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界,万象书院。
作为当今仙界最负盛名的论道圣地,书院坐落于一片悬浮的仙山群中。
云海缥缈,灵鹤翔集,无数遁光穿梭其间,皆是前来求学或论道的修士。
沈凌光与江轻眠悄然出现在书院外围的石阶上。
他们没有惊动任何人,如同普通访客,拾级而上。
“书凝能将书院经营得如此兴旺,着实不易。”江轻眠望着往来不绝、神色专注的学子,轻声赞道。
沈凌光点头,眼中带着师父的骄傲:“她本就有此天赋。”
书院内部格局开阔,亭台楼阁与自然山水相映成趣。
不时能听到从不同讲堂传来的论道之声,或激烈,或平和,充满了求知的气息。
他们循着感应,来到一处相对安静的院落。
院中古树参天,树下设着石桌石凳。
一身素雅长裙的白书凝,正与几位年长的修士围坐品茗,探讨着什么。
她神情专注,时而倾听,时而阐述己见,气质沉静如水,已是一派宗师风范。
当沈凌光二人走进院落时,白书凝似有所感,抬头望来。
瞬间,她脸上的沉静被难以置信的惊喜打破。
“师尊!师娘!”
她立刻起身,快步迎上前,恭敬行礼。动作依旧标准,但微微颤抖的声音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
那几位年长修士见状,虽不认识沈凌光二人,但也知是了不得的人物,纷纷识趣地告退。
“不必多礼。”沈凌光虚扶一下,温和笑道,“路过此地,顺道来看看你。”
江轻眠也微笑着拉起白书凝的手:“许久不见,书凝越发沉稳了。”
白书凝引着二人入座,亲自重新沏茶。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显然常年亲力亲为。
“师尊师娘前来,为何不提前告知弟子,也好准备迎接。”白书凝语气带着些许嗔怪。
“那样反倒拘束了。”沈凌光摆摆手,“这样挺好,看看你平日的样子。”
他打量了一下院落,陈设简单,最多的便是玉简与古籍。
“看来你在此地,很是适应。”
白书凝为二人斟上热茶,茶香清冽。
“书院很好。能传道授业,将师尊昔日教导的理念发扬光大,弟子心中充实。”
她顿了顿,眼中带着光。
“而且,在此与各方道友论道,教学相长,弟子自己也获益良多。”
沈凌光欣慰点头:“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便是最好的修行。”
江轻眠关切问道:“平日可有什么难处?若有不开眼之人前来滋事……”
白书凝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自信与从容:“师娘放心。书院如今在仙界也算有些名望,弟子修为也还过得去。况且……”
她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弟子报出师尊名号,还是挺管用的。”
三人都笑了起来。
沈凌光摇头失笑:“莫要仗着我的名头胡作非为便好。”
“弟子谨记。”白书凝笑道。
她又详细说起了书院的一些趣事。
比如有凡间飞升上来的学子,初来时闹出的笑话。
比如几位大能为了一个道法争议,在论道台上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却一起喝酒去了。
气氛轻松而愉快。
“对了,师尊师娘可要去讲堂看看?”白书凝提议道,“今日正好有弟子讲解‘玄灯’境的关窍。”
沈凌光颇有兴趣:“也好,看看如今的年轻一辈。”
三人悄然来到一座大型讲堂的后方。
台下坐满了聚精会神的年轻修士,台上一位青年正在阐述如何更安全地点燃识海灯火。
那青年讲得细致,台下学子听得认真。
沈凌光微微颔首。
讲解深入浅出,根基扎实,可见书院学风严谨。
“讲得不错。”他轻声对白书凝道。
白书凝低声道:“这孩子是下界飞升而来,资质心性都是上佳,很是刻苦。”
离开讲堂后,三人在书院中漫步。
路过一片演武场,看到有学子正在切磋术法。
虽然境界不高,但招式有板有眼,充满朝气。
“看到他们,就想起当年的我们。”江轻眠有些感慨。
沈凌光亦有同感。
时光流转,一代新人换旧人,但这追求大道的心,始终未变。
在书院盘桓半日,谢绝了白书凝设宴的提议。
“我们只是随意走走,不必兴师动众。”沈凌光道。
临别前,他想了想,取出一枚看似普通的玉简递给白书凝。
“这是我闲暇时,对空间法则的一些新解,或许对你参悟传送阵法有所助益。”
白书凝郑重接过,她知道这“闲暇时的新解”是何等珍贵。
“多谢师尊!”
“好好经营书院,但也别忘了自身修行。”沈凌光叮嘱道。
“弟子明白。”
离开万象书院,回到云端。
江轻眠道:“书凝这孩子,真是长大了。”
沈凌光望着远方,嘴角含笑:“是啊,可以独当一面了。”
看过了冥河故人,见过了弟子安好。
心中那份因混沌洞而产生的细微阴霾,似乎也被这人间烟火气冲淡了不少。
“接下来,想去哪里?”江轻眠问。
沈凌光沉吟片刻。
“去下界走走吧,去楚国,回沈家看看。”
那里,是他一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