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冷锋的计划,在部队当中区分相应的兵种,对一些军队的建制进行重新构建,并不是要打破原来的领导层次,而是使得军队的士兵相互之间的职能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第一军团的人马依然是第一军团的,第二军团的人马也同样如此,只不过是在各个军团的内部兵种之间的区分更加明显。
就是有些特殊的兵种,需要从集团军当中独立出来的,也会重新组建人员,或者从原有的军团当中抽调一部分人。
只不过这些被抽调出来的的人员,占据原来的兵团的比例极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袁战业的第二军团进入南方地区之后,也分成了十支战斗队伍,每支队伍的战斗人员在一万人。如果在配备上相应的后勤人员,以及其他保障人员的话,大约是在一万三千人左右。
任何一支军队在行军打仗的时候,都需要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冷锋的军队就算是正在迈向机械化,但是在后勤保障方面依然同样重要。
只不过由于运输工具的改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便利性和运输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在这一方面,和冷兵器作战时代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着一定的区别。
以前的朝廷军队,之所以在面对蒙古人这些异族的时候相对被动,就是因为在后勤保障和粮草物资的运输方面吃了很大的亏。
以蒙古军队的作战风格来看,除了少数的大规模军团作战之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骑兵的动动战为主。
正常情况下,蒙古骑兵携带的物资足以支撑三到五天的作战需求。
而且他们所到之处,对于需要的物资,都是能抢则抢。
这就不需要专门的后勤运输补给了,所以蒙古骑兵的战术是其他军队无法相比的。
对于冷锋的军队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在运输的过程当中也有一定的消耗和耗损,但是由于运输工具的改变,这点消耗与运输总量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如果不是因为南方的道路问题,袁战业的军队完全可以在对方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兵临城下。
就算在机动速度上比不上蒙古骑兵,但是整体的行军速度,也要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
那现在地方上的豪门权贵手中所掌握的武装力量,从数百人到数万人不等,再加上朝廷的军队,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是超过五十万的。而且还是纯战斗人员,如果再加上乱七八糟的辅助人员的话,绝对有百万之众。
不过只要他们不是完全聚集到一起,袁战业这种分兵十路的打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以一支万人规模的军团的战斗力来说,哪怕就是遇到数十万人的冷兵器部队,也能够战而胜之。
就目前南方朝廷的局势来说,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也就两三支力量而已。
以朝廷为代表的军事力量应该排在第一位,其次就是以杨家为首的一些豪门世家。
至于其他的势力,虽然都拥有不弱的军事力量,但是比起这两股力量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解决地方上的一些难题。
至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民间起义军,大大小小的也有十几起,但是这些人难成气候,而且武器装备又极其落后。
甚至其中有不少人,还在盼望着冷锋的军队能够早点打过来。脑子灵活点的人已经开始主动联系袁战业的军队了,希望能够投靠他们。
南方地区的情况虽然相对复杂一些,但是以袁战业的能力,应付这种局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北边地区才是重中之重,相对于南方朝廷所占据的地盘来说,北方地区的面积更加广阔。
朝廷被迫迁往南方之后,在地盘上来说,南方地区并不比北方地区的面积小多少。
后来随着金人的不断南下,甚至差一点就打到了南方朝廷的都城。
虽然一次次的被打了回去,或者是朝廷通过谈判议和的手段割地让步,这才使得金人退兵。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之后,南方朝廷的地盘也在逐渐的缩水。
特别是到了蒙古人时期,经过这次蒙古军队的南下之后,南方朝廷的地盘更是缩小了一半左右。
现在整个天下的局势,可以说用三分天下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南方地区依然是朝廷的,北方地区基本上处于蒙古人的掌控之下。就算是义军趁着蒙古人这次南下的机会,占领了不少土地,但是相对于蒙古人所占据的地区来说,依然不占什么优势。
至于冷锋所占据的地盘,正好夹在南北方的中间。
当然,这个中间并不是地理位置上的,而是行政区域的。
如果单单从地理位置来看,冷锋所占领的地方也是偏向于南方地区。
北方的地盘,他的军队还没有染指,但是这一次冷锋既然已经决定全面收复北方地区,那么不久之后,这个天下的局势就要改变了。
北方已经被异族统治多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不尽北方民众的悲哀。
在北方刚开始沦陷的时候,北方民众反抗的还比较激烈,更是涌现出一大批的爱国志士。这些人为了收复失地,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艰苦的抗争。
但是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朝廷的支持,也没有后续的援助力量,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经过金人几十年的统治,北方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已经变得麻木了,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已经没有了朝廷。
如果不是金人本身人口和数量也是十分稀少,说不定已经将北方地区的人口代替了。
现在的北方,大部分人口还是以前的遗民后代,少部分是来自于异族的。这些异族以金人居多,还有少量的蒙古人和其他异族。
义军所占据的地区除外,由于那里的环境特殊,哪怕就是之前金人统治北方的时候,也很少会对义军的根据地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