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章 朱元璋的恐怖念头

或许,是那位神医的事情,打动了刘伯温。

又或者,是这青蒿素与黄花蒿的辨别方式,让他震撼到了。

这个问题,连他自己都探知不清楚,结果被那个神医给研究了出来。

大明只有提高那些人的地位,才能解决更多医学方面的难题。

医学水平提高了,那不仅是造福于国家百姓。

就连人口也会继续增加。

所以这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刘伯温也感觉有一种使命感。

如果把这件事给推动成功了,那将会是件造福子孙的大事。

他也会因此而名垂青史。

他现在不要其他奢望,只有千古名声方面,才能吸引他。

朱元璋看到此事,也是满意地点点头。

“刘基所言不错,确实是为国为民之想!”

“朕提高医师地位,算是为大明子孙造福了!”

接着,他又是看向了周围。

本来他们还有没有如此的打算。

有了刘基带头,确实很快就有很多官员,也纷纷表示赞同。

“陛下!臣觉得,再兴科举一世,值得商讨!”

“臣也赞成!”

“臣也赞成!!”

“……”

几乎已经有一半的人,要同意此事了。

毕竟现在已经到了这个份上。

之前是朝廷无人懂历法,给国家相当大的损失。

现在又是朝廷无人治虐疾,又是差点酿成了大祸。

如果他们不赞同,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剩下淮西的一些官员,依然还是犹豫不决。

毕竟如此,朝廷最大的势力,就是他们淮西派。

所以他们对权力,更加的地渴望。

他们更加明白,一旦朝廷进入了相当多的血液。

那最先受到冲击的,自然就是他们淮本一派。

李善长给胡惟庸使了一个眼色。

后者马上上前,说道。

“陛下!臣觉得,依然还有一事难以解决。”

“朝廷的政策,必须要有连续性。”

“刚刚发布停止科举,现在又重启,百姓会以为,大明朝廷毫无信用。”

胡惟庸艰难说道。

朱元璋听闻此言,又是脸一黑。

这些臣子,总是拿这件事来说事。

而且,朱元璋确实是被这个问题给拿捏住了。

他正要发怒,突然看到,朱棣站了出来。

“胡惟庸所言,简直一派胡言!!胡言乱语!!”

朱棣的声音,直接把胡惟庸给吓到了。

百官也没有想到,朱棣再次如此强硬了起来。

虽然他们才注意到,朱棣最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的了一些。

之前,朝廷之事他根本一就不会参与的。

但是最近半个月,朱棣似乎是对朝廷事情越来越上心了。

特别是对于胡惟庸这些人的意见,朱棣总是来个劈头盖脸的反驳。

他们觉得,朱棣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高人,才敢的如此的。

胡惟庸也被吓了一跳。

他是自然知道,朱棣最近找到了神秘人物。

他甚至觉得,今天黄花蒿之事,也是那个神秘人物透露了给朱棣的。

所以现在的朱棣,虽然只是一个四皇子,但他的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了。

况且,朱标太子也会替他撑腰。

所以胡惟庸变能恭敬起来。

“四皇后教训的是。”

朱元璋欣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现在胆气确实是越来越大了。

让他觉得,朱棣反而是越来越有一副帝王之相。

在性格方面,甚至比朱标都更加合适当皇帝。

不过,一想到这个念头。

朱元璋顿时有一些害怕。

还是赶紧打住。

不管怎么说,朱标都是他亲立的太子。

他可不能自己亲自把自己的诏令给废止了。

接着,他马上便是看向了朱棣,问道。

“朱棣,你有什么想法?”

“直接给朕说出来!”

朱棣恭敬啊地点点头。

然后开始说道。

“儿臣认为,所谓重启科举,就会挑战朝廷的威信,就会让朝廷施政没有了连续性。”

“这样的说法,完全是就是无稽之谈。”

“哦?”

朱元璋听到此言,倒是相当地惊喜了。

因为他这几天,一直都是在受这个问题困扰。

这是他最大的心病。

也是最害怕百姓因此而对大明失去信心。

结果没有想到,朱棣竟然有办法。

看来,朱棣确实是从周羽那里学来了不少的东西。

不过,群臣听到之后。

皆是不相信的样子。

大部分人,都觉得是朱棣太年轻。

毕竟朝令夕改,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是他们所避免不了的。

难道他们还能够阻止百姓去想什么吗?

所以在百官眼中,朱棣能够自信地说出这样的话,

并不是朱棣多么高明,而是朱棣太过于年轻。

胡惟庸听到之后,内心也是相当地得意。

他心想。

“四皇子啊,四皇子,所以肉食者鄙,说的就是你们这些皇家人!”

“根本就没有去涉足过政治,就敢如此大放厥词!”

“我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荒唐的言论!”

“看来,那个周羽,也不过如此啊了。”

李善长心中也是开始嘲讽。

他也觉得,自己太过于高估周羽了。

周羽所教出来的朱棣,依然还是一个不懂政治的新人。

不过,朱棣并不在乎这些大臣们的眼中。

他只需要把自己知道的,把周羽先生和他所说的,全部摆出来说行。

“我完全有一个办法,让朝廷的政策相当有连续性。”

“依然重开科举,也不会降低朝廷的威信。”

看着周围人不信任的目光。

朱元璋也开始有一些担忧。

便提醒了一句说道。

“什么方法?”

“在百官之前,可不能放出大话。”

“父皇,我知道。”

“其实我的方法,就是改名。”

“改名?”

“怎么改?”

“比如,把原来的科举,改成文试,把招收医师的科举,可以叫做皇家太医资格证大考。”

“参加天文科举的,就可以叫做天文资格证。”

“每个证书,还有朝廷专门盖印,以证明其权威性。”

朱棣便是举例说道。

这些周羽教给他的办法,他也终于可以在百官面前显摆显摆了。

“这名字改的?”

“听起来花里胡哨的。。”

胡惟庸刚听到,马上是不屑地说道。

……