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明当前对于东北的控制,仅限于松花江以南的地区。

倒不是说松花江以北大明没有兴趣,只不过是如今大明虽说有战事,可整体上属于修生养息的阶段。

光是刘安部队,想要扫荡整个东北也不是不行,可扫荡过后,治理就成了问题。

现在的松花江以北,可谓是地广人稀,在物质条件上,也不适合人类大规模聚集,乃是真正的苦寒之地。

也是因此,大明将那里的人称为诸种野人,毕竟其以部落的形式生活,依旧处于茹毛饮血的状态。

反观松花江以南,得益于沈阳城和哈兰城的建设,大量行商行走于两者之间,辐射范围自然会牵扯到周边。

从而以渔猎放牧生活的百姓便有了接触,人群很容易聚集起来。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条条商道在松花江以南出现,来自中原内陆的商人,顶着被游牧渔猎部落打劫的风险,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向各部落换取商品。

其中,也不乏如李满住那种归化的百姓,凭借着对于该地区的熟悉,和部落建立起了稳定的贸易路线。

至于那远在永明城和茂山的刘安部队,经过长时间的休整后,已经习惯了这里的天气。

永明城中,垒起的矮墙,有着明显的中式风格。

这里的百姓主要靠渔猎为生,而刘安并没有去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相比于被部落首领统治,刘安这支来自中原的部队就要文明更多。

语言上的不通并没有关系,大明军队在用拳头讲道理至于,口头上的道理也很多。

刘安在这里并没有断绝和中原的联系,身穿军服的士兵,已经给予了地方部落足够多的恐惧,并不存在有不长眼的部落胆敢拦截士兵快马的事情发生。

相反,他们在刘安沟通朝廷的过程中,时常还会给予帮助,比如送一匹战马,或者让士兵留宿过夜这种。

一匹快马打破了宁静的永明城,刘安得到消息,直接从军帐之中走出。

通讯兵翻身下马,站到刘安面前,双手抱拳,道:“禀将军,圣上手信。”

闻言,反而是刘安立刻单膝跪下,道:“臣,刘安,接圣谕。”

手信并非圣旨那种正式文书,只是比较私人的书信而已。

但就算如此,刘安也是极为郑重,接过从通讯兵手里递过来的书信后,刘安才缓缓起身,很宝贝的将书信捧在手中,随后看向左右,笑道:“该干嘛都干嘛去,是没事干不是?”

说完,他就自顾自走回军帐之中,毕竟是圣人送来的私人书信,就没有必要与参谋们共享。

【致广宁伯刘安。】

【朕承天命,统御四海,夙夜兢兢,惟念社稷之重、黎庶之安,将军雄略,虎踞龙骧,荡平群寇,功垂竹帛,然,塞外苦寒,卿宜慎起居、重安危。】

开头是皇帝老一套的客套话,可刘安看着信纸上的字,心中不由得流过暖流。

【听闻辽东海滨盛产海参,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想必永明城也有产出,朕心念之。】

这不着调的话语,顿时让刘安感觉自己与圣人拉近了距离,可之后,倒是让刘安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