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崎的街道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得拥挤了起来。

整个西海道的大名和商贾,络绎不绝赶到长崎,也有通过沿岸航道,将船停在长崎商港外,直接便在船上进行货物交易。

某种程度而言,长崎已经成了西海道的商业中心,这并非是由什么地理优势所决定,完全是因为长崎有明军。

没有强有力的官府,而地方大名只要是有利可图,支持商贾,完全符合他们的利益。

资本在无序之下,便会疯狂扩张,在西海道就是如此,只要将利益的一部分分润给地方大名,那么他们就能够畅通无阻。

可是,在一片无序之下,长崎却又是秩序之地。

在长崎,工地里的倭人身份低微,由更高级的倭人管理,而普通的倭人,则是被分配了土地,只要按时按量交税,那么就不用担心被人欺压。

至于倭人的管理者,自然是喜儿所培养的那些人。

不管是朱仪还是喜儿,并没有禁止这些从底层爬上来的人拥有自己的买卖。

因此,凭借着与长崎明军有关系的优势,这些人往往会发展下线,就算是普通的铺子,也会有商贾上门孝敬。

他们有着明军的庇护,不需要遵守倭国所谓的律法,只要孝敬他们,很容易就能打通在长崎置业开铺等事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喜儿的注视下进行。

喜儿会将那些为倭商牵线搭桥的人适当提拔,赋予其“倭经理”的身份,所从事的,便是长崎明军与西海道各方的中间人。

这样的中间人制度,完全就打开了长崎底层追求阶层跃迁的壁垒。

虽说没有家徽,没有源远流长的姓氏,可手中握着财富,就算是大名见到他们,也要客客气气的,那什么家徽姓氏,也都变成了外物。

长崎因此得到了很多倭人效力,如此便让明军避开了直接从事商业的情况。

大明军方不可经商,这不仅是祖宗之法,更是当今圣人主抓的贪腐项目。

要知道,自宋之后,主官经商,副官才是真官的模式大行其道,其中,军伍更是如此。

当卫所成为了部分指挥的私兵,在获得兵卒的土地同时,主官更是直接参与走私,获得的好处,会分给自己的亲信,以维持自己的统治。

仁宣之时,这已经是边镇的常态,到了正统时期,朱祁镇一查,才发现了边防的各种漏洞,甚至发现了瓦剌朝贡之后,往往能携带大量盔甲、弓箭,甚至是铳炮出境。

当然,因为其中涉及了他的宠臣王振,所以也就是一封敕令,最后不了了之。

有着这么个前车之鉴,朱仪自然要对此高度重视,就算他能收买大部分中高层军官,可如此便是造反,除非肃清那些没有被收买的军官,甚至是底层士兵,否则消息早晚会传到朝廷,传到圣人耳中。

到了那时,朱仪现在所掌握的坚船利炮,将在顷刻间掉转炮头向他自己。

让底层士兵拥有知识,也就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判断能力,可不是主将几言几语便能蛊惑,特别是在造反当今圣人这件事情上,除非能够在各级士兵心中建立起超越圣人的恩情,否则必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