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出木屋时,午后的阳光正暖。叶羽衡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见村口老槐树下坐着几位摇蒲扇的老人,刚走近两步,穿蓝布衫的老者便眯眼笑起来,手里的蒲扇“啪嗒”合上:“新来的后生?瞧着面生得很!可是阿泽领回来的客人?”另一位戴草帽的老人也跟着招手,声音透着热络:“快过来坐!刚到村里还习惯不?看你衣裳沾着泥点子,莫不是路上受了累?”穿灰布褂的老婆婆赶紧递过一张干净帕子:“擦擦汗,这天儿虽暖,可林间湿气重。缺啥少啥尽管开口,衣裳破了我给你缝,肚子饿了就去我家吃碗热粥,咱们青禾村没有见外的理儿!”

叶羽衡拱手道谢,顺势坐在石阶上:“劳烦老伯们挂心,只是初来乍到,总觉得这村子……太过安逸了些。”蓝衫老者拍着大腿朗声笑:“安逸还不好?先生怕是没经历过苦日子!咱们这儿冬有棉、夏有凉,灶台上总有余粮,出门不用锁门,孩子丢不了,全靠村西头那座神庙撑着哩!”

旁边的几位老人倚着竹椅慢悠悠摇着蒲扇,孩童们围着石桌打转,正用树枝拨弄着地上的蜗牛。画面满是岁月静好,没有半分喧闹扰了这份安宁,一位老爷爷捻着胡须轻声劝诫孙辈:“别总逗弄蜗牛呀,快把树枝拿开。它背着壳赶路多不容易,可不能挡了它的路,万物都有自己的活法,你们要记在心里。”小孩们晃着脑袋,似懂非懂地点头:“爷爷,我们知道啦。以后再也不欺负小蜗牛了。”然后几人相视一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脸上,暖得像揣了块温玉。

听着旁边的话叶羽衡无端的心里发凉,虽然这里很和善,但是有点和善过头了吧。

蓝衫老者见他久久不语,以为他还在忧心自己是外乡人融不进村子,便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粗糙如砂纸,力道却异常轻柔:“后生别拘谨,咱们青禾村和气得很呐。”

他眯起眼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坳,瞳孔在阳光下收缩成细小的黑点,语气带着几分神秘,像是在分享什么天大的秘密:“每日清晨听神使讲经,那些经文啊,就像清泉洗心,再暴躁的性子也能磨得平和,什么不好的念头都会慢慢散了。”戴草帽的老人跟着点头,草帽檐下露出的额角异常光洁,不见寻常农夫的风霜:“先前有几个修士模样的外乡人来,性子野得很,腰间佩着剑,走路带风。住了三个月神庙听经,出来后就跟咱们村里人一样,说话都轻声细语的,剑也不知扔哪儿去了。”

叶羽衡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粗布,心里像压了块浸了水的棉絮般沉滞——村民过度的和善像层密不透风的茧,连眼角眉梢的笑意都透着精心打磨的规整,神庙的传说裹着蜜糖般的洗脑意味,连孩童对蜗牛都慈悲为怀的举动,都显得刻意得不真实。

他勉强扯出半边笑容应付着老人,目光却频频瞟向村口那棵歪脖子槐树,终于寻了个“刚来这有点累”的借口匆匆告辞。踏上回小院的青石板路时,后颈的汗毛仍根根倒竖,阿泽那句\"村里没人知道阿念存在\"的警告突然在脑海炸响——做出这样事情的少年,或许是这诡异村庄里唯一没被织进蛛网的人。

推开小院木门时,暮色已像浸透的墨汁般漫过篱笆墙。叶羽衡在门外轻声叫了几句阿泽,但始终无人应声。叶羽衡不好随意进入房间怕又看到什么不该看的东西,他在院子中缓缓坐下。

从黑纹兽腥臭的利爪下逃生,到被阿泽拖回这个\"世外桃源\",再到村民们统一得诡异的祥和笑脸......连日来的惊险与困惑像浸了水的麻绳缠在心头,直到此刻独处,叶羽衡才惊觉后颈渗出的冷汗已黏住衣领,像条冰冷的蛇缓缓爬过脊椎。他抬手按向太阳穴,指腹传来针扎似的刺痛——就像有人用烧红的铁钳硬生生剜去了他的过去,只留下个空洞的\"叶羽衡\"之名在记忆里晃荡。

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试图抓住那些在脑海中闪回的碎片:似乎有剑鸣清越如冰裂,有古籍的墨香混着檀香,还有个模糊的女声在唤他\"师兄\",指尖拂过书页的触感犹在......可每当他想看清细节,记忆就像被狂风卷过的烛火骤然熄灭。他是谁?来自哪里?为何会出现在这片森林?连最基础的身份认知都成了谜团。

一连串疑问如毒蛇般缠上心头,后颈的冷汗顺着脊背滑入衣领,激得他打了个寒颤——自己仿佛是个被抽走记忆的木偶,被随意抛在这片诡异的土地上。想要知道自己是谁只能先去那座神秘的寺庙看看了。

灰蒙蒙的雾气还没散尽时,叶景念是被一双枯瘦却有力的手从冰冷的石板路上扶起来的。她身上的白色衣裙沾了泥污,长发散乱地贴在颈间,脸色苍白得像蒙了层薄霜。救她的是个穿着靛蓝粗布衫的老婆婆,脸上的皱纹像被岁月揉皱的草纸,眼神却亮得有些异常。

“跟我走。”老婆婆的声音又干又哑,没有半分温度,连扶着她胳膊的手都带着一股凉意。叶景念想开口问些什么,却转瞬晕了过去,只能任由老婆婆把自己带回一间矮矮的土坯房。屋子很简陋,只有一张缺了腿的木桌和两张铺着稻草的硬板床,墙角堆着半袋发黑的糙米,空气里飘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霉味。

叶景念左臂上两道深可见骨的抓痕还在渗着血珠,边缘外翻的皮肉上沾着几缕深褐色的布料纤维——像是被人死死攥住手臂时,指甲掐进肉里留下的。她恍惚记得最后那刻,自己正拼命拽着傍边的人,对方的力气大得惊人,指尖几乎要掐碎她的骨头,耳边似乎还有金属碰撞的脆响,以及一声模糊的怒吼:“放开!”可记忆在此处突然断裂,再睁眼时,已被老婆婆用粗糙的麻布裹着胳膊,伤口敷着冰凉的草药,血腥味混着霉味在鼻尖萦绕。

叶景念醒来后盯着房顶默默思考,这不对,记忆的最后一刻是似人非人的吼叫,这是什么东西,发生了什么事,她一概不记得。她只记得自己叫叶景念,但是自己是谁,要去做什么,怎么来到这里的,她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叶景念睁开眼时,视线里只有一片模糊的天花板。她就这么静静盯着,意识像沉在温水里慢慢上浮,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滞涩——不对。记忆的末梢还缠着那声诡异的嘶吼,不似人声,又带着活物的暴戾,可再往前追溯,却是一片空白。那是什么东西?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无数疑问在脑海里打转,却找不到半分线索。

她勉强撑起身子,指尖触到陌生的被褥,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连“自己”都是模糊的。她记得自己叫叶景念,这三个字像刻在骨子里的印记,可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她是谁?她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事?又怎么会躺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些本该烂熟于心的答案,此刻全变成了散在雾里的碎片,任她怎么抓,都抓不住半分。

“你醒了,感觉怎么样,还难受吗?”

苍老的声音刺破土坯房里的寂静,带着几分刻意压平的平淡,却难掩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叶景念缓缓转动僵硬的脖颈,视线落在门口——老婆婆正端着一只豁了口的粗瓷碗走进来,碗沿沾着几点深褐色的药渣,漆黑的汤药在碗里轻轻晃荡,热气裹着苦涩的草药香漫开来,与屋里淡淡的霉味交织,竟奇异地少了几分刺鼻感。

叶景念没有立刻应声,只是撑着手臂慢慢坐起身,动作间牵扯到左臂的伤口,让她忍不住蹙了蹙眉,却没发出半声痛呼。她垂下眼,目光掠过床头矮凳上的药碗,又抬眼看向老婆婆枯瘦的脸,眼底的警惕像潮水般慢慢退去少许,只剩下恰到好处的审慎。她轻轻颔首,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却清晰利落:“多谢婆婆,已经好多了,只是胳膊还有些沉。”

老婆婆将药碗往她面前重重一推,豁口的碗沿磕在木桌上发出闷响,枯瘦的手指在碗沿掐出白痕:“后山止血草熬的,喝不喝随你。”见叶景念盯着药碗不动,她突然嗤笑一声,转身扯开窗纸让冷风灌进来,语气像淬了冰:“早上在后山捡你时,血都快流干了,要不是老婆子闲得慌捡你回来,你早喂了山狼。”说罢将粗布裙摆往腿上一摔,却在转身时,悄悄把窗缝推拢了半寸。

“多谢婆婆,”叶景念还是没有动作,“在下醒来之后到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实在是放不下戒心,还请婆婆见谅。”

“怕什么,老婆子我还能害你不成,这里可是青禾村。”婆婆提到村子脸上的皱纹突然舒展开,眼角堆起细碎的笑纹,枯瘦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粗布围裙上的补丁,“你瞧着——”她忽然指向窗外,夕阳正给村口的老槐树镀上金边,“怕什么,老婆子我还能害你不成,这里可是青禾村。”婆婆提到村子脸上的皱纹突然舒展开,眼角堆起细碎的笑纹,枯瘦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粗布围裙上的补丁,“这里的人都和善,没有争吵没有打架,大家就像一家人,平日里说话都轻声细语的,连高声都怕惊着旁人。害不了你的。”

叶景念端起药碗一饮而尽,苦涩的药汁呛得她喉咙发紧。放下碗时,婆婆已将麦饼砸在她怀里,饼渣溅了满身:“吃了赶紧躺好,别在这儿碍眼。”可叶景念低头时,却看见麦饼下垫着张油纸,是特意防脏的。

见叶景念没有动作,婆婆也没催促,什么话也没说便转身离开了,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干涩的轻响。叶景念在屋内静立片刻,侧耳听着院外的脚步声渐远,才缓缓活动手腕,左臂的伤口在动作间传来轻微的牵扯痛,她指尖轻轻按过缠着麻布的绷带,确认血渍没有渗出后,才蹑手蹑脚地推开房门。院角的老槐树投下浓密的阴影,她借着树干掩护,像狸猫般灵巧地攀上院墙旁的香椿树,粗糙的树皮蹭过掌心,枝叶在她肩头沙沙作响,她选了个三杈枝桠坐稳,茂密的叶片恰好将她完全遮蔽。

叶景念躲在树冠间,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缝隙俯瞰整个村落。

远处院坝边的石磨旁,两个农户正抢着往车上搬新打的犁耙:“这犁耙你先拿去用,我家那亩地还没到翻耕时候!”“那可不行!去年我家盖牛棚,你把自家的木料都拆来给我用,这份心意我还没补!王弟,你再推我就把犁耙砸了!”二人像是在为一件农具争得不可开交,不过旁人争的是“我先用”,他们争的是“你先用”,不管嗓门多响亮,嘴角的弧度却始终没落下。

晒谷场边,几个孩子正围着竹筐分野果,最小的女童刚伸手碰到颗红透的山楂,突然像被烫到般缩回手,怯生生地把竹筐往同伴面前推:\"姐姐先挑。\"其余孩子立刻齐声附和:\"对,姐姐先挑!\"最后果子在筐里转了三圈,谁都没敢先拿,直到一个梳双丫髻的女孩突然哭起来,说自己不该先碰果子,其他孩子也跟着抹眼泪,互相道歉说\"是我不好\"。

这村子确实是和谐,但和谐的不正常,每个人似乎都没有自己的情绪,只一味的谦让。

夜晚,热闹的村子像被掐断喉咙般骤然死寂,连虫鸣与风声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一道拖沓的脚步声从巷口悄然响起,在青石板路上拖出\"沙沙\"的摩擦声,格外刺耳。

月光透过薄雾洒下,照亮了来者——正是白天在槐树下分糖的白发老人,此刻他佝偻的背脊挺得笔直,平日里浑浊的眼珠在黑暗中泛着非人的绿光,嘴角咧开一个僵硬的弧度,像是用线牵引的木偶。他慢慢走到一栋房子前,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门板,指甲缝里还嵌着白天分糖时沾到的糖渣,就那么直挺挺地站着,头颅以一个诡异的角度微微倾斜,仿佛在透过门板\"看\"着屋内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