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 第20章 辽东,天下战乱的晴雨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章 辽东,天下战乱的晴雨表

周羽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自然是让朱棣马上明白了。

在洪武初年,虽然《水浒传》还没有流行起来。

但是梁山好汉的故事,早就在口头间传诵了。

所以朱棣自然也知道,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一条船上!投名状!”

“我明白了。”

朱棣得意地点点头。

今天这一课,让他明白了好多知识。

甚至对历史,都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感悟了。

而且,甚至现在心中莫名有一种自信。

觉得就算自己治理大明,这些知识也是已经绰绰有余了。

“周先生,那您觉得,大明现在改革时机成熟吗?”

“不成熟!”

“为何?”

“大明刚刚建国,明明权贵的利益不稳,正是税制改革的好时机哇!”

朱棣又问。

他是真的害怕,再过几十年,随着勋贵的势力根深蒂固起来。

那里想要改革,阻力就会变得更大了。

“大明的税制改革,现在来看,难。”

周羽遗憾地说道。

“而且,当今圣上,怕是做不成了。。”

“什么?”

朱棣听到此言,不禁一惊,更加担忧起来。

……

二楼。

朱元璋听到此言,都差点直接跳下去。

要和周羽理论一番。

怎么就说他干不成了?

如果改革真的有用,那朱元璋会比前朝所有的皇帝,都有改革的毅力和决心。

“凭什么如此针对于咱?”

“咱的改革,必然要成功下去!”

朱元璋不服地说道。

不过,心中倒是有一些害怕。

难道自己在施政方面已经犯了什么大错?

导致大明已经有了什么无法挽回的绝症了吗?

……

“周先生,为何说,当今圣上,干不成税制改革?”

朱棣不解地问道。

他来听周羽讲课,不就是想要听到一些施政的理念,去给从父亲面前显摆显摆。

但是如果让他去指着他父亲的鼻子,骂道朱元璋改革不成。

怕是也会被朱元璋直接抽起鞋子,打在他的屁股上面。

“这自然是当今圣上自己种下的因,所以才结如此之果。”

“今天已经讲了太多,本先生有些乏了。”

“这个话题,下次再聊!”

周羽摆摆手。

接着又是斜躺于门口的石狮子上。

口中念念有词,似乎还带着戏腔。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衣服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看到此景,朱棣也不再叨扰于周羽。

拜谢之后,就连忙离开了。

……

二楼。

朱元璋不禁开始自我怀疑起来。

自己种下的因,结下的果?

什么因?什么果?

他登基以下,也没有干什么动摇国本之事,怎么可能就得到了恶果?

而且还连改革都干不成了?

“父亲,你莫多想,即使是真有什么祸事,周羽应该也有办法可解。”

“明天只需再来听就行了。”

朱标安慰地说道。

二人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便离开了太白酒楼。

……

与此同时。

辽东。

辽阔的白山黑土间。

一只海东青,扭动着机敏的脖颈,警戒地看着远方的部队。

如此浩荡的部队,在如此人迹罕至之地,自然是少见。

但这至部队,依然还保持着相当整齐的步伐。

旌旗烈烈。

盔甲声锵锵。

队伍前排的地方,一匹雄壮白马上,挺立着一个面容坚毅的男子。

他正是魏国公徐达,与朱元璋同乡。

开国元勋之首。

如此总督北方战事。

与北元的一战,大捷凯旋。

从此,把北元赶出了辽东之地。

大明也开始经略辽东。

不过,这一次大军沿着辽东的路回到大明的时候。

徐达见到一路上,人迹罕至之景,不禁疑惑起来。

“我记得,元末至正年间,红巾军打到辽东,此地尚有很多百姓,他们修建坞堡,共同抵御外敌。”

“如今天下初定,百姓思安,怎么此地,反倒是人烟更加稀少了。”

连徐达也不禁有些惊讶。

辽东之地,确实是相当反常。

“大将军,您有所不知啊。”

一旁的副将,耿炳文,露出了和善的眼神。

他一向都是这个神色。

朱元璋都曾经说他,太过于老实,没有主见。

所以向来都只让耿炳文做副将。

之前他是跟着常遇春。

在常遇春牺牲后,又是经常跟着徐达征战。

但耿炳文有另外一个特质,让朱元璋相当喜爱。

执行力相当强,守城方面也是一绝。

而且对辽东之事,也有一些研究。

所以配合大明支柱徐达的指挥,怎一个稳字了得。

“何解?”

徐达看向对辽东事务颇有研究的耿炳文,不耻下问道。

“大将军,辽东之地,向来可以当成是天下战乱的晴雨表。”

“中原纷乱,自然会有部分百姓,逃到辽东避难。”

“待到天下安定,这些人,也会回到家乡,所以这辽东,也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难所,不可用一般思绪考量。”

耿炳文指着远处的一些遗迹说道。

那是一个被弃用的村舍。

并不是这个村舍罹难,更有可能的是,他们已经回到了大明的腹地。

“如此说来,此地人烟稀少,倒是大明安定的证明喽。”

徐达听得了耿炳文的理论之后,也是不禁思索起来。

原来,在辽东之地,还需要用反向思维来研究。

毕竟辽东苦寒,只能当临时避难之所。

但凡中原不再战乱,他们千方百计,也得回去。

二人说着,徐达还专门让手下人,去那荒弃的村舍视察一番。

不一会,那人回来。

“回大将军,那村舍之中,确实没有打斗痕迹。”

徐达听闻后,便了然地点点头。

看来刚才猜测的不错,这个村舍之人,确实是举村搬回了中原。

“大将军,还是把那村舍给捣毁的好,女真人狡猾,不能留给他们。”

耿炳文又建议道。

“这倒是不必。”

“若是那些女真人,真的愿意搬迁于此,那大明还更加方便管理他们了。”

徐达回答道。

“大将军所言,颇为有理,是我目光短浅了。”

接着,又是一阵沉默。

他们快要接近大明的土地,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也更加浓郁了起来。

不一会,一匹快马,于大军的正前方疾驰而来。

对方是从大明方向赶来,又是大明制服,所以倒也没有人阻拦。

“大将军,京城加急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