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忍道修真:我摸鱼飞升 > 第一百七十四章 黎明前的黑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四章 黎明前的黑暗

扬州城西的废弃宅院爬满枯藤,月光透过破窗棂,在地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

阿三跌跌撞撞冲进正屋,带起的尘土在光柱里翻滚,他反手扣上门栓,后背死死抵住门板,喉咙里喘着粗气,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赵……赵大人!出事了!王半仙被抓了,阿三差点没能逃出来!”

正屋太师椅上坐着个锦衣男子,面容苍白如纸,左手无名指不自然地弯曲着——那是灵体被抽离时留下的旧伤。

赵立冬把玩着手中的玉佩,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听到“王半仙”三个字时眼皮都没抬:

“废物终究是废物,这点小事都办不成。”

“不是啊大人!”阿三扑到地上磕头,额头撞得青砖邦邦响,“那苏言太邪门了!不仅识破了‘牵机引’,还抓了我逼问……要不是我趁乱滚进阴沟,早就被官差砍了!现在外面都说您和王半仙勾结,百姓们都在喊着要扒您的皮呢!”

赵立冬终于抬眼,那双眼睛里没有丝毫温度,只有淬了毒般的怨毒:

“喊?他们越喊,才越合我意。”

他缓缓起身,身上的锦袍在阴暗里泛着冷光,

“苏言不是想救民于水火吗?不是想当扬州的救世主吗?我就让他看看,他救的这些人,最后会怎么把他踩进泥里。”

阿三愣愣地抬头:“大人的意思是……”

“饥荒还没到最狠的时候。”赵立冬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妙音坊的方向,嘴角勾起残忍的笑,

“粮仓虽开,但我早就让人在粮里掺了沙石,让他们吃不饱又饿不死。

再等几日,等百姓们饿得眼冒金星,我就放出消息,说苏言勾结世家门阀,故意克扣粮食,把赈灾粮运回了苏家。

到时候民变一起,烧杀抢掠,整个扬州变成人间炼狱……”

他猛地转身,眼神像刀子般剜在阿三身上:

“而你,本该是这场好戏的证人——一个‘侥幸逃脱’的下毒者,哭诉苏言如何逼供栽赃,如何草菅人命。可惜啊,你太蠢了,带着一身晦气跑到我这里。”

阿三顿时浑身冰凉,连滚带爬地往后缩:

“大人饶命!我什么都没看见!我这就滚,再也不出现了!”

赵立冬冷笑一声,抓起桌上的砚台猛地砸过去。

砚台正中阿三后脑,闷响过后,地上的人抽搐了两下便没了声息。

他慢条斯理地擦去指尖沾到的血渍,对暗处阴影道:

“处理干净,别留下痕迹。”

阴影里传来沉闷的应答,很快便拖走了尸体。

赵立冬重新坐回太师椅,对着空无一人的屋子喃喃自语:“苏言,你以为抽了我的灵体就算赢了?你错了。我赵立冬就算成了废人,也要拉着你一起下地狱!等扬州变成白骨堆,天下人都会骂你是灾星,苏家的脸面会被你踩碎,你这高高在上的家主,终究要栽在我手里!”

夜色渐深,妙音坊的诊室还亮着灯。

苏言铺开扬州舆图,指尖划过城西的标记,白骠在旁边啃着烧饼,含糊不清地说:

“师兄,搜了这么久,连赵立冬的影子都没找到,这家伙不会是跑了吧?”

“他不会跑。”苏言指尖点在舆图中央,“赵立冬此人,心高气傲又睚眦必报。他恨我抽了他的灵体,更恨屈居苏家之下,不把我彻底踩垮,绝不会离开扬州。”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

“赈灾粮里出现沙石,看似是小吏贪墨,实则是有人在故意挑动民怨。”

白骠猛地咽下烧饼:“您是说……是赵立冬干的?他想干什么?”

“他想让扬州乱起来。”

苏言指尖在“粮仓”与“贫民窟”之间划了道线,

“饥荒引发民变,民变导致屠城,最后把所有罪责推到我身上。到时候他再跳出来,以‘受害者’的身份号召百姓‘除害’,既能报复苏家,又能夺回扬州控制权,好一盘狠毒的棋。”

白骠听得后背发凉:“那咱们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搞事吧?”

“他躲在暗处,我们确实被动。”

苏言看着舆图沉吟片刻,忽然眼中闪过精光,“但他最大的弱点,就是急于复仇。我们只要给他一个‘绝佳’的嫁祸机会,他一定会主动现身。”

他提笔在舆图上圈出城南的赈灾点:

“三日后,我会亲自去城南主持赈灾,当众宣布打开苏家在扬州的私仓放粮。赵立冬若想栽赃,定会在那时候动手——比如制造踩踏惨案,或者放火烧粮,再让事先安排好的人喊出我的名字。”

白骠眼睛一亮:“那咱们就设好埋伏,等他自投罗网?”

“不止。”苏言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我要让他亲眼看着,他的阴谋如何败露,让扬州百姓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毒瘤。去通知旭东师父和张公子,让他们暗中联络可靠的世家子弟,三日后,咱们要演一场好戏。”

灯光下,舆图上的线条仿佛活了过来,一场明暗交织的较量,正在悄然拉开序幕。

……

扬州驿站的厢房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高公公捧着白瓷茶杯,指节在杯沿轻轻摩挲。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眉头紧锁,眼前摊着的账册上,“漕粮入库”四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墨迹都晕开了边角。

三日前那个蒙面人的提醒犹在耳畔:“公公留意码头粮仓,恐有猫腻。”当时他只当是江湖传言,此刻看来,扬州的饥荒哪是什么天灾,分明是人祸。

账面上显示漕粮足额入库,可灾民们却在街头啃树皮,连门阀世家都在偷偷缩减用度,这其中的关节,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对劲。

“赵立冬啊赵立冬……”高公公低声自语,肥硕的脸上挤出几分冷笑。

谁不知道这位知府是苏家旁支,当年因不满苏言继承家主之位才离京外放,如今在扬州搞出这等动静,背后若说没有猫腻,打死他都不信。

尤其是码头那几把火,烧得太巧了,刚烧完就有人喊“朝廷扣粮”,不是预谋好的是什么?

正思忖间,窗纸突然“嗒”地轻响。高公公眼疾手快地按住腰间令牌,却见一张卷成细条的纸条从窗缝塞了进来。

他展开纸条,上面的字迹清隽有力,寥寥数语却看得他心头一震。“三日后以宫廷名义开仓赈灾,码头粮食已被调包,藏匿之处已探明。待粮出,联门阀共赈,民变可消。”

高公公捏着纸条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腹摩挲着纸面粗糙的纹理。

这神秘人竟连赵立冬掉包粮食的伎俩都知道,甚至找到了藏匿点?

他想起码头那场蹊跷的大火,当时火光冲天,却没见多少粮食烧爆的噼啪声,想来那时粮仓早就空了。

赵立冬这招够狠,既想借民变毁了扬州,又想把黑锅扣在朝廷头上,用心歹毒至极。

“可这神秘人是谁?”高公公眯起眼睛,肥脸上的憨厚笑容渐渐敛去。

对方既能看透赵立冬的阴谋,又能调动力量找到藏粮,绝非寻常之辈。

他忽然想起三日前蒙面人袖口闪过的半枚玉佩,那纹路……倒像是苏家的家徽。

难道是苏言?那个传闻中在扬州行医的年轻修士?

这个念头一出,许多事情顿时豁然开朗。

苏言在扬州立足,赵立冬必然视他为眼中钉,这场饥荒说不定就是冲着苏家来的。

而神秘人要他以宫廷名义开仓,既是借朝廷威望稳定民心,也是在帮他这个钦差扫清障碍——毕竟没有朝廷背书,门阀世家哪会轻易拿出私粮?

高公公将纸条凑到烛火边,看着字迹在火焰中蜷曲成灰烬。

他看似憨厚的脸上闪过一丝精明:“好一招借势打力。赵立冬想让朝廷背锅,我偏要让他偷鸡不成蚀把米。”

他起身走到案前,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准”字,又加盖了随身携带的钦差印鉴。

窗外的风声似乎都变得柔和起来,高公公端起早已凉透的茶一饮而尽,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谁都以为他这个太监只会伺候人,却不知在宫里摸爬滚打三十年,这点阴谋诡计还瞒不过他的眼睛。

“来人。”高公公扬声喊道,“备轿,三日后辰时,随咱家去码头‘查粮’。”

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平日里那副弥勒佛模样判若两人。这场扬州风波,该到收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