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展厅,此处陈列的是大唐的“硬实力”。
一眼看过去,有两台精巧的齿轮传动织\/纺机吸引人的眼线,两个器物为科学院最新版水轮织纺机,可一天不停进行纺织。
其中纺纱机工作一昼夜,相当于一百名熟练女工工作一天。
而织布机,相当于至少二十名熟练女工工作一天。
经纬交错间,效率远超传统织机数倍,瞬间引得南方江浙地区绸缎商们点目不转睛,纷纷询问何时可售或授权制造。
不止如此,还有新式水轮碾磨,可在谷物加工、造纸、冶炼等方面能省下多少巨大人力,更重要是提升品质。
当然还有玻璃制品。
之前限制玻璃制品出售,是因为针对东突厥的经济政策需求,如今东突厥已经覆灭,那么就不需要再藏着掖着。
转为民用,势不可挡,酒杯、花瓶、窗片,玻璃制品应有尽有,让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胡商们纷纷询问产量与价格。
当然还有建筑材料简单水泥。
当然,配料方法不能外卖,但可以分销。
主要还是国内,还有就是对外道路建设,出让一定利益,让这些商人们投资,加快水泥铺路的速度。
更有大批量的精盐、肥皂、白糖等“传统”优势产品前同样人头攒动。
主要的工业产品,门类丰富,吸引眼球。
右边展厅,这里百货展览,犹如万国超市。
不仅有大唐各省的特产:蜀锦、邢窑白瓷、宣纸、岭南香料、北地皮货,更有通过胡商拉来的异域珍奇:波斯的银器、天竺的香料与宝石、西域的美玉与葡萄酿等。
这个展厅的意义在于“展示”与“链接”,它直观地告诉所有与会者:大唐不仅要输出,更要吸纳。
一个繁荣的贸易体系,必然是双向的。许多大唐商人开始对这些外来货品产生浓厚兴趣,私下与在场的胡商交换名帖,约定会后详谈。
此刻,李长河穿梭于两个展厅之间,他作为此次两大展馆的负责人,他的任务是讲解推销,给众人解释产品的利益。
比如玻璃展台前,对着几名南方商人,指向一个玻璃罩子,表示此物类似灯笼,可聚光散光。
比如农副产品展区,他拿起一包改良的麦种,劝解一些商人:民以食为天,商以民为本。粮丰则民稳,民稳则市兴。投资于此,利虽薄,却乃国之根基,商之源泉。
这引导商人关注更基础、更长远的投资领域。
还有......
热闹的氛围中,很快便夕阳西下,但所有人热情并未消退,许多商人围着官员,迟迟不愿离去,问题愈发深入具体。他们手中都紧紧攥着那份《优先发展行业指导名录》。
他们明白两个字:机遇。
胡商们也聚在一起,低声用各种语言激烈讨论着:
“不可思议,明帝陛下是认真的,那个‘皇家对外贸易总公司’,我们必须合作!”
“飞钱,我们再也不用拉着几车金银担惊受怕了。”
“玻璃,一定要拿到代理权。”
“看来必须在大唐主要的州府设立常驻点了……”
这一日的“大唐商政促进会议”,以其前所未有的高规格、清晰的战略蓝图和务实的政策细节,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其激起的涟漪,将从长安扩散至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乃至遥远的异邦,将会永远深刻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商业格局与帝国命运。
而大唐的商业脉搏,将从此跳动得更加有力,并与这个帝国的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奔向那片充满希望的未来。
是夜,当与会者走出皇家商学院时,长安城已是华灯万盏,夜空被绚丽的烟花照亮。但比烟花更璀璨的,是这些商界精英们眼中的光芒。
上元灯会如期而至,整个长安化作了不夜天。
李世民与民同乐,登临朱雀门楼,宽度440米的承天门大街,人头攒动,共赏灯海。
李长河陪同在李世民身侧,望着这万家灯火,李长河不禁轻声道:“老师,种子已经播下。”
李世民颔首,目光深邃,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也悠然感叹道:“接下来,便是静待风起,扬帆四海了。”
第四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