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风流大宋 > 第554章 主事大娘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艘打着高丽国旗号的海船在天津港靠了岸,但是随即下来的却是一队辽国士兵,上前负责勘验文书的港口小吏看了后却吓了一跳:船上之人居然是大辽国新晋集贤殿大学士、原东北路统军使,现南京道统军使徐三之正妻,同时也是高丽国长公主王文姬,这是刚从高丽开京省亲结束,要从这里转去析津府。

天津港由于本身特殊的地位,南京道统军司在这里单独驻扎了一千人的军队。

一看是本道统军使的正牌家眷,虽然其随行有辽阳派来的亲兵护送,但天津港守将还是坚持派出一个都的兵力,随同一起前往析津府。

不用说,这位前来的“高丽长公主”其实是从流求过来的李清照。

李清照原本留在大秦府一边照看着儿女,一边思念着秦刚。刚接到来信时还有点淡定,但是一旦看完后,便立即跳了起来,大声对月娘说:“快帮我整理行李!我去向爹娘辞行!”

月娘还没听明白,李清照已经一溜烟地不见了踪影,她也不知自己这位小主子要整理几人的行李、又是计划去往哪里的行李?也只能一头雾水地先收拾起来。

李清照向父母转述了信中的情况,李格非为稳妥起见,又叫来了秦观等人拿主意。大家听完后,有了两种意见:

李格非认为,秦刚身处辽国,无论是辽国公主逼婚、还是高丽公主假婚,都是迫于形势下不得已所为,他在信中坦诚相告,是表现出他的诚意,包括建议清娘以高丽长公主名义过去,其主要目的,还是想让这边的人放心、并继续相信他。所以他作为清娘的父亲,更担心去辽国的风险,并不建议女儿真的过去。

秦观却认为,秦刚对自己人不会用什么弯弯绕绕的心机。他提出这个建议,说明的确是希望李清照过去,且以李清照的聪慧,去了后也一定也能起到帮他的作用。

当然,最终还是李清照十分坚定地决定:将一双儿女托付给母亲,要求立即出发北上。

闲话少说,流求的船只行至耽罗岛休整,便遇上了辽阳派出来的第二拨人马,拿着秦刚的信物通知她,要从这里改向去析津府,因为秦刚已经调去了那里上任。

于是,李清照便就在此处开始更换行头打扮,正式打起了高丽国长公主与南京道统军司亲兵队的旗号。

从天津港上岸后,地方兵马开路更加顺畅,途经武清、漷阴与潞县,最终抵达析津府。

析津府,也是大宋念念不忘的幽州,契丹人取得此地后,定其为南京并先命名为幽都府。到辽圣宗时,才取《尔雅·释天》里的“析木谓之津”之义,更名为析津,体现出了大辽努力吸收中原文化的决心。事实上,析津府也成为整个大辽汉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进城时,李清照不时地掀起马车边的窗帘,仔细打量这座巍峨雄壮的燕都旧城,感受着这里突出的厚实历史凝重感。

车队行进在析津城内的大道上,这里的建筑风格不仅十分接近于中原,而且汉人比例更是远远高于其它地方。甚至在迎街飘荡的各式商招以及陆续挂起的灯笼映照之下,让人突然会有一种恍然回到了某座中原城市的感觉。

此时析津府的户籍人口足有三十万,一半居于周围十一县,另一半人住在城中,这在整个大辽不仅雄居榜首,就算拿到中原也能进入前十之列。

析津府城与其它四京一样,分为宫城与外城两部分,但是它的宫城有点特别,修建在了整座城的西南角,所以它的西门与南门与外城共用并常年紧闭,只开东门与北门。李清照一行便就从东面的宣和门进入,统军府与留守府、三司使司等衙门府邸等都位于宫城内。

李清照到达的时候,不仅秦刚还未赶到,包括魏国王耶律淳一行也未到达。而只有提前出发的顾莫娘在府院里了。

此时在宫城内主持日常事务的是南京三司使马人望,一个汉官。

大辽五京,各有三个最主要的官职。其一曰留守事,一般都由皇室宗族成员担任,为一地最高长官。前任南京留守事是耶律和鲁斡,去了上京任惕隐大臣,接任的便是他儿子耶律淳;其二为统军使,是当地最高军事将领,秦刚正以徐三之名前来上任;其三为三司使,专管财政收支、租赋征收与盐铁专卖这三类事,是地方的最高财政长官。这一官职需要专门的财税管理学问,便多以汉官担任。之前秦刚知沧州时,合作开发天津寨的李宁一就是那时候的南京三司使。

马人望,字俨叔,出身于南京本地的马氏大族,他的始祖马胤卿原是后晋刺史,战败被俘后,宁肯在医巫闾山种地也不当官,在当地极有名望。直到第四代孙马人望,幼时曾是孤儿,但他聪明颖悟,年长以后以才学着称。

辽道宗咸雍年间,马人望考中了进士,任松山县令,关心民生,为官正直。天祚帝即位后,要追查耶律乙辛的罪行,马人望在此事处理过程中平心论处,救了很多被无辜牵连的人。

马人望之前曾任过南京度支判官,能够做到公私皆足,便迁升为中京度支使,政绩斐然;之后调任左散骑常侍,陆续升迁为枢密直学士。

就在今年春捺钵前,天祚帝听了多人推荐,拜其为参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事。

顾莫娘来时,马人望只是安排手下迎接安置。但在听说高丽长公主王夫人来到,却是亲自带人到宫城门口相迎。

“大辽南京三司使马人望,恭迎高丽国长公主殿下。”

“马司使太客气了,妾身已经嫁为徐氏为妻,便就都是大辽人,之前的那点虚名就不要再提了。”李清照已经不是第一次冒充王文姬,这次在出发前,特勤房专门安排了一个熟悉高丽画务的人在路上辅导。而且秦刚更有准备,从王文姬那里索要了一名商行管事的心腹,还有一名亲信侍女,跟随着派去耽罗岛的亲兵,一并随李清照同行。

管事可以帮李清照更方便地调动高丽商行的资源,而那贴身侍女则负责指导教会李清照如何更加扮演好王文姬。

“那马某还是得称一声王夫人。”马人望再次行礼之后,也不避来意,直接开了口,“听说夫人之前掌管着开京最大的商行,东京的高丽生意有一半出自于夫人名下。马某此时主事南京财事,总是觉得本地的商税发展任重而道远。今天欣闻夫人随徐学士前来就任,可谓是久旱逢甘霖,又是双喜临门啊!”

原来如此!

“马司使过誉了,妾身此次出嫁,的确也随嫁了一点生意。自然便会随着带来南京,只是小号薄业,就怕帮不上马司使太大的忙,实在是惶恐啊!”李清照点头应完之后,便就顺势叫来身边那位高丽商行掌事,介绍他与马人望直接沟通商量。

这马人望也是一个务实的官员,凡到一地,一为安置民生、二为招商生赋,都是踏踏实实地做事,这次他亲自过来迎接王文姬,倒并不是如其他官吏那样趋炎附势,更多的则是为了他心里所关切的“招商引资”。

当然,这也并不影响其他想要“上进”的官吏。马人望将李清照一行引至统军府门口时,早就有一批南京的官吏带着家眷过来求见、并自荐帮忙。

马人望提前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也不屑与这些人抢活,与高丽商行掌事约好了另外见面交谈的时间之后,便告退了。

对于余下其他官吏的讨好,李清照也不推托,任由他们竞相表现,并且还十分客气地让如今是一身高丽婢女装扮的月娘出面,单独收下他们的拜帖。

进了统军司府邸后院,里面早已打扫一新,看到李清照过来,院里也就呼啦啦地跪下了齐崭崭的一批奴婢相迎。

前面领头的一位婆子介绍,她姓赵,是先前统军府邸里的管事内知,旁边负责各类事务的家奴、婢女都归她来管理,所以她便开始一个个地介绍各自的职责。

“赵内知?”李清照刻意将自己的宋语说得很生硬,但在口气上却一点不惯着对方,直接打断她的话道,“这里的人,太多,你先下去,整理成账册,写上,每人的经历、擅长、现在做什么。再送给我看。”

“哦,大娘子从高丽国过来,不必太费心事事躬亲,这些人做了好多年,之前的统军老爷以及后院大娘子都极为放心,老婆子对他们一个个的都十分熟悉,保管把底下的活都安排得明明白……”这个被称为赵内知的管家婆子还想摆摆老资格。

李清照一听,脸立刻拉下来,硬梆梆地顶回去:“我在高丽国是长公主、徐老爷是当朝的集贤殿大学士,你们,都伺候过吗?”

赵婆子一下子被问得噎住了,只能尴尬地讪讪说,回去就整理。

李清照没理她,带着侍女向前走了两步,却看到前面单独跪着的一名女子很是突出,而且她的服装也与众婢女非常地不同,便停下了脚步。而那个赵婆子一见,立即跟上说道:“叫大娘子知道,这便是顾支婆,前天刚从辽阳府那里过来。”

顾支婆?

李清照先是一愣,立刻回味过来,支婆是下人对家主小妾的称呼,也就是那个在辽国做了舞姬、最后又被赎身到徐三府上的顾莫娘。

李清照低头瞧了一眼,淡淡地说道:“你们,先回去!顾支婆,随我进来!”

顾莫娘在辽阳时,便就知道了秦刚在保州娶了高丽长公主的消息,自然明白到了南京后一定会见到这位长公主。而在她动身之时,也接到了完颜吴乞买的直接指令,在南京时,一定要想办法与这王文姬多多接近,要弄清楚高丽国与秦刚之间,是否有什么隐含的协议?

当然,完颜吴乞买知道秦刚在流求岛大婚之后不久。但是他也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认为男人娶个三妻四妾极为正常,万里之外的辽国再娶一个,而且还是以为同的身份;而且他也根本不知道李清照与王文姬几乎长得一模一样这个事实,所以根本也就没有想到会把秦刚与李清照结婚的事情联想在一起告诉顾莫娘。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十分有意思了:

表面上看,这三个人分别是大辽大将徐三、高丽长公主王文姬、南京舞姬顾莫娘;但是她们又各自的真实身份却是大宋太子少保秦刚、其妻李清照、旧识郭小娘。

李清照由月娘陪着进了后院里的正中厅堂,然后只让顾莫娘一人跟了进来,连一直与其寸步不离的刘嬷嬷都拦在了门口。

李清照在主座上缓缓坐下,一旁的月娘正准备沏茶,顾莫娘却是看得机灵,抢先一步上来,端起了桌上茶壶,一边往茶盏倒水一边说:“请给妾身一个机会,为大娘子倒茶。”然后又双手捧起茶盏送到李清照的面前。

小妾给正妻奉茶,既是主动表示自己伏小的态度,也有探询正妻是否接纳承认自己之意。顾莫娘虽然知道秦刚不拿她当回事,但是她住在这府中,想要有一席之地,还是必须要得到正妻王文姬的认可才行。

李清照却是知道她的底细,也不想在这事上为难她,便直接接过茶盏啜了一口。

顾莫娘此时离着李清照十分近,两人终于也仔仔细细地看清了对方。

对于李清照而言,对面的人与过去的郭小娘长相变化并不大,不过今天更精于化妆打扮,神情气质上更多了几分狐媚妖艳。

而对顾莫娘来说,当年她见过的李清照还是一个没长开的小丫头,与今天相差太大。她再怎么猜测,也不会与眼前这个庄重贵气的高丽长公主联系在一起。而且也因为对方接了自己的奉茶,心中十分地欢喜,便轻笑道:“妾身这次再见大娘子,便想起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实在是缘份不浅呢!”

李清照正在想起多年前京城庙会见面的事,不防被对方一句“第一次见面”吓了一跳,还以为对方也想到了那件事。但转念一想,才明白对方指的,应该是秦刚与她在辽阳王府里看酒宴表演,那一次,是王文姬的确在场,便就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李清照心里念头闪动,脸上却波澜不惊:“你跳的舞,很不错。老爷来了后,便要在家里多跳跳才好。”

这便就是正妻的态度,意思是:做好你小妾的本份,在家里跳跳舞,收住家主的心就好。

眼下的顾莫娘并不是清楚,这王文姬是否清楚她与秦刚的真实关系。而且事实上她如今侍奉的男人却是萧奉先,所以在表面的恭敬之下,她也没有什么畏惧之心,只是退回自己的座位上后,内心却是十分有底:我又不真是你家的小妾!你家所谓的这个老爷留着我在这,还不是因为我侍奉的男人是大辽皇帝身边最有权势的人么?

当然,双方都处于相互试探的阶段,许多话语也并不会说得太透彻。李清照还是依着高丽长公主的性子与口气,简单地问了几句顾莫娘前些天从辽阳一路过来的情况。同时,又因为析津府原本就是这顾莫娘先前所待之地,兼带问了一些关于本地的风土人情之事。差不多时间后,便就让她退下了。

堂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良久,李清照才幽幽地开口:“光是听说这顾莫娘历经风月之场,妖媚惑人的本事不小,今日一见,方知不假!”

月娘赶紧说道:“家主是正人君子,大娘子多多放心,而且奴婢也会帮着盯紧的!”

陪李清照一同来析津府的几个下人,都是流求特勤房专门安排的得力干将,这也将会是他们将势力深入辽国南京的最佳机会。

第二天,李清照便开始了摆出当家主母的派头,拿着那位赵婆子交上来的名册,开始了管事。当然并不需要她直接开口,而是由月娘以及真的王文姬留给她的婢女问话、训话,处理起来十分得心应手。

所以,在赵婆子口中“又勤勉、能干、忠诚”的家奴婢女里,随便用三五招,偷奸懒滑之徒便立即显出原形,再分开来对质一番,几个想混进来的关系户也被一一清理。

李清照顺势就将与她一同过来的自己人安排接管了府中后院事宜,余下具体做事不够的,直接去城里人牙子那里再物色。

此时,秦刚与郭啸等人也顺利到达析津府。

李清照一接到他们已进入外城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带了随从冲出府门,径直迎向宫城北门。让一群奴婢们都在悄悄议论:“没想到大娘子和老爷的感情这么好?!”

其实只有月娘心里明白,大婚后秦刚便离开流求,一晃到现在也算是分别半年了。

北门处,李清照让人掀开车帘,虽然人还是端坐在车内,但是一双泪眼直直地看向此时一身戎装的秦刚,欲哭又要强忍住的神情,也让秦刚禁不住地心疼,立即是飞身下马,径直地进入车厢。一旁的月娘极贴心地立即放下车厢前帘,为两人隔出了一片不受外人打扰的独立空间,再轻声嘱咐车夫:“掉头!回府!”

车厢之内,李清照一头扎进秦刚的怀里,半年来的思念、担心,还有一路上的辛苦、折腾,甚至还包括为了乔妆成高丽长公主的委屈、紧绷,此时俱化为了止不住的泪水,无声地啜嗫,并染湿了秦刚的前襟。而秦刚此时也十分贴心地抚摸着她的脸颊,不住地柔声安慰:“我知道,我懂,确实让你受苦了!所以,不就让你过来了么!”

李清照好好地哭了好一会儿,终觉得不解气,又狠狠地使着劲掐了秦刚几下,可是一见到对方夸张式地咧嘴皱眉之后,立即又转成心疼地抚摸方才所掐之处,关心地说道:“真掐痛了吗?”

此时的秦刚既在点头、同时也在摇头笑道:“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