王颖闻言眼睛一亮,她可太想购物了,只是现在的购物环境跟以后可没法比,导致她连逛街的热情都没有了,这友谊商店她是有所耳闻的,据说里面东西琳琅满目。
原本她以为外汇券这东西很难弄到,听许大春这说法,是有办法?
“你能弄到外汇券?”
“问题不大,找人问问吧。”
“那你多找几个人问问,我都要憋死了,我要购物,我要消费。”
“你这话也就在家说说,在外边,能给你当资本家大小姐给批斗了。”
“切,还批斗我?我爹不拿枪崩了他就算我爹吃斋念佛。”
“对了,我今天在林大爷家。。。”
许大春把两个小孩儿以及他们可能带一些小伙伴来家里吃饭解馋的事儿说了一下。
“吃呗,正好他们来了你还能多做几样,我也能解解馋,你也能赚点儿钱,要不闲着也是闲着,再说了,你那食材又不花钱,收多少都是赚的。”
“什么叫收多少都是赚的,你老公我的劳动就不值钱了吗。”
“值钱值钱,你最值钱,行了吧。”
王颖当然知道许大春的手艺肯定不止这个价格,但是也没有办法,一方面是时代限制,另一方面,都是熟人家的孩子,人家给钱是人家家里懂事,孩子家教好,但是你要是还惦记涨价,那就说不过去了。
许大春知道林大爷的两个孙子可能会有点儿急,也许他们的那几个小伙儿也有些馋了,但是他没想到能这么馋。
第二天一早,王颖刚去上班,许大春就听到了门铃声响起。
没错,就是门铃声,许大春有关门的习惯,这又不是农村,没事儿开着院门干什么,所以来人就要敲门,但是前院又没人住,所以经常都是手都砸疼了,正院还是听不见。
熟人还可以推门就进,比如王主任或者王大爷一家、小六子之类的,不熟的人就不太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