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星锋指尖捏着文件边缘,能感受到纸张的细腻质感,却没有第一时间翻开。

靠在椅背上,目光透过车内的后视镜,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开车的年轻人。

如果不出意料,单单从这位秘书的行为来看,恐怕不是帝都办公厅那些只负责文书工作的机要秘书。

搞不好,是保卫部或者安全部的内勤秘书。

李星锋心里有自己的判断。

要知道,正常的机要秘书,只会把公文包放在副驾驶或者自己伸手就能碰到的地方,牢牢放在视线范围内,绝不会像这样藏在身后。

只有安全部和保卫部的秘书,才有这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视线范围内并不保险,你能确定公文包没离开视线,却无法确定包内的东西是否安全,只有贴在自己能完全掌控的范围内,随时感受到包身的存在,才更让人安心。

尤其是刚才秘书接过车钥匙时,李星锋的指尖无意间碰到了他的指腹,清楚地感受到食指关节处,有处老茧。

触感很粗糙,这是长期摩擦留下的硬实感。

千万可别说是拿钢笔写字练出来的。

明显是长期握枪、进行枪械训练后留下的痕迹。

“嗯,同志,保卫部还是安全部?”

李星锋的声音在安静的车厢里响起,带着几分随意,像是随口闲聊,目光却依旧落在后视镜上,观察着秘书的反应。

开着车的年轻秘书握着方向盘的手没有丝毫晃动,连指尖都没有偏移半分。

眼神却快速在后视镜里扫了李星锋一眼。

目光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像是在判断李星锋提问的意图,随后便恢复沉稳,用平稳的语调回答:

“安全部。

“今天参会人员较多,很多都是从地方赶来的,涉及多个敏感领域,一直都是由我们安全部负责保卫工作。”

“为了方便安保沟通,避免信息传递出现偏差,从现在起到会议结束,直到各参会人员安全返回岗位,这段时间的随行工作,都由我们安全部的人员负责。”

李星锋缓缓点了点头。

他自己本就是安全部的副部长,虽说平时不管日常事务,大多时间都在忙活自己的业务,但部门里的规矩和人员的行为习惯还是清楚的。

从秘书的回答和动作来看,他猜得没错,今天参会的人,要比昨天多上不少,而且涉及的领域也更为重要。

车厢内再次陷入安静,只有引擎的轻微声响和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

李星锋翻开了手中的文件,文件第一页没有常规文件那种黑体加粗的开头标题,也没下达文件的单位落款,只有密密麻麻的参会人员名字和职位。

比如,他李星锋的名字后面,就用括号清晰标注着(星海重工董事长),排在他后面的是王海,括号里写着(星海重工总工程师)。

两人名字下方,紧跟十几位星海重工的工程师,每个人的名字后面还都附带了具体的技术领域,像是“综合动力系统研发”“特种钢材应用”“基础材料突破研发”“综合工程装备设计”之类的标注。

星海重工的出席名单下方,用一条细横线与其他单位隔开。

横线下方是大夏兵器集团和相关单位的参会人员。

名字密密麻麻排了两列,不少单位的名称带着“xx研究所”“xx军工基地”的后缀,李星锋都只在行业内部的机密报告里见过,从未在公开资料中看到过。

看完第一页,李星锋心里有了数。

看来今天开的是军事装备会议,而且涉及的项目级别不低。

翻过第一页,第二页就只有参会人员的名字了,没有任何职位标注,连单位名称都没有。

比如,大长老的名字排在最顶端,字体比其他人略大一些,颜色也深了一度,格外醒目。

再比如,周安等智囊团成员,名字按照姓氏笔画依次排列。

这些名字里面,有李星锋认识的,比如智囊团。

也有不少陌生的名字,名字后面没有任何备注,透着几分神秘。

这一刻,李星锋不禁在心里感叹,大夏能人辈出,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光是这一页名单上的人,恐怕就涵盖了多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之所以没有标准单位和行业范围,都是为了保护这些科学家。

自己能混进今天这个会议,多半是沾了王海的光。

要是没有王海这位总工程师,没有星海重工在科学领域的突出成果,这种级别的会议,他这辈子恐怕都没机会参加一次。

术业有专攻啊!

快速的扫了一眼这些陌生的名字,李星锋自嘲地笑了笑。

自己不过是个靠着几十年时空记忆、占了先知先觉便宜的商人罢了,比起那些在技术领域深耕几十年、为国家军工事业默默付出的专家,差得远了。

他们才是真正支撑起大夏国防力量的基石。

而自己,不过是恰逢其时,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车子抵达帝都办公厅时,门口的卫兵,在北方寒冬,身着橄榄绿军装,身姿笔挺地立在两侧,腰间的武装带系得紧紧的,手中握着的钢枪泛着冷光,眼神锐利如鹰,警惕地注视着来往车辆。

经过卫兵检查之后,李星锋跟着秘书走进办公厅,穿过宽敞的大厅,朝着安排好的会议室走去。

大厅的地面同样是大理石材质,墙壁上挂着几幅描绘祖国山河的油画,色彩厚重,充满力量感。

走了大约两分钟,转过一个拐角,李星锋却发现自己并不是来最早的。

会议室的门虚掩着,露出一条缝隙,两名身着黑色安保制服的人员守在门口,制服上别着银色的徽章,肩膀上的对讲机时不时传来细微的电流声,夹杂着简短的指令。

来参会的人三三两两地聚在走廊里,有人压低声音交谈,双手时不时比划着,像是在讨论技术细节。

也有人,坐在走廊边上的椅子上,低头看着手中的文件。

当然,更有一排卫士,列队靠在墙边,目光在人群中缓缓扫过,眼神中都几分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