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枚金牌,在易天赐和他们一众合伙人在香江经营的所有产业中——不论是酒家、银楼、贸易行还是船务公司,皆可通用。

它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权力的信物。

但凡出示此牌,便如老板亲临,各级管事、职员见牌如见人,无不恭敬从命。

“金牌!”

站在对面的黄小姐一眼认出此物,顿时惊呼出声,眼睛都睁圆了。

她忙抬头看向娄晓娥,声音有些发颤:“您……您是老板?”

娄晓娥只是轻轻点头,神色依旧平静,仿佛拿出的不过是一张普通名片。

黄小姐接过金牌,手指微微发抖。

她仔细翻看金牌正反两面的纹样和字样,又掂了掂分量——真金实银,一点不假。

但她仍保持着职业的谨慎,略带歉意地说道:“不过,请您稍等,我还需要再确认一下——您具体是哪一位老板?”

说罢,她转身从柜台下方取出一本皮质封面的精致相册,迅速翻至其中一页。

那里面整齐贴着一张张黑白照片,每张下面都工整标注着姓名与职务。

黄小姐抬头比对娄晓娥的容貌,再低头对照照片旁的姓名,一丝不苟。

因为这枚金牌的背后,代表着他们酒楼的真正话事人。

要动用相关权限,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持金牌、人相符、名对应。

一个都不能少。

黄小姐细细核对完毕,终于露出明朗而恭敬的笑容,将金牌递回,语气比之前更谦逊了几分:

“娄晓娥!”

娄晓娥简单说道,声音不高,但是足以让黄小姐几个前台听到。

“娄老板您好,请吩咐!”

黄小姐确认之后恭敬说道。

娄晓娥转过身,眉眼弯弯地笑了起来,语气轻松又带着几分熟稔:“嗯,今天我们就是过来吃个饭。”

黄小姐把金牌交还给娄晓娥,便立即会意地点头,笑容更加热情:“这边请,天一包厢一直都为您留着的,平时从不对外开放。”

她边说边侧身引路,姿态恭谨而不失风度。

“等等!”戴小明突然插话,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解与不满,“你们之前不是一再说过,天一包厢不接待任何客人吗?怎么现在……”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黄小姐从容接过了话头。

“是的,我们确实不对外使用天一包厢,”黄小姐微笑着,目光扫过娄晓娥和她身后的几位女士,语气温和却坚定,“因为这间包厢从开业第一天起,就是专门为我们老板预留的。”

她稍作停顿,看向娄晓娥,继续说道:“而这位,正是我们酒楼的老板。”

话音落下,黄小姐才真正注意到娄晓娥身后站着的几位女子——她们气质不凡、神态从容,每一张面孔都似曾相识。

她微微一怔,忽然想起刚才在照片中所见的,不正是她们吗?

那一刻,她脸上的笑容里不禁多了几分恍然与敬意。

原来这些都是老板啊,一个个看起来气度不凡,衣着考究,言谈举止间都透着一股从容不迫的底气。

关键都还这么漂亮。

黄小姐的内心都惊叹不已,眼睛微微睁大,视线从一个人身上悄悄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而且,她觉得自己的运气还是挺不错的,刚来没多久,就撞见这样的场面。

其他人在这里都干了多久了,也还没见过老板现身呢,她居然一来就碰了个正着。

“不可能,怎么可能那么巧。”

戴小明皱着眉头,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信。

“老子要这包厢,你们老板就来了?”

戴小明一脸的难以置信,手指还无意识地敲着前台桌面。

这时代酒楼的生意这么好,天天座无虚席,排队的人都排到门外边去。

赚钱方面的话,完全就是一个印钞机,流水哗啦啦的进,根本不愁没客人。

老板绝对是大佬级别的人物,人脉广、手腕硬,绝对不可能是这么一个年轻姑娘。

“我确实是老板!”

娄晓娥语气平静却笃定,微微一笑。

“而且,只要是我们的产业当中,都会有专属的包厢,平时对外不接待,只留给自家用或者招待贵客。”

娄晓娥笑着跟戴小明说道,然后转头招呼了一声,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威信。

何雨水她们立马就跟上了,步伐整齐,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团队。

戴小明一脸的茫然,依然还是不敢相信的,站在原地愣了几秒。

最后直接跟着就上楼了,脚步有些迟疑,却掩不住那份好奇心。

“那个,娄老板是吧,咱能不能搭个桌子啊。”

他搓了搓手,语气软了几分。

“我们刚好没有地方吃饭。”

“你们放心,这一顿我来请。”

戴小明一边说一边打量着四周,表情终于从质疑转成了讨好。

戴小明也是第一次来这天一包厢,脚步都不自觉放轻了。

估计也是来到这里的客人当中,第一个见到这个包厢的人,心里还有点小得意。

里面的装修确实够气派,红木家具、精致的吊灯,墙上还挂着手工绣品,处处透着低调的奢华。

关键是这里平日里不接待客人,但是一点儿灰尘都没有,空气里还飘着淡淡的檀香,一看就是经常有人打理。

“不好意思,我们一向都是自己吃的。”

于海棠微笑着对戴小明说道,语气虽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不习惯跟外人拼桌子。”

她补充道,目光扫过包厢门口,仿佛在强调这里的私密性。

“要不然也不会安排这样的一个专属包厢了。”

何雨水在一旁点头附和,声音里带着一丝自豪。

“还请你离开吧,谢谢!”

于海棠上前一步,很礼貌地但坚决地把戴小明给赶走了。

戴小明略显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最终还是转身离去。

包厢内顿时安静下来,黄小姐在走进包厢之后,一边轻盈地把窗帘拉开,让午后的阳光洒进来,一边跟娄晓娥几人说着:“老板,这里每天都会有人打扫的。”

她指了指光洁的地板和摆放整齐的桌椅,“都是干净的,您们放心就好。”

娄晓娥环顾四周,嘴角露出满意的微笑。

包厢装饰典雅,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这里真漂亮。”

何雨水赞叹道,眼睛亮晶晶的,“就是只有咱们才能用有些浪费了。”

她有些遗憾地说着,仿佛在想象如果更多人能享受这里该多好。

“你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于海棠拉了一把何雨水的手臂,嗔怪地笑道,“要不是有这规定的话,咱今天来可没有地方吃饭了。”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调侃,却也透露出对这份特权的珍惜。

“你说的也对,这种有优先待遇的感觉真好!”

于莉点了点头,走到窗边看了看外面的庭院景致,然后又转身打量这包厢。

她注意到桌子很大,足可容纳十余人,表面光滑如镜,她怀疑都是特制的,或许是为了招待贵宾而专门设计的。

娄晓娥拿起菜单,翻看了几页,眼神专注。

“把菜单上面的菜全部都上一遍吧。”

她决定道,声音平静却带着权威。

“不过,不要跟厨师说是我们要。”

娄晓娥嘴角带着一丝狡黠的笑,仿佛在暗中测试什么。

菜单上的菜品基本上也跟之前没啥变化,但她心想,既然来了,那就肯定要品尝一下这些菜品如何了。

也是担心时间长了之后,会有厨师炒出来的味道达不到原本的标准,得趁机检查一番。

黄小姐连忙点头应下,转身去安排,包厢里顿时充满了期待的氛围。

“在这样的包厢里面吃一顿饭大概得花多少钱啊?”

秦京茹压低声音悄悄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怯生生的试探。

她环顾四周,只见这包厢宽敞明亮,装修精致,墙上挂着水墨画,转角处还摆着一盆青翠的兰花,整体氛围雅致中透着贵气。

光是这环境,就让她觉得比外头一些小饭店的整个大厅还要讲究。

徐慧真微微一笑,似乎早料到她会这么问,顺手将一本厚重的菜单推到她面前,语气温和地说:

“你看看菜单就明白啦!”

那菜单是皮面烫金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开一看,每一道菜名后面都清清楚楚标着价格,从凉菜到主菜、汤品到甜品,排列得整整齐齐,数目都不小。

徐慧真接着解释道:

“至于包厢的话,这儿一般是有最低消费标准的,也可能额外收包厢使用费。”

她话音才落,娄晓娥就笑着接过了话:

“是啊,‘天二’包厢的使用费是十万块钱。”

她语气轻松,却字字清晰,

“不过这标准也不是固定的,随时可能会往上调。”

“现在香江的消费水平你也知道,什么都涨——地价、人工、食材,哪一样都不便宜。”

她说话时神态自若,虽然他们这几个人平时不怎么亲自管理酒楼的日常运营,大多交给专业的团队打理,但毕竟都是背后的老板,对产业的基本情况和行情还是心中有数的。

毕竟都是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的,肯定不能真的不管不顾啊。

“十万?”

秦京茹睁大了眼睛,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

“意思就是,进入包厢吃饭,就是一道菜不点,也要花这个钱吗?”

她重复了一遍,仿佛要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这还是她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收费方式,心里不禁有些咋舌。

“嗯,这就是包厢使用费。”

娄晓娥语气平静,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设定。

她轻轻笑了笑,继续解释道:“地级包厢,都是五万起步。”

“当然了,别的那些普通包厢也有免费的,只是从空间上来看,要小不少。”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别看小,环境一样是很清静的。”

“隔音做得很好,适合安静吃饭、谈事。”

秦京茹仍有些愣神,娄晓娥便笑着拉起她的手,说道:“反正来都来了,等下我们都去看一眼,你就明白了。”

她其实也想趁这个机会,给姐妹们多讲讲这酒楼的经营门道。

走在后面的丁秋楠也微微点头,轻声接话:“难怪之前天赐就说过,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她的目光扫过走廊两侧雅致的装饰和柔和的灯光,语气中带着几分领悟:“果然啊,只要做得够好,自然就把标准提上去了。”

她停下脚步,摸了摸手边一件精致的木雕摆件,继续说道:“这样一来,能来这里消费的人群,也就不是一般人了。”

“门槛在这儿呢——要是没点实力,恐怕连踏进来的资格都没有。”

丁秋楠虽然也是头一回接触这样的包厢设置,但眼见这装修、这氛围,处处显着高档与用心,便也不觉得意外了。

其实这么做也并不是在为难别人,而是为了给真正想来享受美食与环境的人留下一个舒适的空间。

就像把酒楼装修成为这个样子,也是要花很多钱的——从选材到设计,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呈现出一种既雅致又不失大气的氛围。

假如不设门槛的话,这些包厢每天都会被挤得满满的,人来人往、喧哗不断,反而失去了它本该有的格调。

到时候无论是谁进来吃饭,体验都是会受到影响的。

嘈杂的环境、匆忙的服务,让人难以静下心来品味菜肴。

自然也就少了那几分吃饭的时候的享受的感觉,更谈不上什么用餐的仪式感和情感的交流。

可现在不一样了。

有了门槛之后,进来吃饭的人们也就变成了享受生活,而不是像工厂的食堂一样,仅仅为了填饱肚子。

他们可以安安静静地聊聊天、细细品尝每一道菜,甚至把一顿饭当作是一天中的一段小小仪式。

娄晓娥笑着解释了一下,眼神里带着几分欣慰与自信。

其实这样的一个想法,从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易天赐提出来的。

就跟原本让谭雅丽开谭氏小苑的时候是一样的想法——不做大众生意,而是做“对”的生意。

也就是在提升了装修品质之后,能够把价格也提升起来,吸引那些注重用餐体验、愿意为环境和服务买单的客人。

同样的一道菜,在这一个时代酒楼当中的价格,自然是要比在谭氏小苑中高很多。

相比普通的饭店当中的这样的同样一道菜,价格一样是会高上很多的。

说白了也就是从饭店本身的装修品质上面,以及装修风格方面,决定了这样的菜的价格。

与此同时,也决定了来这个饭店当中吃饭的人是什么人?

如果普通人的话,自然是去一般的饭店吃饭就好了。

吃饱喝足了之后,还有别的事情要干。

而来到这里的人,要的不仅仅是一餐饭,更是一段时光、一种体验。

对于那些生活中不乏雅兴与品味的人而言,谭氏小苑往往是他们心照不宣的选择。

他们来到这里,从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一场味觉的享受,一次舌尖上的旅行。

这里的每一道菜,都看得出厨师的用心:选料讲究、刀工细腻、摆盘如画,在寻常饭店中难得一见。

掌勺的师傅技艺精湛,火候调味皆恰到好处,远非普通餐馆所能比拟。

而时代酒楼,则是另一番景象。

人们来到这里用餐,很多时候,吃的不仅是菜,更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一种被认可的感觉。

踏进包厢,门一关,便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安静、私密、不受打扰,那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能在这里从容用餐的,绝非寻常百姓。

“正是这种差异,才显得它不凡。”

“没有这样的定价与门槛,反而凸显不出它的独特,自然也撑不起这样的利润。”

于海棠微微一笑,频频点头。她越发觉得,这样的经营策略不仅没错,反而高明至极。

能想出这一套来的,绝不是普通人。

“其实最主要的是一种社会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吃饭场所的选择上,更是一种社会身份与心理归属的外化表现。”

“这就像在工厂里一样,那些领导往往不愿和普通工人挤在同一张桌上吃饭。”

“工人们用餐时热闹喧哗,喜欢说笑闲聊,而领导们有时需要安静的环境,整理思路、考虑工作,甚至只是短暂地从日常管理中抽离。”

“除非是偶尔刻意想表现亲和、与工人打成一片,他们才会选择坐在大厅。”

“大多数时候,他们更愿意独自或与同级的人安静地用餐,脑海中或许正盘算着生产计划或人事安排。”

“在外面吃饭时我们也常看到,有些人就爱挑角落的位置。”

“他们向往的是清静,不愿被喧闹包围,吃饭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

“还有另一类人,他们并非不喜欢热闹,而是不愿意和有钱人或领导同桌吃饭。”

“也许在他们看来,那些人言行之间带着一股造作和距离感,让人不自在。”

“因此,不同的人自然会选择不同的环境用餐——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安放。”

“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安静、雅致,或是私密的空间,那么即便多花点钱,他们也觉得值。”

“对于这类人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舒心、快乐才最重要,享受一顿饭的时光才是他们真正在意的。”

“正因如此,我们酒楼才特意设置了包厢——正是为这样的人群准备的。”

“不论是天字号还是地字号包厢,其实都是为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人量身打造的。”

“而且包厢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其实也是一种饥饿营销的策略。”

“刚才你们也听到了,想订一间我们的包厢,至少得提前三天排队。”

“这种稀缺性反而增强了它们的吸引力。”

“这样一来,来到这儿吃饭、尤其是能进包厢用餐,本身就成了一种身份和实力的象征,让人觉得脸上有光、心里自豪。”

娄晓娥一边从容地给大家倒茶,一边娓娓道来,语气平和却带着一股看透人心的明白劲儿。

“这事儿,不会是天赐想出来的吧?”

王语嫣抬头看向娄晓娥,眼神里带着几分不可思议和调侃。

就像这种骚操作,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层次分明的酒楼布局、差异化的服务定位,处处都透着精心设计的商业心思。

“聪明,还真是他想的,跟谭氏小苑一样,”娄晓娥笑着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他这个人啊,总能把别人没想明白的事儿,琢磨得清清楚楚。”

“就跟咱们在四九城开的天赐大饭店以及天赐大酒店也是一样的。”

“都不是简单复制,每家店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客人。”

“按照计划,以后也是要有一些层次感的,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

她继续解释道,“比如在客群区分上,得让不同消费能力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区域,既不能显得割裂,又要保持一定的格调差异。”

“不过,在四九城和深南市的那些酒店和饭店,在以后可能要考虑到的就是包厢里面的消费要高一些。”

娄晓娥语气认真起来,“包厢不只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个谈事、交际的场合。”

“环境、服务、菜品都得跟上,价格自然也得体现它的价值。”

“具体的在现在还没有实施,”她接着说,“毕竟刚起步,很多细节还要慢慢打磨。”

“天赐说做事不能急,关键得踩准节奏。”

“也是因为在四九城和深南市,有钱人的差距感比较小。”

“大家面子上都还讲究个一致,突然分得太明显,反而容易让人不舒服。”

“所以现在也没有必要分得太清楚。”

她最后总结道,“顶多也就是在1楼吃一般的普通的饭菜,2楼可能要比较精致一点,价格也相对高一些。”

“循序渐进地来,让客人自己选择,也逐渐接受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